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幼兒教育淺論(1 / 2)

幼兒教育淺論

幼教天地

作者:何玉蘭

摘 要: 為了幼兒的身心和諧健康地成長,必須糾正家庭和部分幼兒園的錯誤教育觀念,充分了解和尊重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采用一係列符合幼兒教育規律的教學方式對幼兒進行教育。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創造力 思維能力

良好的幼兒教育可能決定一個孩子未來的發展趨勢。根據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實際,對幼兒教育的要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們必須順應潮流,迎接挑戰,下工夫抓好幼兒的素質教育,使幼兒在德、智、體、美等方麵全麵發展。除了課堂教育以外,幼兒各發展階段的具體個體情況也應當及時給予關注加以引導。家長應注意發現孩子的創造力萌芽,保護孩子最原始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使他們的創造性得以持續和發展。

一、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教育要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更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那麼如何著眼於孩子一生的幸福,正確引導,細心嗬護,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呢?

1.樹立正確的科學教養觀念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許多問題的積累都是在不經意之間進行的。因此,我們應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以民主、寬容的態度走近孩子,認識孩子,用親切的微笑驅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膽怯,用慈愛的撫摸鼓勵孩子進步。

2.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和環境

創造適合幼兒心理安全需要的環境,對其心理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個情感溫暖、心理安全的幼兒園環境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十分重要,會讓孩子逐漸融入一個心理安全、情緒穩定的環境之中,確立起新的依戀對象,開始新的社會交往。

3.組織開展多種健康教育活動

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受多方麵影響、多種行為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幼兒生活中。通過語言、藝術、健康、社會等活動的組織,各種遊戲的開展及生活常規管理,有意識地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其中。孩子在遊戲中體驗合作的愉悅,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促進自我意識的良好發展,以此幫助幼兒克服任性、霸道、孤僻等不良心理傾向。在生活中,我們要善於發現和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及偶發事件中隱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進行健康教育活動。

二、選擇自主、自由、開放的遊戲活動

以往,幼兒在幼兒園進行的各種遊戲活動都是教師安排的,幼兒隻是被動地、機械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完全沒有自主可言。幼兒就像一個被操縱的玩偶,逐漸喪失活潑好動的天性,不利於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更別提創造力的培養了。所以,我們必須改變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主的遊戲方式,把遊戲活動的陣地真正還給幼兒。

新時期,我們必須認清教師在遊戲活動中的身份和地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導者,而是幼兒進行遊戲活動的支持者、維護者、觀察者、記錄者和引導者。在日常活動中,要多選擇開放、自主的遊戲活動,學會征求幼兒的意見,采用幼兒比較喜歡的遊戲方式進行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同時開展多個遊戲活動,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得到快樂、滿足和進步,而且可以讓幼兒深刻地感覺到遊戲是自己的,有自主選擇的權力,教師可以采納他們的意見,他們雖小但也是被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