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冬會意地點頭:“甜甜,你放心,我也已經想明白了。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裏創造的財富我們共同分享,而婚前這些財產本來就不屬於我,一旦我們真的到了走不下去的那一天,這些財產我一分錢也不會拿。當然,我相信這一天永遠也不會到來。上次你媽媽提起這件事的時候……”說到這裏,林曉冬麵露窘色,歉意地抓了抓頭發,“唉,是我太敏感了,一下子把金錢房產直白地拿到台麵上討論,我的麵子有點兒掛不住,都是我的自卑心理作祟。你帶我去跟你父母道歉吧。不過這次的事情給我提了個醒,如果我沒有足夠的勇氣麵對這些,說明我還沒有為結婚做足心理準備。其實婚姻生活,不就是每天跟這些柴米油鹽打交道嗎?”
這之後,夏甜找了個時間,帶林曉冬回家,開始跟家人平心靜氣地討論婚前協議的內容。最終,他們在律師的見證之下簽署了協議。時過境遷,林曉冬每次回想起這段婚前的波折,都表示要感謝這個為婚前協議而爭執的過程。這次爭執不僅給了他們機會深入地了解彼此對未來生活的想法,更讓他們在結婚前意識到並且解決了一些潛在的矛盾。這些潛在的隱患如果在婚前沒有被發現,就有可能在婚後引發更大的不和。因此這個交流的過程是最有價值的,盡管有摩擦,但它就像是雙方感情的試金石。如果夫妻雙方能夠就這些敏感而重要的事情進行良好的協商,那麼今後的婚姻就有可能建立在更堅實的基礎上。後來,他們也向身邊的朋友傳播婚前協議的好處,“世事難以預料,就當是我們為自己的婚姻上了個保險唄。”
從無法正視到欣然接受,林曉冬的態度轉變代表了很多人對婚前協議的接納過程。首先,高離婚率降低了人們對婚姻的安全感。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14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依法辦理離婚363.7萬對,比上一年增長3.9%。依此數據計算,全國每一千人中就有五人在去年離婚。而從2002年開始至今,我國離婚率一路走高,穩定的婚姻家庭結構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衝擊。夫妻對待婚姻的態度也悄然發生變化,從以往的堅忍愚忠、“堅持到底”,變得越來越重視質量和懂得變通。以往新人們締結的婚姻誓言是“無論貧窮與富有、健康與疾病,都能與之患難與共,共度人生”,然而如今,“我們的愛能走多久我就有多忠誠”、“我願意直到我不願意為止”成了年輕人的新觀點。在殘酷的社會趨勢麵前,越來越多的夫妻意識到:如果“死亡也無法將我們分開”的誓約不能兌現,一份合理的協議或許能為將來最大程度地避免糾紛,減少傷害。
此外,伴隨著結婚時間的推遲,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受“先立業再成家”觀念的影響,現在的年輕人在進入婚姻的時候已有一定的財富積累。這就意味著他們需要形成私有財產保護的意識,也有必要考慮如何分配、共享和管理財產的問題。“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麵形式。”《婚姻法》第十九條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為婚前協議的達成提供了法律基礎。
事實上,簽訂婚前協議並不是雙方對婚姻沒有信心的暗示,而是對將來可能出現的糾紛所采取的預防和規避措施。這是一種理性的風險規劃,目的是做到“防患於未然”,“備而不用”。毫無疑問,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簽訂婚前協議,對未來保持合理化的向往,對婚姻危機有前瞻性的認識——這是國人法製觀念增強的必然,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
結婚可不像過家家那麼簡單。婚姻確立之前,你的“玩具”畫了記號沒有?
家庭房產:你的?我的?還是我們的?
在準新人麵對婚前法律財務的問題時,首當其衝,有一個問題需要了解清楚:那就是何謂婚前個人財產和婚後共同財產,他們的邊界如何界定?
