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帥還要想要再說點什麼,就被坐在身邊的賈彰科拉了一下。
一扭頭就看到賈彰科衝著他微微地搖了搖頭。
沒見到台下的觀眾就快給喬含章鼓掌叫好了,你再上去不是啪啪打臉嗎?
賈彰科站起身來,接過了喬含章的話茬兒。
“我也認同喬含章導演關於電影商業屬性的看法。一切的經濟活動,隻要源於金錢,就必然離不開成本和利潤。這一點,好的文藝電影是也能做到的,所以還是如張校長所提到的要兼顧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
賈科長的這句話,讓喬含章、馮鋼炮等人也是一愣,王曉帥的臉色更是快要憋得爆炸了。
這算什麼,就這麼認輸裝烏龜了?
不過接下來的話,還是讓喬含章確認賈科長還是那位賈科長。
“我們堅持文藝電影,是因為所有的藝術形式包括電影都應該反映現實的生活,對於電影藝術而言現實題材與嚴肅題材類型的電影永遠不能缺少!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的經濟發展很迅猛,不少人都賺到了以前一輩子都賺不到的前,享受了以前的人根本想象不到的生活。但是,就我的認知裏,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已經變成了以金錢和利益為中心,以財富論英雄,這個事情導致了多少家庭的破碎和崩塌。我的第一部電影《小武》不就是這樣嗎?
小勇走私,憑著他的財富成為了納稅大戶,成為了小縣城裏的能人。小武還是小偷小摸,連他的‘好兄弟’都不認他。他喜歡上胡梅,胡梅卻跟著大老板走了。回到家中連他的母親也不願意認他。這個故事中的小武固然是有錯的,他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沒有走正道。但是他的‘好兄弟’小勇也不是走得什麼正道,那個大老板也不見得幹淨,區別隻是在於這些人比小武有錢,所以他們的過錯就可以被原諒。這樣的價值觀無疑是不對的。
我們堅持做文藝電影主要就是反思這個問題,如果不改變會發生更多這樣的事情。更多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這也是我們這些導演需要扛在肩上的社會擔當。在一個嘉年華似的娛樂年代中,總需要有那麼一群人於喧囂之下用更冷靜的思考和更藝術的表達,不斷提醒著中國電影的責任感。
現實主義題材的優勢就在於它們與中國觀眾有著密不可分的天然聯係。這些電影立足於現實生活又高於現實,更容易引起國內觀眾的情感共鳴,這是特效精彩的好萊塢大片永遠都不會有的,也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特點和優勢。作為導演,我們應該重視這一點,並且加以利用。”
賈科長的這段話把剛才的論戰引入了另一個方向,開始掰扯起電影的社會價值。
偏偏是一點毛病都沒有,聽起來是有理有據有節。
電影學校的學生們都是懷著自己的文藝夢想才走進了這所電影專業院校。
賈科長的這番話算是戳到他們的癢癢肉了。
比之前還要更加熱烈的掌聲席卷了禮堂。
嘖嘖,瞧瞧賈科長這說話的水平。
怨不得在第六代導演裏麵數數他的成就最高呢!
王曉帥跟他可是差的不是一星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