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活保健與養生(3 / 3)

恰當應用愛的行為。夫婦雙方應互敬互愛,以誠相待,要發自內心的愛慕,愛的表達要有分寸,不濫親昵、濫擁抱,性生活要有節製有質量。

美滿的房事。過性生活是雙方的事,每次性生活雙方都應有性的欲望和性的衝動。雙方性行為要在雙方高度的和諧、喜悅和滿足中完成。

性感顯露若隱若現。不能因為是夫妻,過多在對方麵前赤身裸體或顯示性器官,造成性感度降低。雙方最好分室分床,過幾天到一起,性感和性吸引會明顯增加。

改變性交姿勢。根據性感要求可不斷變換性交姿勢,這樣會提高性吸引力。

6、預防房事引起尿路感染。

(1)注意外陰清潔,勤換內褲。

(2)房事後,雙方應洗滌性器官一次。

(3)房事後雙方應即排尿一次,可及時衝洗掉入侵尿道口的細菌。

(4)有生殖器官炎症或腹瀉時,不宜性交。

(5)有經常尿路感染發作者,尤其是女方,可在房事後立即口服一次消炎藥物,一般用呋喃哩喧0.1~0.2克。

人有幾種年齡

你知道人有幾種年齡嗎?

日曆年齡:人們的日曆年齡隨著時間的消逝均等地增長著,不管你如何善於保養,也無論你怎樣懂生活,在日曆年齡的增長麵前,任何人的歲月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

外貌年齡:由於遺傳因素和後天保養的差異,日曆年齡相同的人其外貌年齡也會大不相同。

生理年齡:人們生理年齡不一定相同,有些人未老先衰,百病纏身;有些人則寶刀不老,青春常駐。

心理年齡:人們在心理年齡麵前並不是平等的。有些年輕人,在心理上卻老得多,遲鈍、保守、僵化;有些人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也童心未泯,難得胡塗,“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社會年齡:社會年齡是與人們的經驗、知識和才能積累成正比的。有些人年紀一大把,辦起事來卻幼稚可笑;有些人則“人小鬼大”,老謀深算。活動廣泛,經驗豐富,知識淵博,才華橫溢,能言善辯,思想深刻,足智多謀是社會年齡高的標誌。

認識人體生物鍾

也許有朝一日你可以最佳地利用特的生物周期,來安排你的專業和個人生活。透過生物鍾的運轉,許多日常生活都受它影響。

半夜到淩晨4點:身體大部分的功能處於最低潮,但聽覺處於最靈敏狀態。史前的人類就是靠他們的這個“雷達”在睡眠時保護自己的。

早上7點:腎上腺激素達到最高潮,心跳加快,體溫上升,血液加速流動,這是一種天然的自身警報。

早上9點:對痛覺最不靈敏,這時最不需要止痛劑。

上午10點:注意力和記憶力在此時達到高峰。如果你是內向性格者,學習新事物此其時矣。

中午:對酒精的效應最易感受。這就是午餐時一場酒席對人下半天的工作造成重大損失的原因。

下午兩點:幾乎每個人都會感到竿飯後的精神困倦。這與所吃的午飯關係不大,而與中午正常的激素變化有關。

下午3點:對外向性格者這時是他們進行分析和創造最旺盛的時刻,而且持續幾個小時。內向性格者此時則處於退潮時刻。

下午4點:臉部潮紅,出汗,胸部憋氣。這是由於下竿工作耗費精力而出現的體內代謝的變化。

下午5點:嗅覺和味覺處於最敏銳的時刻(對控製體重的人要加倍小心)。聽覺處於一天中的第二次高潮期。

下午6點:耐人尋味的是,當我們絕大部分人正乘車下班的時刻,體力活動的潛力正處高潮時刻,可是精神因素能削弱這種精力。

晚上7點:由於激素變化,脾氣急躁者容易爆發,血壓達到高潮,情緒最不穩定。

晚上8點:當天的食物和水份都已充分貯備,所以體重已達到最大限度。

晚上10點:激素水平及體溫均下降,呼吸減緩,身體的各種功能處於低潮。

半夜:身體開始其最敏重的工作,更換已死亡的細胞,為下一天做好準備。

健康“七字訣

健康是生命力的基礎。如何獲得和保持身體健康?新 就是新觀念。健康並非指生理上無災無病,還包含強壯的體力、充沛的精神、正常的心理活動和對疾病的強抵抗力,對社會的環境變化高度適應等,使自己對健康的認識從過去的“經驗型”轉變到今天的“科學型”。

