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趣”生情,愛上品社課(1 / 2)

引“趣”生情,愛上品社課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鬱美娟

摘 要: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學生興趣,他們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鬆而有成效。把培養興趣、啟迪思維貫穿於品社教學的全過程,學生麵對課堂就像磁鐵麵對吸鐵石,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愛上品社課。

關鍵詞: 興趣 巧設開端 啟迪思維 精心結尾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創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化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巧設開端——激趣

在課堂上,我們應從多方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很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這是上好課的第—步。

比如在上《我在聯合國作報告》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導入部分:

先從孩子們一張張甜甜的笑容引出現在孩子生活在快樂和幸福中;其次,播放一段視頻讓孩子們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端還有一些兒童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再次,引出聯合國的初步概念:聯合國是一個向可憐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的組織;最後,播放一段介紹聯合國的視頻。

在學生看來,聯合國離他們很遙遠、很虛無。因此,一上課就通過播放兒童們的生活視頻使學生聞其聲、觀其形、臨其境、觸景生情,讓學生了解到聯合國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存在,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聯合國的作用,促進學生對聯合國知識的進一步了解,撩開其神秘的麵紗。在觀看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脈搏在不知不覺中跳躍起伏,他們為眼前一幅幅鮮活的畫麵深深吸引。而且,通過戰爭中兒童與和平環境下兒童生活的對比,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產生震撼、悲傷、惋惜、可憐、關愛等情緒,從而撥動學生心弦,豐富學生體驗,喚起學生心中的善,從而為後麵做聯合國小大使做好鋪墊。

二、啟迪思維——升趣

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後,教者可啟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使學生的興趣得到升華。

1.提問啟發,興趣盎然。

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法寶”之一。因為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起到設疑、激趣、引思的作用,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還能起到連接師生思想認識和引發學生思想共鳴的紐帶作用。在《有多少人為了我》一課中的導行部分,老師出示了一幅畫:在超市裏,媽媽把不買的麵包放回原位,我很不解:媽媽為什麼要把不買的麵包放回原處?學生就這個問題進行思考,然後紛紛發表意見:因為媽媽考慮到超市要整理貨架,如果我們什麼東西都隨便亂放,那就加重了員工的工作負擔。從他們的回答中,我們發現課堂要傳達的“我為人人”的思想在同學們的心中生了根,發了芽。

2.玩中探究,妙趣橫生。

心理學家認為遊戲是人類的本能和動機之一。兒童的活動和學習是從遊戲開始的,哪裏有兒童,哪裏就有遊戲,兒童的機體在遊戲中得到鍛煉,情感在遊戲得到滿足,智力在遊戲中得到發展。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遊戲教學是教師融合特定教學內容於遊戲活動中進行的教學,它可以變靜態教學為動態教學,使學生輕鬆、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設計猜謎、照相、即興表演等遊戲活動,在玩中引導學生探究。例如,在教學《地球在發低燒》一課時,我設計了剪紙的體驗遊戲,讓學生了解世界水資源的現狀。我給每位學生發一個藍色的圓。這個圓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資源。上麵深藍色部分代表地球上的海水量,旁邊的淡藍色和綠色部分代表淡水資源。先請孩子們把淡藍色和綠色部分一塊兒剪下來,拿在手裏。再讓孩子們把淡水和海水一比,他們就發現了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水,淡水真是少得可憐。再讓學生把代表人類真正可以利用的水資源的綠色部分剪下來,這僅僅是所有淡水資源的三分之一。三張紙比一比,大家發現可以供人類或其他生物享用的淡水真是少之又少。通過這個遊戲,孩子們受到了很大觸動,水資源的匱乏不再是口頭的空話,而是一個無情的事實,讓人心情低落。實踐證明,對這種探究學習活動,學生往往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