簡單來講,一方的婚前財產是指一方婚前已經取得的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婚前財產的範圍相當廣泛,既可以是房屋、車輛、工資、獎金,也可以是知識產權收益、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甚至還包括債權、利息、股票、股權等。婚前財產的界定時間為雙方結婚登記之日,結婚登記前雙方分別所有的財產歸一方所有。如果財產取得的時間是在結婚證頒發的日期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特別約定外,就是共同財產。針對這一部分財產的分割原則,夫妻雙方可以在婚前協議中予以明確,比如雙方各占多少比例,甚至具體到某一個特定財產權益歸屬於誰,等等。法律特別規定,以下四種情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財產:一方的婚前財產;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隻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財產的核心意義凝聚於“房產”。多少個家庭傾注多年的心血購置一處“蝸居”,甚至還要付出數十年的努力償還貸款。正如電視劇《蝸居》中所表現的那樣,新興都市一代的“人生和夢想都拴在一套房子上”。因此也就不難理解,房子是圍城中的夫妻們最大的擔憂,也是離婚案件難有定論的死結。
陸天與何夕的愛情,有個電影般浪漫的開頭。那一年,陸天遠在法國留學,雖然學的是有些枯燥的生物工程,但酷愛文藝和攝影。他一有時間就挎著單反相機,流連於巴黎的大街小巷,希望將一切美好的畫麵都鐫刻在膠片上。一天黃昏,他漫步到了亞曆山大三世橋上,目光被一個紅帽子女孩兒的背影所吸引,久久無法離去。夕陽西下,潺潺流淌的塞納河上映照著天邊的晚霞,紅帽女孩兒獨自立於橋上眺望遠方,恬靜優雅。陸天不由自主地拿起相機“哢嚓”一下,將這如夢如幻的一幕定格下來。片刻之後,陸天走到女孩兒跟前,打算說明拍照的原委,才發現紅帽子女孩兒是來自故鄉的遊客,一顆心就此陷落了。而何夕也被這場意外的邂逅勾動了心弦。就這樣,陸天與何夕在異國他鄉一見傾心。兩個心懷浪漫的人相遇,他們深藏已久的情感在須臾之間碰撞得火花四濺。兩個月之後,陸天決定歸國發展,並以閃電般的速度與何夕成婚。
一晃十年過去了,何夕從一個篤信“愛情大過天”的小女生蛻變成了腳踏實地的成熟少婦。她的生活中不再隻上演浪漫的愛情童話,現在的她,願意花更多的心思關心柴米油鹽醬醋茶。身邊的朋友分手的分手,離婚的離婚,讓何夕隱約認識到了現實生活的殘酷。人到中年,仿佛家家都得卷入一場“婚姻保衛戰”。
陸天不由自主地拿起相機“哢嚓”一下,將這如夢如幻的一幕定格下來
2015年初,一條風靡朋友圈的微信,深深地揪住了何夕的心。這篇名叫“2015年新《婚姻法》,姑娘們看完不想結婚了”的文章寫道:“婚前買的房子,登記在自己名下的,屬於個人財產,離婚時不進行分配……婚前買的房子,婚後房子的升值部分與配偶無關……”文章還附上一則插圖:人老珠黃的女人卷著自己的家當默默離開,而四十歲仍一枝花的男人坐擁豪宅,滿麵春風——何夕聯想到自己的經曆,心涼了半截。目前他們的住房是丈夫陸天在結婚之前以個人貸款的形式購買的,婚後兩人用共同財產還貸。房產一直登記在陸天名下。由於當年被愛情衝昏了頭腦,兩人倉促“閃婚”,根本沒來得及討論房產歸屬問題。現在看來,很多起初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正漸漸成為隱憂。
何夕獨自鬱悶了好一陣子,卻不知這樣的問題怎麼跟丈夫開口,隻得向閨蜜傾訴。恰好閨蜜是法律工作者,一上來就澄清了何夕的誤解:“我來給你打個假。這篇流傳很廣的微信文章我也看到過,但存在不少偏頗之處。其實2015年並沒有新《婚姻法》出台,這些流傳的新《婚姻法》條文,僅僅是《婚姻法》司法解釋而已,已經存在有一些年頭了。隻不過由於房產問題成了這幾年婚姻糾紛爭議的焦點,所以這些條款再次引起了社會關注。”
“既然是這樣,還是說明這些說法有據可查了?”何夕的眉毛緊緊擰在一起,一臉擔憂,“那我這種情況,萬一真有個什麼不測,十年婚姻到最後豈不是一無所有?更諷刺地說,我老公做了我十年房東?”
