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美術課中人文性追求的實踐與探索(2 / 2)

二、用人文精神轉變學習方式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這有益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可持續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為目的,通過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塑造學生的完整人格。這樣的學習方式體現了人文性的追求。

美術作業的完成隻是美術學習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還有繪畫創意、手工製作、搜集資料、美術作品欣賞、設計應用等。人美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和第二課都是欣賞課,介紹的是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課前,我就布置孩子們做好資料的搜集工作。所以在課堂上,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情況我及時記錄孩子們的表現,回答棒的孩子都加星。同時很多學生還把自己搜集的資料打印出來,或者帶了百科全書來,我都一一把他們的表現記載在冊。孩子們積極的態度就是一種轉變。

一年級小朋友都很喜歡繪畫,可是提著一疊作業本,走進一年級教室時,真感到惶恐,他們中好多人在我指導了好多遍之後還是沒有多大進步,孩子們之間的差距真的很大。速度快的孩子整本作業本全完成了,而且畫得又棒,於是我說:“請這些畫得棒的小朋友幫幫那些來不及的小朋友,好嗎?”大家都歡快地說:“好。”我立即給每個畫得好的孩子安排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大家立即動起來,一起動手合作,還有的兩個人一起商量如何畫得更棒。一會工夫,孩子的作品就完成了。

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更認真了,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激勵他們不斷努力。

課前搜集資料,孩子們的互動學習都是很好的人文精神的體現,展現了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合作精神。

三、用人文精神評價學生

首先,挖掘學生的人文表現。孩子們不斷主動探索美術課程的學習,包括課外培訓、自我購買書籍繪畫等,隻要老師發現的,都應該記錄為對孩子美術學科的人文精神的評價。六(1)班有位繪畫表現力不是很棒,線條和用色都不是很好的孩子。可是每一堂課,隻有他坐得最端正,兩手平放,兩腿並攏,眼看前方。所以每次,我都不直接叫他名字,而是隱晦地說明理由表揚他。在他凝望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他的純真態度。所以在期末總評中,我不但給予他優的評價,還發給了他兩份獎狀。如果給予孩子良的成績,那麼我會在美術作業本扉頁“小畫家”欄下寫明原因,並且告知應該努力的方向。一些繪畫特別有天賦的孩子,在扉頁上我會給予大大的表揚和鼓勵,希望他們將來能夠成為“大畫家”。

其次,用鼓勵的人文精神給作業打分。筆者的美術成績記載冊上給予學生的優有很多種類。優C表示創意佳;優J表示繪畫進步;優M表示繪畫很棒,但是速度很慢;優雙星就是既畫得細致又有創意;優R表示繪畫的不是非常優異,但是學習態度卻很認真。這都需要教師在平時課堂中不斷挖掘孩子的特性,才能給出富有人文性的成績。

總之,美術學習過程勝於結果,快樂是最大的喜悅。我們要用人文精神關愛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愛上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