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學有樂趣。
中學生的情緒很不穩定,有時高漲,有時低落,有時突然由好變壞,有時又由壞變好,因此,我們要了解和把握學生的情緒狀態,善於引導學生的情緒,使他們經常處於積極的、良好的心理狀態下學習。
一節課的導入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通盤考慮、周密安排的集中體現,它熔鑄了教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閃爍著教師教學風格的光華,是展示教學藝術的“窗口”,課堂開始要如磁石一般吸引學生,使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趣味橫生,懸念於懷,產生探奇覓勝的求知欲,自然進入最佳情緒狀態。
又如教學古詩《夜宿山寺》和《登鸛雀樓》時,為了達到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文的要求,可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意思,編排幾個有利於表達詩句意思的動作。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排練中,朗誦這份作業就在快樂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完成了。
多媒體教學已是當前教學活動一項很重要的輔助手段,它以有趣的音樂、圖像、顏色、畫麵、動作等,強有力地吸引著學生。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把幻燈片、錄象片、教學光盤等教學手段穿插到教學活動中,學生興趣盎然。如教學圓的認識時,通過多媒體幫助學生形象地認識如何把圓“化曲為直”推導出麵積。
另外心理學實驗還表明:許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提高個人活動(學習和工作)效率。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引發學生學習樂趣的教學方法之一。在氣氛活躍的小組中,每個人暢所欲言,學習熱情高,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如教學角時,在做角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充分體驗什麼是角,自己動手做一個角,問題的挑戰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通過小組合作,借群體智慧產生“思維共振”,在同學間的相互啟發、相互激勵、相互感染中,學生做成了材料、形狀、大小不同的角,有的用肢體形成一個角、有的把書打開形成一個角、有的用線形成了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這種充滿“樂趣”的知識,學生樂於接受、理解、記憶和運用,知識傳遞伴隨著濃烈的趣味,能到達學生心靈深處。
三、適當焦慮,喚醒潛在能力
不同程度的焦慮也會對知識學習產生影響。由於焦慮是在對個體自尊心有潛在威脅的情境中產生的,因此,焦慮勢必會促使個體改變目前的喚醒狀態,從而動員體內更多的能量,以謀求目標的達到。隻要了解不同程度的焦慮對學習的不同影響,就可以通過對學習情境的控製使學生處於適當的焦慮水平之中,從而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法讓教學充滿樂趣,讓教育對象在歡樂中遊弋,用自己高漲的情緒、適當的焦慮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本文為甘肅省定西市“十二五”2012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DX[2012]GHB3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