“你先別瞎擔心,”閨蜜握了握何夕的手,娓娓道來,“《婚姻法》司法解釋是這麼規定的,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的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她看著何夕還是一臉茫然,“還不明白?索性我給你算筆賬。
“你們現在住的這套房子,當年售價是80萬。陸天支付了首付40萬,貸款了40萬,20年的貸款利息是32萬。你們用婚後共同財產償還的貸款一共有45萬。假如你們真的進行離婚財產分割,你首先可以獲得還貸本金的一半,也就是45萬的一半,22.5萬。其次,你還可以享受財產增值部分的一半。你們為這套房子付出的總成本是112萬,婚後還貸45萬大約占總成本的40%。假設你們的房子現在價值300萬,你可以獲得的婚後房產增值的一半,大約60萬。所以,房子的確歸陸天所有,但你可以獲得總共82.5萬的補償金。”
“原來是這樣。”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何夕眉宇間的疑惑終於一點點散開。“看來《婚姻法》還是挺公正的,我們為家庭付出的努力都不是白費的。付出的努力越多,越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與其擔憂婚姻失敗的負麵後果,不如盡最大的努力經營家庭,何夕從這番對《婚姻法》的討論中汲取了對婚姻的信心和正能量。
而韓青鬆和丁丁的婚姻陷入了另一種困惑。在同齡人中,韓青鬆和丁丁原本是令人羨慕的一對。他們是青梅竹馬的校園情侶,走出校門的時候一手拿畢業證一手拿結婚證——朋友稱他們是真正的“人生贏家”。然而,新婚的韓青鬆卻怎麼也輕鬆不起來,他遭遇了80後這一代共同的生存危機——沒車沒房,為生活疲於奔命,為五鬥米而折腰。小兩口的“裸婚”生活艱難地持續了幾年之後,韓青鬆的父母再也看不下去了,賣掉了老家的房子,又從親朋好友那裏籌措了二十萬元,幫小兩口在落腳的城市置辦了一套小兩居。老兩口也搬來與兒子和兒媳同住。原以為從此可以過上和和美美的生活了,沒承想這竟成為這個小家庭矛盾爆發的根源。
源源不絕的矛盾和爭吵在這個小家庭不斷上演,劇情簡直與庸俗的家庭倫理電視劇如出一轍:父母嘮叨兒女過日子“太不著調”,兒女埋怨父母衣食住行都太過將就,婆婆媳婦之間橫生猜忌,兒子夾在中間做“雙麵膠”左右為難……兩代人生活理念的代溝逐步點燃了夫妻之間的戰爭。而每當小夫妻爆發爭執,父母無一例外地都會摻和進來,他們“維和”的結果自然也更偏向兒子一些。原本平衡對等的家庭關係被打破了,丁丁時常要麵對“以一對三”的局麵。若幹個回合下來,丁丁覺得在這個家中已經退無可退,無處妥協了,於是開口向韓青鬆提出了離婚,並要求將房子作為共同財產之一進行分割。聽到兒媳要分一半房產的說法,韓青鬆的父親氣不打一處來,“這可是我們老兩口一輩子的心血啊,我們現在連借的房款都沒來得及還上……”說著就捂著胸口倒在了沙發上,從此一病不起。
麵對眼前的困局,韓青鬆隻能求助於律師。律師解答說,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幹問題的解釋(三)對此類情況有著針對性的規定: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視為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應認定該不動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而在韓青鬆的家事中,由於是其父母一方出資購買的房產,並且登記在韓青鬆本人的名下,則屬於他的個人財產。
