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幼兒教育淺論(2 / 2)

教師要放手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遊戲活動,讓他們自己確定遊戲規則,自己圈定遊戲場所,自己選擇合作夥伴,自己設定活動方式,把他們真實的心境和思想感情表露出來,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真正使幼兒快樂地遊戲,在遊戲中學習。

三、放手讓孩子大膽去做,給孩子活動的空間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太多的禁令會扼殺幼兒的創造力,特別是在玩的時候,幼兒一般比較愉快,此時他的思維會特別敏捷。教師應該給幼兒提供活動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沒有不安全因素,沒有一些不必要的束縛,它可以讓家長放心,讓孩子開心。這樣的空間可以包括以下兩個方麵。

1.室內環境

教室的空間很難改變,大小變不了,形狀也變不了,可室內環境卻可以改變。幼兒園每年換一次教室,小班進入中班,就搬到中班教室,中班進入大班就搬到大班教室,如此循環。另外,每個學期開學前的預備周,教師要重新裝飾教室。這樣一年中幼兒至少會有兩次全新的感覺。當然這還不夠,教師還可利用生物角、識字角、英語角等使教室內環境生動有趣。另外,教師利用桌子的擺放,例如,方形變圓形,或讓幼兒動起來,即動靜結合等方式使有限的空間變化無窮,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智力。有一次上英語課,剛上課時孩子是坐著的,上了一會兒,孩子都站了起來,再過一會,孩子全都離開了座位,在那裏手舞足蹈。值班老師看見就問:“你們班沒上課嗎?怎麼亂成這樣?”但當他駐足觀看片刻後就笑著走開了。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環境裏度過幸福的幼年時代。

2.室外環境

相對教室環境而言,室外環境算是一個無限的空間,室外環境指的是教室以外的一切空間。正因為室內環境極其有限,所以室外環境就顯得非常可貴。幼兒應該擁有一個自由的充滿生命力的室外環境。一片草地,幾朵白雲,一片樹林,幾隻小鳥,無一不充滿生命的靈動,孩子需要它們。

四、適合不同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在家長的督促和無限期望之下,孩子的學習負擔不斷加重,隨之產生的是對孩子提出諸多的要求。“怎麼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社會、家長、教師們共同關注的問題。

“因材施教”的方法可謂意義深遠。孔子早在兩千年前就總結出教育經驗,根據自己的教育實踐,提出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孔子很了解自己學生的個性,並且善於區別對待。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他認識到“知人”的重要性,因此他十分重視“知”學生,認真分析學生的個性,甚至隻用一個字即可準確地概括,足見其對學生觀察的細致認真。這樣,充分了解學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雕琢決定其結果。每個孩子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日常的興趣愛好、成長與發展的速度等都不一樣。因此,在教育中必須考慮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