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班幼兒體育遊戲的新設計(1 / 1)

小班幼兒體育遊戲的新設計

幼教天地

作者:徐珮琦

摘 要: 體育遊戲在幼兒成長中起著重要作用,對幼兒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本文針對幼兒年齡特點,探究小班幼兒體育遊戲的新設計,旨在為促進幼兒教育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班幼兒 體育遊戲 新設計

遊戲是人類的社會行為,自古以來,各個時期的人們都在追尋遊戲、熱衷遊戲、感受和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而愛玩遊戲也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遊戲一直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孩子。遊戲作為幼兒園的一項基本活動,究竟如何開展是每位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體育遊戲在遊戲中占有主導地位,更是幼兒最喜愛的一項活動。

體育遊戲是一種綜合“運動”、“遊戲”和“指導”三個要素的身體練習活動。這三要素缺一不可,否則不能成為體育遊戲,相輔相成,合理分配,以鍛煉為目的,以娛樂為形式,以指導為重點,否則就不能成為好的體育遊戲。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說過:“健康之智慧寓健康之體魄。”洛克先生的這句智慧之語向我們揭示了健康的真諦。體育遊戲是豐富多樣的兒童遊戲,是兒童最喜聞樂見、最熱衷的一類。體育遊戲對於兒童早期身體健康、智力發展起著一定的作用,是教師和家長不可忽視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和兒童自發的、偶然的身體活動遊戲相比較,那種經過挑選、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且形式多樣的兒童體育遊戲更具兒童化、故事化、形象化、情境化和趣味化特點,更富有人生價值和意義。

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教師隻要做有心人,把新的理念、思維的火花滲透在活動中,多反思、多改進,適當改編一些老遊戲,使其目標和內容更適宜孩子的年齡特征和興趣需要,那麼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下麵,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動作發展速度較快,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嚐試模仿、重複他人的動作,但由於身體自控能力較差,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因此決定了他們的遊戲更需要成人的反複引導,開展的遊戲更要淺顯易懂,符合他們的動作發展規律,談談一些小班幼兒體育遊戲的新設計。

一、切西瓜

在傳統的“切西瓜”遊戲中,孩子們聽著“切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切兩半”的兒歌,當老師手切到兩位小朋友中間時,需要兩位孩子沿著圓圈朝相反方向繞圈跑回原位,顯然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目標定位難度太高。

因此,我就把遊戲改為在“切切切,切西瓜,誰要吃西瓜,我就切兩半”的兒歌中,當老師手切到兩位小朋友中間時,兩個孩子拉著旁邊小朋友分別朝圓心跑,這樣,“西瓜”就切成兩半,遊戲結束。此遊戲中,不但目標難度降低,同時兒歌也進行了適當改變,更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吹泡泡

在傳統的“吹泡泡”遊戲中,大家一起手拉手邊走邊念兒歌後,站成一個圓形,並在老師的指令下做變大變小、變高變低的動作,最後當泡泡碎掉後,孩子們四散跑,其中有幾個孩子去追泡泡。這裏存在的問題便是兒歌複雜,遊戲過程複雜,小班孩子多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缺少互相追逐他人的經驗,並且在四散跑的過程中不容易保護自己。

因此,我首先改變兒歌歌詞:在“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個大泡泡”的兒歌中,讓孩子在老師的指令下做變大變小、變高變低的動作,並用大家一起拍手的聲音作為泡泡碎掉的標誌,既滿足了孩子的需要,又在反複的變大變小、變高變低的動作中,使孩子的動作得到進一步發展。此遊戲不但降低了兒歌的難度,更從小班幼兒的安全角度出發,使其動作得到和諧發展。

三、貓媽媽和貓寶寶

傳統遊戲稱為“老貓睡覺醒不了”,體現為簡單的師生之間的對話,缺乏動作的發展,對於孩子來講,缺乏一定的挑戰性。

因此,我首先把遊戲名稱改成“貓媽媽和貓寶寶”,使其更具有兒童化,更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其次,在遊戲中增加貓媽媽和貓寶寶一起學捉老鼠本領的環節,使孩子身臨其境,在真實的情境中獲得情感的良好發展;同時,“我是貓媽媽、你是貓寶寶,孩子們,快到媽媽身邊來,和媽媽一起學本領了”的兒歌,使師生間的互動進一步增強,師生間的情感得到良好交流。此遊戲,不但生動化地表現了兒歌,更從小班幼兒的動作發展出發,提高了孩子的挑戰能力。

以上所舉的例子隻是我在實踐中的一些小小體會,卻帶給我不少驚喜。其實,在日常體育遊戲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班級不同的實際情況,以及孩子的不同興趣愛好,開展適宜的體育活動,用教師的智慧火花,促進孩子身心和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