父母贈與房產,根據我國過去的法律視為夫妻共同財產,另行約定的除外。而根據最新的司法解釋,如果父母贈與的房產隻登記在自己子女的名下,則將其視為夫妻個人財產;如果是將房產贈與夫妻雙方,房產登記的時候就應該注明小夫妻兩個人的名字。因此,在這裏為各位父母提個醒,如果部分出資為子女購買不動產,要考慮清楚這部分出資是借貸還是贈送,若是借貸的話最好由子女出具借條,若是贈送的話最好有書麵的意思表示。其二,要考慮是將房產贈與自己的子女還是夫妻二人。若是僅贈與自己的子女,父母可以跟自己的子女一起辦理一個贈與購房款給自己子女個人的公證。如果是一方父母出全資贈送房產給子女個人,那麼情況相對簡單,隻需保留好出資憑證,並把房子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即可。當然,生活中還有一種常見的方式是雙方父母共同出資購買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夫妻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比例按份共有。
在簽署婚前協議時,雙方都要將自己實際的財產狀況明確公開,切忌有所隱瞞,對財產的描述也務必明確。財產描述得越細致,未來發生爭執的可能性就越小。在司法實踐中,由於財產描述不明確,最終導致協議約定不明而不被確認的案例不在少數。比如,某一婚前協議出現“某某小區的房屋歸男方(或女方)所有”的說法,就是一個有問題的描述。所謂的小區名稱,隻是房地產開發商出於宣傳目的所設定的一個宣傳稱謂,本質上它不是一個法律稱謂。正確的寫法應遵從公安機關戶籍管理以及房屋產權登記部門的地理位置書寫形式,即為“××市××區×街道×號×單元×號”。假如該房屋的產權登記手續還沒辦理完結,從法律上來說,就不擁有產權。這就有可能成為未來財產糾紛中的一個爭議點。因此,這種情況下,正確的描述應該是“某買賣合同項下的財產權利由某某所有”。
根據耶魯大學的研究分析,中國家庭資產配置中房產占據了79%。如果房產價值出現波動,那麼大量中國家庭,尤其是一線城市家庭財富將嚴重縮水。這也就揭示了為什麼房產是家庭糾紛中爭議的核心,隻因其是一般家庭中最貴重的財產。當代社會的進步給家庭財產和個人財富的積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為婚姻關係帶來了新的考驗。不過說到底,婚姻關係的根基是情感,房產等家庭財產分配帶來的收益隻是副產品。如若本末倒置,則得不償失。
AA製婚姻:我愛你,但不能為你買單
“我們結婚吧?”葉寧單膝跪地,拿起從小區花園裏折下的一枝玫瑰,準備遞到劉芸的手上。他眼巴巴地望著麵前的劉芸,心髒“怦怦”地跳著,連呼吸都顯得多餘,就好像劉芸即將吐出的這幾個字會宣判他一生的命運。
“我……”劉芸遲疑地接過玫瑰,但完全沒有抬起頭看葉寧的意思,“我還沒有想好。你……可以……再給我一點兒……時間嗎?”說到最後,劉芸的聲音越來越小,甚至低到了連自己都聽不清的地步。
葉寧一下子癱坐在地板上,“三次……三次求婚都沒有成功。”葉寧冷笑著搖了搖頭,“真不知道我還在堅持什麼?”劉芸不知所措地伸出手來想要搭上葉寧的肩膀,還拚命在腦海中搜索可以安慰人的話,但安撫的動作和言語都被葉寧閃身躲開。葉寧一個人蜷縮在角落,沮喪地把頭埋在雙臂之間,不打算再多說一個字。
是的,這是葉寧第三次向劉芸求婚。而三次求婚的結果都差不多。葉寧總覺得劉芸患上了毫無來由的“恐婚症”,但隻有劉芸自己知道,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劉芸年初已經過了29歲的生日,按理說早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你也老大不小了,早點兒結婚好了,也了了我和你媽這樁心事。”父親心急,總是有意無意間旁敲側擊。“我們的孩子可都上幼兒園了,你還在磨蹭什麼?打算當齊天大‘剩’嗎?”朋友們也都看不下去了,時不時拉後進的劉芸一把,盼她早日完成人生大事。劉芸跟男朋友葉寧相戀四年有餘了。在這四年的相處過程之中,用朋友的話說,葉寧算得上是一位“二十四孝男友”。葉寧對劉芸的衣食住行可謂照顧得妥妥當當。每周總有幾天,葉寧把早餐準備好,在樓下等著劉芸上班。遇到雨雪的天氣,葉寧無一例外地會護送劉芸上下班,寧可自己淋濕半邊身子,也舍不得讓女友淋雨。連劉芸的朋友們,葉寧也會照顧得妥妥帖帖。每次跟朋友們聚會,葉寧都衝在前麵,安排好每一個人的位置,勤快地端茶倒水。最讓朋友們念念不忘的是,葉寧的嘴特別“甜”,非常擅長在合適的時候說合適的話,讓每一個人都不冷場。因此,劉芸的朋友都“一邊倒”地認為葉寧是個不錯的老公人選。
