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藥食同源:食療是最好的藥物(3 / 3)

另外,在恢複好轉期間的患者,由於腸胃較弱,仍應禁食生冷、堅硬、寒涼、滑膩之物,如涼拌蔬菜、豆類、冷飲、酒類、瓜果等。

皮膚病患者的飲食禁忌

皮膚病大多數有皮疹。皮疹是“發”出來的,而有些食物又是“發物”——含有異種蛋白質。當這種特殊的蛋白質被人體吸收後,便會引起過敏反應,損害皮膚。所以,患皮膚病的人在服藥期間或在治療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均應禁食帶有刺激性的食物。否則,即使處於穩定期的皮膚病,也會重新發作。

有些皮膚病,如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瘙癢症、濕疹、脂溢性皮炎、過敏性皮炎、酒糟鼻等,其發病與某些食物都有密切的關係。在發病期間或疾病治愈後的一段時間內,應限製或禁食魚、蝦、蟹等海腥“發物”,以及禽類食品和蔥、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有些皮膚病如疥瘡、體癬、白癜風等,因與飲食無關不需忌口。

某些患者隻對一二種食物過敏,因此,不要對禁忌食物的範圍擴得過大。患者可將吃進食物的種類、時間與症狀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若在進食後12~24小時發病,就為致敏食物。這樣忌口就有了針對性,縮小了忌口的範圍。

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人不管患了哪種皮膚病,也不管自己對什麼食物過敏,凡是所謂的“發物”,統統忌口。結果造成營養不良,影響了身體健康。

對於禁忌的食物,皮膚病患者也並非要永遠忌口,一般待皮膚病穩定一段時間後,可嚐試吃過敏食物,從小量開始,如無特殊反應,可逐漸增加量和次數。經過反複多次脫敏,一些人對原來過敏的食物,可以不再發生過敏反應。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

隨著生活方式的現代化,人們的體力活動逐漸減少;高熱量、高脂肪和高蛋白、低纖維素的不合理飲食的攝入,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越來越高。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內分泌病,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億,我國的糖尿病患者已達4000萬。世界衛生組織將糖尿病列為三大疑難病之一,並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為“世界糖尿病日”。

糖尿病是一個危險因素多、發病機理複雜、伴隨終身的慢性疾病。患者的高血糖常常伴發高血壓、高血脂和胰島素抵抗等疾病。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合理的飲食可有效地控製糖尿病。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都向人們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推薦,參照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表,合理選擇食物,控製飲食,並建議在食物標簽上注明總碳水化合物含量及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值。

何謂“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它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後血糖反應的一項有效指標,是指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與相當量的葡萄糖或白麵包在一定時間內(一般為2小時)體內血糖反應水平百分比值,它是一個相對值,反映了食物與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數定為100。

一般而言,如果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大於70,為高食物血糖生成指數食物,它們進入胃腸後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進入血液後峰值高;若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小於55,則為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數食物,它們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吸收率低,葡萄糖進入血液後的峰值低,下降速度慢。

通常,豆類、乳類是低或較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而穀類、薯類、水果常因品種和加工方式不同而引起血糖生成指數的變化,特別是令其中的膳食纖維的含量發生變化。

蔬菜肯定是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的,特別是葉和莖類蔬菜,因為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超過6%,而且富含膳食纖維,所以對血糖影響小。

下麵是糖尿病者應該禁止或盡量少食用的一些食物:

(1)酒。酒類每克中含14.64千焦(3.5千卡)熱量,為高熱量食物,有消耗體內熱量的作用。糖尿病病人在飲酒時,進食一些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血糖即可升高,使病情失去控製。常飲酒而不吃食物,會抑製肝糖原的分解,使血中葡萄糖量減少,出現低血糖症狀。因此,重症糖尿病並有肝膽疾病者,尤其是正在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物的患者,要嚴禁飲酒。

(2)水果。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而且能被肌體迅速吸收,引起血糖增高。因此,重症糖尿病病人,不宜吃過多的水果。為預防低血糖的發生,病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於兩頓飯之間或運動後食用少量水果,但應注意血糖和尿糖的變化。

如果吃水果後尿糖增加,則應減少主食的攝入量,以免出現血糖過高。如果病人平素就喜食水果,並且病情也比較穩定時,可吃少量水果,但須減少主食的量。

(3)鹽。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過多的鹽,具有增強澱粉酶活性而促進澱粉消化的作用,並且它能促進小腸吸收遊離葡萄糖,會引起血糖濃度增高而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病人也不宜多吃鹽。

高血壓患者合宜的飲食原則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最為常見的疾病,高血壓患者在飲食中應注意掌握原則,合理的飲食,可以說與藥物治療同等重要。具體適宜的食物列舉如下:

(1) 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醬

(2)蔬菜類(菠菜、白菜、胡蘿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黃瓜等)

(3)水果類(蘋果、桃、橘子、梨、葡萄、西瓜等),海藻類、菌類

(4)淡紅茶、酵母乳飲料

(5)脂肪少的食品(嫩牛肉、豬瘦肉、魚)

(6)蛋、牛奶和牛奶製品(鮮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

(7)大豆製品(豆腐、黃豆粉、豆腐絲等)

(8)米飯、粥、麵食類、芋類、軟豆類

(9)植物油

(10)鹽飲食

總之,高血壓患者應以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低鹽飲食為妥,保持清淡飲食為宜,尤其適宜多吃新鮮蔬菜、瓜果和具有一定降低血壓作用的食品。

高血壓患者忌吃的食物

1.食鹽和過鹹食品

吃鹽過多是引起高血壓病的重要原因。我國在1979年所作的流行病學調查也表明:食鹽量多少與血壓有直接關係。醫學研究證實,每天食鹽攝入量超過10克,就會使高血壓和心髒病的發病率增加,患有高血壓的人也會使病情加重。因此,凡患有高血壓病者,切忌多吃鹽。

一袋方便麵中所攜帶的小袋鹽,相當於一個人一天所需要的食鹽用量。如果我們每天吃二至三袋方便麵,而且將袋中的食鹽吃掉,那麼每天攝入的食鹽量就高達13~18克,明顯超過人體的實際需要量。

2.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無鱗魚等)

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無鱗魚是一種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特別是肥豬肉含動物性脂肪特別高,可高達90.8%,多吃肥肉易使人體脂肪蓄積,身體肥胖,血脂升高,以致動脈硬化。所以,長期血壓偏高者忌吃肥豬肉。

豬腰、豬肝、鴨蛋、羊髓都含較高膽固醇。所以,高血壓患者,不宜多吃常吃。

3.刺激性強的蔬菜(香辛蔬菜、蔥、香菜、胡椒等)

4.烈性白酒

白酒中的酒精成分在肝髒內會影響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使血漿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濃度升高,造成動脈硬化。同時還會引起心肌脂肪的沉積,使心髒擴大,引起高血壓和冠心病。

5.人參

當高血壓病人出現血壓升高、頭昏、頭脹、頭痛、性情急躁、麵紅目赤之時,切勿食之。一般來說,凡高血壓患者,沒有氣虛體弱之狀,或體質尚佳者,皆不宜食。另外冠心病、動脈硬化症、高脂血症病人,都當忌之。

6.纖維硬的蔬菜(竹筍、玉米)

7.鹽漬食品(鹹菜類、鹹魚籽、糖及醬油煮的菜、醬菜類)

8.番薯(產生腹氣的食品)、幹豆類、味濃的餅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