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要善於認識自己、揚長避短。善於認識自己,揚長避短是進行意誌鍛煉。改變不良性格、糾正心理缺陷的重要一環。老年人性格各有不同,有些是屬於不良性格,如性情暴躁、多疑多慮、感情脆弱。多愁善感。心胸狹窄、情誌多變等,應逐步加以克服。我們要使自己的性格具有良好的意誌特征,雖然我們已離退休了,但是還願為黨和人民做些事情,要對自己的行動目的具有深刻而明確的認識,特別是能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和社會意義。這樣就會使自己的性格具有意誌的自覺性,做起事來就會積極主動,並能加速實現自己的目的。同時能自覺的控製自己,必蜜時抑製自己,並克服衝動行為,處理事情或遇到緊急情況,能臨危木懼,當機立斷,對自己所作出的決定能堅持到底,百折不撓,木達目的決市罷休。
(4)要有韌性。所謂韌性,也就是能經得起刺激。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要互謙互讓,必要的忍讓克製是團結和睦市可缺少的品德。我們在遇到或處理某些事情時,在不影響或有利於總的目標時要有必要的忍讓性。戰國時期趙國大臣商相如,在被大將廉頗幾歡侮辱的情況下,忍讓節製,委曲求全,保護了國家的利益,最後達到了完壁歸趙。我們幹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用不看焦躁,暴怒或憂心忡忡,當你想發怒時可記著這句格言:“發怒是用人家的錯誤懲罰自己,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如果你感到抑鬱,想起普希金的一句話是有益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抑鬱,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時容忍,墮信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學會自我寬容法
所謂自我寬容,就是對自己真實、不加粉飾的自我形象的真誠接受。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要保持良好的情緒,做到自我寬容也是重要的。
(1)市賺棄自己。不會嫌棄自己的人,對別人的褒貶好惡凶就比較淡然,而自我嫌棄心理特別重的人,對他人也就非憎必愛了。在人際關係中如果大家都自我嫌棄,關係一定搞不好,如果對自己的性格急躁不以為然;能夠自我寬容,那麼他對同樣是性格急躁的朋友也能夠寬容。
(2)心底無私天地寬。如果遭到別人誹謗,受了委曲,胸襟也要寬闊。或者為了完成一件事,生怕人家說閑話,說你者頭子出風頭。想獎勵,你世不要退縮不前,隻要你心底無私,幹起事來便可無畏,不患得患失,始終保持樂觀舒暢,精神上便可得到自慰。
(3)能夠寬厚待人。寬厚是指大事嚴。小事寬,寬厚是老人處事的一個重要原則。在離退休老人中,許多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幹部。老軍人、老工人,不能為一點小事吵吵鬧鬧,也不能為蠅頭小利來斤斤計較。離退休後與原單位還有幹絲萬縷的聯係。每月回單位皇離退休金時,同事們的性格、習慣,自己心中有數,熱情和自己打招呼也好,不那麼熱情也好,用不著放在心上。在家中如果菜做得不可口、酒買得不及時,不要過分苛求他們,因為子女有工作,他們忙著哩!自己也可動手試試,當同子女發生意見分歧的時候,應用溫和的態度與他們討論,求同存異,不壓服,不發脾氣。
(4)不自尋煩惱。老年人有些煩惱是自己尋出來的,俗話說:
“自作自受”。不要為一些小事而大動肝火。“塞翁失馬,安知禍福”,凡事都有兩重性,既有好的一麵,又有壞的一麵,因禍得福、樂極生悲這是生活中常見的事。因此老人對一些生活瑣事不要過分認真,有時你一個人躲在角落裏生悶氣,家裏人莫明其妙,不知你的氣因何而起。
如何做到心情放鬆
現代化快節奏的工作紹人們的精神帶來了不少壓力,下麵10種放鬆法可以幫您減輕精神壓力,使自己身心放鬆。
(1)打盹。學會在一切場合,如家中。辦公室,走廊。甚至汽車裏打晌,隻需10分鍾就會使你精神振奮。
