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息戰(2 / 2)

張惠軍又拿起了話筒,轉過頭來對喬含章問道。

“現實主義,賈彰科導演提到的這個問題確實值得關注啊!含章,你再來說兩句。你覺得現實題材和嚴肅題材的電影怎麼樣就能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陳愷哥肯定是不想對此發言了。

作為一個拍文藝電影出身又轉型商業電影的導演,陳愷哥也沒法說什麼帶有偏向性的話,最多就是個和稀泥而已。

再一個,和賈彰科他們這些後輩太過較勁,沒來由的降低了他的身份。

馮鋼炮與此同理,要不是王曉帥剛才找上門來找罵,他也犯不著搭理這些後輩,

還是喬含章好使,票房成績好,還是自家學生。

喬含章一臉輕鬆地站起回應道。

“對於社會現實的揭示,是我們電影人的義不容辭的責任。賈彰科導演提到我們國家的文化特點和優勢,這一點我也認同。確實,立足於本土市場發揮文化優勢,是戰勝好萊塢大片的一個好辦法。

隻是我覺得這樣的責任,暫時還是要靠商業電影扛起來的。我們的電影市場這些年是在向好發展,平均每年30%以上的增長速度也很耀眼。但是這個擴大的市場還是需要商業電影連填滿,就如賈導、王導那樣的文藝電影,恐怕一千萬票房就到頭了。這樣的電影有四百部,才能填滿四十億的市場。更別提大部分文藝電影根本達不到一千萬這個票房。我們總不能把電影市場的份額拱手讓給好萊塢電影吧!

像現實題材的電影,並不是沒有市場。而是大部分文藝電影會讓人會覺得電影比較沉悶,所以觀眾不會主動選擇。大部分的觀眾現在還是習慣把看電影當作一種娛樂消遣吧。這樣的大環境不是一天兩天就會改變了。

就連號稱新浪潮運動發源地的法國也是好萊塢的商業電影占據了市場的大量份額。北美更是一直都是商業為王。日本、韓國以及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都是如此。文藝電影是有它的社會價值,但是現實條件並不是專門提供保護的好時機。

依我看,文藝片導演也可以拍出一些受觀眾歡迎的文藝電影,不要總是隻想著講清楚自己的想法,搞得人雲裏霧裏的。

商業電影也可以反映一些現實問題,向觀眾灌輸一種正確的價值觀。看重家庭感情,現在正在上映的《颶風營救2》就是如此。堅持原則,堅持信念,《集結號》就是這樣的電影……

所以我希望賈導、王導你們可以先與我們一同把電影市場做大,這樣才能有文藝電影的一席之地。”

喬含章的這個邀請,就是玩笑而已。

賈彰科他們肯定是不會答應的。

要是能拍好商業電影,他們拍什麼文藝電影。

不就是因為這玩意神神叨叨的,影評人、評委一共胡吹嗎?

真要是拍商業電影,十之**就是撲街到無以複加。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華娛之星世紀》,微信關注“熱度網文或者rdww444”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