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
作者:王萍
摘要: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可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輔助工具之一,它最適合臨時性的板書以及在班級學生麵前進行數學運算或類似的練習。
關鍵詞:多媒體;課堂教學;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1-0320-01
如今課堂教學形式多種多樣,這首先得益於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現代化教育中的一種有效手段,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將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麵發展。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遵循著素質教育的方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而采用多媒體教學更是成為教師的重要教學手段。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的內部興趣。在教學中,用多種媒體來創設情景,學生麵對眾多的信息,必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發展成認知興趣,他們馬上表現出強烈的參與願望,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講“平行四邊形麵積的計算”這節課時,我首先出示一張投影,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求出了投影上所畫的平行四邊形的麵積,然後啟發學生思考:如果一塊地或一個操場是平行四邊形,還能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麵積嗎?不用數方格的方法,又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麵積呢﹖通過設問,同學們學得很有趣,急於知曉計算平行四邊形麵積的方法。教師由此誘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去聽新課。可見,媒體恰當的演示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好奇心。如:教學“長方體的體積”應用題時,我告訴學生:“老師的同學家要裝修,鋪地板需要買水泥和沙子,老師想讓學生幫忙計算該買多少料?”學生一聽給老師幫忙,很高興,憑著在剛學過的“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的知識,自告奮勇地幫助計算,結果鬧了不少笑話。通過這次計算,明白了學習要理論聯係實際的道理。激起了他們探索知識的欲望,並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利用多媒體突出重點、難點
多媒體教學的關鍵是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電化教學必須與其他教學手段整合運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學生對1小時=60分很難理解。我就先在屏幕上出示一組學生從早上起床到下午放學的生活圖,並配上聲音,讓學生邊看邊聽邊回想幾點起床、幾點上課、幾點下課、幾點放學,說明時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係,必須學習掌握好,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景;然後組織學生利用自己課前準備好的鍾麵學具親手撥時,學生人人參與,在反複的撥時練習中知道1時=60分。就這樣在電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的整合運用中突破了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時間觀念,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