(2)想象。通過想象一個你所喜愛的地方、如大海、高山或自家的小院等放鬆大腦。把你的思緒集中在所想象東西的“看、聞、聽”上,並漸漸放鬆,由此達到精神放鬆。
(3)按摩。緊閉雙目,用自己的手指尖用力按摩前顏和後脖頸處,有規則地向一定方向旋轉,不要謾無目的地揉搓。
(4)呼吸。快速進行淺呼吸,為更好放鬆,慢慢吸氣、屏氣,然後呼氣,每一階段持續8拍。
(5)腹部呼吸。平躺在地板上,麵朝上,身體自然放鬆。緊閉吸氣,最後放鬆,使腹部恢複原狀。正常呼吸數分鍾後,再重複這一過程。
(6)擺脫常規。經常試用一些各種不同的新方法,做一些你不常做的事,比如雙腳蹦著。上下樓梯。
(7)沐浴時唱歌。洗澡時放開你的歌喉,盡量拉長音調。因為大聲唱歌需要不停地深呼吸,這樣可以得到很好的放鬆,使心情愉快。
(8)發展興趣。培養你對各種有益活動的興趣,並盡情地去享受。
(9)伸展運動。伸展對消除緊張十一分有益,它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鬆。
(1))放鬆反應。舒適地坐在一安靜的地方,緊閉雙目,放鬆肌肉默默地進行一呼-吸,以深呼吸為主。
傾訴是一劑保健良藥
憂鬱是人類健康的大敵,已眾所周知。它輕則使人神經衰弱,內分泌紊亂(如月經失調等),發生高血壓及心血營等疾病。同時可大大降低人體的免疫力,招致癌症等。而放聲地傾訴,正是這一係列疾病的良好預防藥。英國一位權威心理學家極力推祟自我傾訴內心苦悶和憂鬱的方法。他指出,這種心理上的應激反應是防治各種疾病的良藥。他認為積貯的煩悶憂鬱就像是一種勢能,若不釋放出來,就會像感情上的定時炸彈一樣,埋伏心間,一旦觸發即可釀成大難,若以及時用傾訴或自我傾訴的辦法取得內心感情和外界刺激的平衡,則可法災免病。蘇聯醫學家也認為,人的各種感情,一定要通過心理上的應激反應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否則,將有損身心健康。
離退休後的老年人脾氣可能變得怪一些,有些事容易疑心,在家庭中可能為一點小事而悶悶不樂,有時因為子女工作煩忙,一時在生活上,或飲食上照顧不周,或有所疏忽,老人便不開心,有時子女尚未察覺,情況繼續存在,而使矛盾日益加深,或在“發揮餘熱”時安排工作不理想,或人際關係上緊張,或遭受委曲、誹謗。遇到這樣情況,不要老是放在自己肛子裏,可以找自己親近貼心的子女談談自己生活上的需求,或與知心朋友談談自己心中的不悅之由,這樣“竹桶倒豆”,把放在肚子的話全部說出來,自己如卸重責,心中會痛快些,會得到他人對你的幼慰,幫助你解除思想上不愉快和想不通的問題。情有幹千結,解除思想上的疙瘩,也算解除一個結,“把苦悶講給朋友聽,一個苦悶就會變成半個”,這句話很有心理意義。
總之,當你遇到麻煩和不順心的事,不可憂鬱壓抑,把心事深理心底,而應將這些煩惱向你值得信賴、頭腦冷靜的人傾訴,甚至可自言自語。傾聽的人應熱情誠懇,循循善誘。
消除失落感的方法
有的老年人整天惶惶然若有所失,情緒低落,時間長了,就會變得焦燥易怒,性格孤僻。這不但對老年人的健康極為不利,容易加速衰老:也使兒女婦女、親屬和周圍同誌不好接近。這樣,就使老年人更加孤獨寂寞。為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得從防止這種若有所失的失落心理做起。這除了有關部門和單位安排組織老年人多參加一些活動和家人多給予關心照顧外,從老年人自身方麵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
(l)盡量豐富生活內容。過去由於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自己的興趣愛好,忽略了自己的才能和特長。離、追休以後,有了閑暇的時間,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滿足自己各方麵的愛好。如釣魚。養花、音樂、戲劇和攝影、下棋等等,以豐富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2)擴大生活麵。適時的探親訪友,與老友親朋談談心裏話,