那到底是什麼讓劉芸對出嫁這件事遲遲猶豫不決呢?說起來,外人還真的不太了解。有件事讓劉芸一直非常鬧心,就是葉寧在金錢方麵非常小氣。葉寧的學曆不高,工作收入也不及劉芸。每當遇到要花錢的時候,葉寧總是用調侃的語氣就把話題岔開了:“大款劉,求買單。誰讓你的工資高呢?快包養我一輩子吧。”剛開始的幾個回合,劉芸抵擋不住葉寧的“糖衣炮彈”,被追捧得飄飄然,也就順從地買了單。時間一久,兩個人的角色進入了這種固有模式,九成以上的日常生活消費都由劉芸承擔。每次在外麵吃飯,葉寧總要找個機會“撒個嬌”:“老婆怎麼這麼大方,又要請客犒勞小的啊。”就這樣,葉寧不著痕跡地將賬單推給了劉芸。逢年過節,劉芸習慣於買點兒東西送給兩家老人。“芸芸你將來肯定是全家最受寵的,我爸媽都被你收買了。”嘴上這麼說,葉寧從來不會在行動上有所表示。今年,劉芸的父親六十大壽,她囑咐葉寧一定要認真地準備一下。沒想到最後,葉寧也隻是在當天用一通電話祝賀了事。
有人說“男人願意為你花多少錢,就代表他愛你有幾分”。劉芸雖認為這樣的說法是無稽之談,但也被“金錢”問題深深困擾著。戀愛四年裏,劉芸一直在“錢”的方麵遷就葉寧,她其實也不太介意在自己收入比較多的情況下多承擔一些。但她害怕的是,一旦結婚,葉寧對“錢”的態度會原封不動地延續到婚後。如果婚後還是這樣毫無原則地遷就下去,劉芸真不確定她忍耐的極限在何處。難道兩個人的家庭生活和所有的經濟成本也要由她一個人付出嗎?每每想到這一點,劉芸實在是鼓不起勇氣走入婚姻這個“套”。然而反過來看,除了這個問題,葉寧還真的沒什麼毛病。四年的感情,兩人也著實掏心掏肺,不是輕易能夠割舍得下的。劉芸思前想後,找不到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也正是她屢屢麵對葉寧的求婚都不知如何應對的原因。
第三次拒絕了求婚,麵對葉寧的沮喪,劉芸也心如刀割。“媽,我愛他。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啊!”劉芸流著淚撥通了母親的電話。母親寬慰道:“你們在一起這麼多年了,我也看出來了,這孩子本性是好的。他的這種性格,我和你爸也議論過。我們雖然不讚成,但是能理解他為什麼會是這樣。他對錢沒有安全感,是環境造成的,從小吃過苦,現在也不寬裕。你也不要企圖改變他的性格,一個男人活到了將近三十歲,脾氣性格都定型了,很難轉性。”
“那我們倆還有希望嗎?媽,你知道我是真的舍不得啊。”劉芸握著電話的手緊得不能再緊了,手指已不見血色,她真怕連一向通情達理的母親,也會給出她不希望聽到的答案。
“唉,我們做父母的,還是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呐?咱不能隻看別人的缺點,對別人的優點視而不見,是不?我和你爸都認為葉寧最大的優點啊,就是會疼人。有個知道疼人的老公,你結婚之後幸福著呢。每家的夫妻相處的方法都不一樣,關鍵是你們要找到一個適合你們的方式,來經營好你們未來的婚姻關係。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你認定這個人,就要有耐心和信心,等他成功。我相信等他經濟條件改善了,就能把金錢看淡了……”
母親的話似一股強心劑注入了劉芸的血液。佳緣可貴,良人難覓。如果自己放不開這段感情、這個人,那就必須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並堅持走下去。
兩天之後,劉芸約葉寧見麵。葉寧剛一出現,劉芸就將一束玫瑰花砸到了他懷裏。正在葉寧目瞪口呆之際,劉芸率先開了口:“別吃驚。今天我要向你求個婚!敢嚐試一把時髦的AA製婚姻嗎?敢的話,就走著。”說罷,劉芸帥氣地回頭,轉身就邁開了大步。
葉寧被突如其來的幸福砸暈了,呆滯了五秒鍾才緩過神來。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隻見劉芸瀟灑地甩著馬尾辮,已經輕快地走在十米開外了。雙方保持適度的經濟獨立,對小家庭有多大的能量就盡多大的力,如此看來,婚姻AA製也未嚐不可。“我要結婚啦!”葉寧一邊張開雙臂痛快地高喊,一邊三步並作兩步地趕上了劉芸。兩人十指相扣的背影消失在了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