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進餐禮儀中的服務教育
“洗洗手、選餐具、慢慢吃、理幹淨、放放好”,這首禮儀兒歌讓幼兒對進餐前的準備、進餐過程中、進餐結束後的流程有了明確的認識。但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4+1”家教模式下的獨生子女容易有自私、任性、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思想,缺少主動為他人服務的意識。於是,在實踐活動中,我抓住進餐前的一係列準備工作進行幼兒服務意識的培養。
1.餐桌的擺放體驗合作精神
幼兒進餐的桌子是長方桌,直接拉出來,會將桌腳拉斷,必須兩個小朋友相互抬。於是,我便安排力氣比較大的兩個孩子一起抬桌子,當孩子們排好餐桌,我便請所有幼兒一起說謝謝。漸漸地我發現,每當吃飯前,總有幾個熟悉的身影忙著擺放桌子,有時還看到那些力氣比較小的孩子主動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之中。
2.餐具發放中的主人翁意識
獨生子女的家庭,父母將所有事情都幫孩子安排得周到細致,以至於很多孩子已經形成了習慣性接受,忘記了付出和回報。於是,每組推薦一個小組長,每天為本組孩子分發勺子,采用輪流製,讓每一個幼兒都有為他人服務的機會,漸漸地孩子們都爭著當小組長,進餐時能夠主動提醒本桌小朋友吃飯要吃幹淨,不要浪費。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收獲了為他人服務的榮譽感和集體主人翁精神。
三、入睡禮儀中的交往教育
“找小床,脫衣褲,鑽小被,睡覺嘍!”入睡禮儀兒歌告訴幼兒整個睡覺前的一係列準備工作。可對於孩子們來說,入睡前脫衣褲是一件繁瑣的事情,尤其冬天不會脫外褲,有的孩子脫了半天,褲子還是在屁股處動也不動,急的有些孩子在那裏抹眼淚。我想一個一個幫他們脫的話,老師的任務肯定相當多,何不讓孩子相互幫忙。於是,我給孩子提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將褲子脫到屁股底下,然後坐在床上,請你旁邊的小朋友幫忙拉你的褲腳,於是就能將褲子脫下來。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鍛煉了主動交往的禮儀,我要求孩子用“請你幫我拉一下褲子”的禮貌用語請別人幫忙。剛開始瀚文小朋友羞於表達,一個人在床上花了5分鍾都沒有脫下褲子,急得掉眼淚。他比較內向,不善於與其他幼兒交流,於是我著急了,可又不能違背我說過的話,我走到他身邊,誘導他說:“馮老師,請你幫我拉一下褲子。”在啜啜的聲音中,我幫助他完成了。在他躺進被窩後,我輕輕地對他說:“希望你下次能和旁邊的小朋友相互幫忙脫下衣褲。”不知何時起,我發現瀚文已經能夠和旁邊的小夥伴開心地相互幫忙脫拉褲子了。
教育家葉聖陶曾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良好的習慣能夠讓幼兒受用一生,幼兒的良好規則意識、主動與人交往、為他人服務的意識,能逐漸內化為自身素養的提升。因此,禮儀教育能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禮儀情感,為幼兒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