既可聯絡感情,又可抒發情懷。參加原單位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還可以參加住所附近的社會活動,包括街道、盾委組織的各種活動,如老年俱樂部、老年活動室。讀書會,參加老年大學或者年學校學習,不僅可以學到新的知識,而且擴大了接觸麵,進入新集體裏,那裏有許多來自吝方麵的同齡人,有共同的話題和生活節奏,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歡樂。
(3)向“老有所為”方向邁進。從原來有的專業知識。工作經驗、技能特長和本人的健康狀況出發,自覺地適應社會需要,不考慮原有地位,不計較工作報酬,誌在發揮作用,為社會多作貢獻,侄晚年生活過得更有意義。這樣的老年人,也會受到社會的歡迎。對老年人自身來說,重新生活在集體之中,必將生活得更充實快樂。
克服逆反情緒的方法
(1)既服老,又市服老。人到老年,黃金時代畢竟一去不複返了。因此,要正視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要服老。但又要不服老,不要過早地產生衰老感,更不能因衰老而惶惶不可終日。所以,老年人既要正規現實服老不盲目,又要保持積極進取精神。
(2)在物質和精神上適當滿足老年人的要求。經濟和精神生活上的變化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影響。要在經濟和醫療保健方麵,在發揮其“餘熱”方麵和他們與人交往方麵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以消除延年益壽上的不安和恐懼及精神生活上的消沉,空虛和孤獨感。
(3)充實生活,適當鍛煉身體。要培養自己的生活情趣,遵守生物節律,適度鍛煉,這對增進身心健康十分有益。要自我調理,積極參加老年活動,凡事不要往心裏去,盡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該玩的時候就盡情地玩。要建立廣泛的興趣,把自己一無的休息生活安排得滿滿的,不容思前想後,以克服老以為別人要謀害自己、對一切事物都反感的不健康心理。
消除憂鬱和恐懼心理
老年人的憂鬱都來自力不從心。年邁體弱使他們無法“力挽狂瀾”和改變現狀,於是,憂國憂民,更憂家憂子。即使是對於那些他們原先完全有把握的事,世會表現出萬分的焦慮,一百個不放心,要是憂鬱的心理長期得不到控製,就容易使老年人患憂鬱症,得精神病,重則造成老年人自殺。
恐懼心理的發生是因為老年人從社會和家庭生活中覺察到一種不安全感,以及對生與死、者與病的認識不足。比如,過分地害怕得病,非常懼怕死神的來臨。窮的擔心經濟桔據生活無保障,富則恐懼財產生命遭到劫難。還有的怕肥胖、怕孤獨等等,這樣的老人總讓自己的神經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若不注意心理鬆弛的話,老人易得恐懼症。
防止驕傲和自卑心理
老年人的知識和才能,擁有的財富和權力都可以是驕做的本錢,甚至對自己的姿色和風度都可以驕做一番,因此,具有這些優勢的老年人常常會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或脾氣暴躁。而膝下無兒女侍泰,個人無經濟收入,沒有一技之長,而職業、地位低下,往往又成為另一些老年人自由的誘因,為此,他們沮喪、害怕、鬱悶、焦慮和不滿。這些情緒大大損害看老年人的晚年健康。
驕做和自由,如同一個人極度興奮或極其悲傷的刺激一樣,同樣能使老年人的體內各器官出現相同程度的緊張或虛弱,從而致使病菌有機會侵入。一般來說,驕做的老人對於人際關係是不容易處理好的,這是由於他看不到自身的缺點。於是,會覺得社會和家庭對自己設置了障礙而感到壓抑。那些自卑的老人常常對生活缺乏追求的勇氣,對自己缺少自信感,若再把多疑的心理、壓迫感或罪惡感融混在一起,最終這種不衛生的心理就會使老人患精神病甚至自殺。
改變脾氣暴躁的好方法
