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中多媒體的運用(1 / 2)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中多媒體的運用

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

作者:張春霞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文、圖、聲並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語文閱讀;多媒體;合理利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1-0321-01

多媒體的運用給現代課堂注入了許多鮮活的血液,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文、圖、聲並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麵我就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談一點自己的心得。

一、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形象思維

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是使學生隻集中注意於教師講述的文字材料,大大束縛的學生獨立思考空間,從而降低了他們閱讀的興趣。而大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思維素材,擴大了學生的注意範圍,使學生的學習不受時空限製,不受宏觀、微觀的限製。同時,多媒體所擁有的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反應,引起興趣和注意,激發學生感情上的投入,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達到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積極思維,入情、入境的目的。

例如在教《狼牙山五壯士》中,初讀時,學生看課文,聽配樂錄音,感情朗讀與悲壯豪邁的樂曲製造了課堂情感的氛圍。細讀時,學生很投入地觀看電影片段,進一步理解五壯士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寧死不屈的堅定意誌。特定的情境,深深地感染了學生,啟開了他們的心扉,使學生的情感與課文交融,思維活躍,為後麵的自主學習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做了思想感情上的鋪墊。

二、運用多媒體,優化閱讀教學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有利優勢,無疑為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覺效果。

如教學《北京》,要求學生說清楚天安門廣場上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建築物,這對於大多數從未去過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天安門廣場四周的景物,學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

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景有利於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激活學生與學習對象相關擁有認識,幫助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如最近我聽了一堂《火燒雲》的課,上課教師根據學生一般都沒有仔細觀察過沒有真正見過火燒雲這一實際,課上注重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精心創設教學情景。先通過動畫演示課文中描寫的幾種不同形、色的火燒雲,用逼真的畫麵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和作者觀察的仔細、描繪的細膩。後來又出示大量的火燒雲圖片,讓學生欣賞、觀察,模仿課文說話。這堂課,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學習效果是傳統的閱讀課所望塵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