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借助情感教育,豐富幼兒學習生活(2 / 2)

三、優化知識,讓他們的思維得到發展

孩子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在他們的眼中,所有東西都是美好的。他們走在路上能夠聽到小鳥的叫聲,走在田間能夠感覺到風兒在唱歌,坐在草地上能夠與小花、小草交談……他們的心是美好的,他們的思想是純淨的,他們可以在夢中找到自己最向往的地方,也能在現實中構築自己的想象世界。因此,在教學中,為了拓展他們的思維,讓他們開心、快樂地學習,我們多數會選擇可見、可聞、可觸摸、可操作的內容進行教學,因為這些內容符合孩子們的需求,是他們喜歡的,如找找有趣的葉子,看看草原上的動物,空氣在哪兒,陀螺是怎麼旋轉的,等等。

在教學中,我們會通過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情境中與教師、同伴互動,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找到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解決方案,或者讓他們背誦枯燥的知識點。教師還要牢記盡量不幹預或幹擾孩子探索,應引導孩子,保證活動正常、順利地進行就可以了。這樣取得的教學效果肯定比教師的單向灌輸好很多。

四、個性培養,讓他們養成好習慣

要想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就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個性。那麼,個性要怎樣培養呢?給孩子們建立個性化檔案,或許是不錯的方法。在檔案中,我們可以設立如下幾方麵的內容:用簡單的調查,了解孩子的智能差異、特長愛好、身體狀況;了解孩子在發展過程中的積極表現潛能,遇到挫折,分析原因;了解孩子在自主、交往和創新過程中的基本情況。然後,教師在了解、分析的基礎上,製定適合每位幼兒的教育方案,讓每位幼兒都能夠在和諧、寬鬆的環境中,慢慢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但一定要避免形式化,堅持到底,這樣才能取得成效,讓孩子們的個性得到發展,習慣得到培養。

總之,在幼兒教育中,我們要重視情感因素對孩子的影響,尊重孩子,讓他們有發展的空間;要理解孩子,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要優化知識,整合教學內容,讓他們的思維得到拓展;要通過個性化的培養,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我們期待著每一位幼兒都能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得開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未來的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