要改變脾氣急躁,除了認識它的害處,狠下決心之外,還要找出急躁的原因。脾氣急躁的人不理解事物的發展有其客觀規律,實現目標需要有一個過程,以為單憑主觀願望急於求成,就會成功,這是急躁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要求別人的想法、情緒和行動為完全符合自己的願望,一旦發現別人說的做的不順自己心意,就勃然大怒,其實內心是要別人順從自己。很明顯,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也是很市公正的。正像自己不樂意受別人支配一樣,別人也喜歡按他們自己的意願辦事。如果我們從內心承認別人和自己不同,別人有權按他們自己喜歡的方式行事,我們就會學到一種寬容的態度。因此,準備改變自己急躁脾氣的人,要經常向自己灌輸:“有備無患”、“三思而行”、“不強加於人”的信念,堅持寬容忍讓的精神,以理解同情、珍愛友誼的態度和他人交往,反複訓練、自我觀察、總結經驗,這樣堅持下去,必然會有進步。
老年人應保持一顆愛心
人們一定會認為,那些無孤獨感的老年人,都是老夫妻共同生活或兒孫滿堂菩,而有孤獨感的大多是單身一人。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你認真觀察一下自己周圍所熟悉的老年人,就不難發現:許多單身老人生活得很充實而快樂,他們雖獨但不孤。相反,有些老夫妻都健在或兒孫成群的老年人,生活得卻很消沉,苫悶,十分孤獨。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那些單身老人獨而不孤陰?
(1)愛國家、心係集體。如果一個人在退休以後仍然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對全國各條戰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歡欣鼓舞,對祖國的國際地位和各種國際活動所獲得的成就都十分關心,榮辱與共,那麼,他(她)一定會無無閱讀報刊,日日收聽收看廣播或電視新聞類節目,而且看起來、聽起來都會全神貫注。淳津有味。相反,那些認為退休在家,什麼國家大事都與己無關,勢必報紙、廣播、電視中的新聞不沾邊。他們瓢會感到生活冷冷清清的,沒昧道。有好多人追休後仍心係單位,仍關心自己從事多年的事業的發展,常到單位去走走、看看,與老領導、老同事聊聊,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無疑,這些都會充實和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內容,使自己總感到有事可做而不孤獨,那些把自己與國家、集體完全隔絕、遠離社會的人,自然就會常與孤獨相伴。
(2)愛大自然、愛祖國的山山水水。如果一個人心中對大自然,對祖國秀麗的山川乃至一草一木,都充滿著愛,他(她)一定會經常走出家門,到附近的花園、公園、林蔭樹下、田野、河邊去散步、遊覽,還會每一兩年到風景區去旅遊。平時在家裏,也會喜歡種花養草,生活中充滿情趣,孤獨則很難沾邊兒。
(3)愛小動物。許多老年朋友特別喜愛小動物,養狗、養貓、養鳥、養魚,以它們為伴兒,從中獲得好多樂趣,這些小動物可使單身老人遠離孤獨。當然,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不養狗、貓、鳥。(4)愛書、棋、琴、畫。老年人如能有一兩樣濃厚的興趣、愛好,可大大充實、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掘調查,那些對看書、對奕、彈琴、書潔、繪畫、收藏、集郵等活動興趣強烈,而且已達到難舍難分程度的老年人,根本不知道孤獨是什麼滋味兒。
(5)愛親人。愛朋友、愛同胞。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愛最為重妥。愛老伴兒、愛兒孫,自然會得到他們愛的回報。一個人若生活在一個充滿親情之愛的溫暖的家庭中,很少會感到孤獨。孤獨最怕朋友,朋友多的人不會孤獨。但是交友必以心換心,隻有真心實意地關心朋友,才會交上知心朋友。許多老年人把愛心獻給杜會,獻給遭到不幸的同胞。他們慷慨解囊,給災區寄錢寄物,資助希望工程,幫貧困兒童入學。這些高尚行為自然會受到社會的讚揚和人民的敬佩,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可以想像:心中時“時裝著他人,總是關心他人的人,孤獨怎麼能進入他(她)的心中?真是——愛心常駐,永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