還要申明一句,如果有機會,我決定要回來的。雖然我這一輩子大概免不了在外邊奔波,但回一趟家是一定無疑的,並且如果你願意又不怕勞苦,而且機會又許可的話,那我們一同到外邊走走也不錯啊。說著說著,又扯遠了,遠了的事,世界上沒有神仙,誰料得定呢。那麼還是上麵的話:多關心孩子,少記掛我吧!
安四月十五
信中的內容可謂字字感人肺腑、句句令人動容。讀完此信,不禁使人潸然淚下。為什麼許曉軒會給妻子寫這樣一封信?又是什麼原因導致許曉軒和薑綺華這對恩愛夫妻分別長達7年之久而不得見麵的呢?
恩愛夫妻訣別7年之久
許曉軒和薑綺華都是江蘇江都人。1935年,19歲的許曉軒和18歲的薑綺華按照中國傳統的婚姻方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結合。結婚之前,他們雖未謀麵,也沒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浪漫戀愛經曆,但婚後卻是惺惺相惜、恩愛有加,過著簡單幸福的生活。
1938年初,在無錫工益鐵工廠當會計的許曉軒隨工廠內遷到大後方重慶,後來在救國會負責人沙千裏的介紹下,認識了重慶青年職業互助會的領導人楊修範。隨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進步團體重慶青年職業互助會,並積極參加互助會組織的演講集會、歌詠比賽、抗敵演出、街頭宣傳等抗日救亡活動。由於許曉軒為人誠懇、待人熱情,參加活動積極,又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很快便成為互助會的核心成員之一。
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革命的需要,1938年5月,經楊修範介紹,許曉軒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委員、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入黨後,他經常變換工作以適應革命的需要,還經常深入基層,特別是工廠,領導和發動群眾開展地下工作。就在許曉軒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工作時,危險也隨之降臨。1940年4月,他去位於大溪溝的二十一兵工廠開會時,因叛徒出賣而被秘密逮捕,被關押進重慶望龍門看守所。他被逮捕時,與薑綺華結婚僅僅6年,女兒許德馨出生剛剛8個月。
當薑綺華得知丈夫被捕的消息後,精神幾近崩潰,雖然她平時不懂也不過問政治,但她知道被軍統抓進去的人幾乎沒有活著回來的希望。悲痛之下,她患上了嚴重的肺病,臥床整整3年。3年裏,她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她沒有倒下,不僅僅是因為她那可愛女兒的支撐,更是因為她期待奇跡能發生,希望丈夫有一天能平安回來。許曉軒被逮捕之初,夫妻二人還可以通過某種渠道書信來往,但隨著1941年許曉軒被轉押至貴州息烽監獄後,兩人的通訊就中斷了。1946年7月,貴州息烽監獄撤銷,他被轉往重慶,先後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
多年的監禁生活,不僅沒有消除許曉軒對妻子、女兒及家人的思念,反而使這種思念之情更加濃烈。有一次,許曉軒被押到外麵做苦工,看到滿山挺拔的鬆樹隨風搖擺,小鳥在枝頭歡快地跳躍、歌唱,微風拂麵,此情此景,他腦海裏頓時浮現出7年前的清明節和愛妻、女兒在屋後的山坡上散步的溫馨畫麵,心裏不由感慨萬千。做完工回到白公館看守所,他將思念之情付諸筆尖,給妻子薑綺華寫了本文所述的這封信,並設法托人將信帶出。
邢大軍據《紅岩春秋》王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