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用多媒體實現課內外延伸,擴大知識量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用文字、圖像、聲音的巧妙結合,可以大大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全麵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素質。
在進行《隻有一個地球》的課堂教學時,首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係列美麗的大自然的圖片,配上優美的音樂與小鳥的啾啾鳴叫,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多麼的迷人,激發學生了解地球的興趣,通過學習課文,學生知道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然後,播放兩段錄像,讓學生看看目前我國嚴重的水汙染和大氣汙染的可怕現實,地球在人類的摧殘下,已經失去了許多美好的東西。通過美與醜的對比,讓學生的心中油然而生“地球隻有一個,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的強烈欲望;最後,通過學生討論自己在課外收集到的許多地球的汙染現狀信息,教師再給學生補充許多目前地球嚴重受汙染的有關資料,包括數字信息,圖片信息,文字信息,錄像信息,讓學生從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分組討論,想想辦法,“我們該怎麼辦”?學生的探索的心理一下被調動起來。此時,教師可以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課外,讓學生課後自己去看有關的書籍,了解有關的環保知識,讓學生成為“保護地球的小衛士”,成功開展“大手牽小手”的環保係列活動。
四、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從聽說讀寫訓練來看,閱讀教學是將詞句段篇、聽說讀寫等融為一體的語文綜合訓練。所以說,以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深刻性為突破口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學習能力有著突出重要的地位。
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是使學生隻集中注意於教師講述的文本資料。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缺少形象思維,從而影響抽象思維的發展,進而影響其自主閱讀的興趣和能力。而多媒體技術可以起到中介作用。由於多媒體技術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素材,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表象。豐富的表象可以成為學生思維的源泉,可以激發和推動他們的思維。表象和語言的相互作用,又能促進了學生思維深刻性的發展,從而有利於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的興趣,進而養成自主的閱讀習慣。
例如我在教《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先播放一段廬山瀑布的錄像,讓學生親眼目睹了廬山瀑布的雄偉氣勢,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受,然後再讓學生聽配樂的課文錄音,跟著錄音練讀。這樣,學生讀起來既感情真摯,又抑揚頓挫。最後,我還把學生的朗讀錄下來,再放給他們聽,讓他們跟課文錄音比一比,自己評一評。學生找到了差距,練得更歡了。而學生對這首詩的氣勢和內涵也在一遍遍的誦讀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領會。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為豐富教學表現手法和表現方式,合理地綜合利用各種教學媒體,架起了師生對話、生本對話的一座溝通橋梁,這將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想象力,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