實 就是實事求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追求“高消費”,避免造成身心健康的不良影響。片麵強調補品補藥的作用,而忽視生理功能上的客觀需要和所達到的平衡作用,也影響健康。

樂 就是豁達樂觀。樂觀的情緒對人體健康十分重要。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善於從各種複雜的情況下創造出自己所需要的樂趣。遇事不躁不怒,即便得了病,也要盡力消除一切精神和神經上的緊張,使情緒活動放鬆。

忌 就是忌戒。在生活上講科學,忌吸煙、偏食、暴食暴飲,還忌邊吃飯邊看書報,忌平時自尋煩惱,忌飯後立即洗澡,忌每日攝入鹽的量過多,忌過多的攝入維生素。

保 就是保健。保健在預防,有病早就醫。平時飲食要規律。勞逸結合,不忘鍛煉。

平 就是平衡。平衡是人體各種生理功能正常運行的基本保證。要注意隨時調節心理與生理上的不平衡因素,使心理和生理保持平衡狀態。

活 就是活動。“生命在於運動”。常參加活動和體育鍛煉是保持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第一要素。根據自己的生理特點和愛好選擇一種適合於自己的最佳活動方式。

掌握保健的“最佳點”

最佳時間。洗澡時間:以晚上臨睡前洗一次溫水浴為最佳,能促使全身肌肉、關節鬆弛,血液循環加速,有利於消除疲勞,助你進入甜美的夢鄉。

美容時間:皮膚的新陳代謝在晚上12點至淩晨6點最為旺盛,因此睡前使用護膚保養品效果最佳,能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和保護皮膚。

散步減肥時間:飯後45分鍾,以每小時48公裏的速度散步20分鍾,熱量消耗最快,最有利於減肥。

睡眠時間:午睡從午後1點開始最好,這時人體感覺自然下降,很容易入睡,晚上以10點左右上床為佳,因為從夜裏10點至淩晨2點為睡眠的“黃金時間”,此時,人的體溫、呼吸、脈搏及全身狀態都處於最低潮,人在上床後一個半小時即進入深睡狀態,對人體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刷牙時間:每次進食後3分鍾內刷牙最佳,有保護牙齒作用。因為飯後3分鍾口腔內的細菌開始分解食物殘渣中的酸性物質,溶解牙釉質,可導致齲齒或牙釉質過敏症的發生。

開窗通氣時間:每天上午9—11點,下午2—4點開窗透氣效果最好。此時氣溫升高,逆流層現象也已消失,大氣底層的有害氣體逐漸散去。

最佳溫度。

洗腳水溫:洗澡水的最佳溫度是35℃—38℃之間,因為這個溫度與正常體溫近似,感覺十分舒服。

洗澡水溫:睡前洗腳水的最理想溫度是40℃—℃50(水要浸沒於雙足的踝部),因為這個水溫最能使足部的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使大腦得以休息,有利於入睡。

泡茶水溫:泡茶時開水的最佳溫度為70℃—80℃,這樣泡出來的茶色、香、味俱佳。 中年人的保健要領

擴大愛好和興趣,陶冶情操。一些中年人,尤其是知識分子,終日伏案,辛勤工作,因活動少,各種疾病會乘虛而入。因此,八小時之外,應培養起各種興趣和愛好,如下棋、散步、養花、釣魚,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等。體質增強了,工作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

祛除心理壓抑,戒掉不良嗜好 人生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各種困難、坎坷和挫折隨時在考驗著人們,對於中年人來說更不例外。由此產生的壓抑感,最好的辦法是化憂愁為樂觀,力爭在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以求得勝利的歡樂而將痛苦衝淡。俗話說:“心胸豁達則百病除。”此外,中年人應摒除一些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等,以免身受其害。

熱情社交、誠摯交友,中年人往往埋頭工作,天長日久,孤獨之感便會產生,煩惱、苦悶等不良心態便會找上來。甚至易患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為此,在工作之餘,人們應主動結交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互相來往,取長補短。這樣,既能調劑精神得到歡樂,又對健康大有裨益。

做感情的主人,做生活的強者。人過“不惑之年”,應學會用理智駕馭情感,遇事“三思而後行”。達到頭腦冷靜,審時度勢,力爭妥善解決問題。“生活從四十歲開始”,讓我們身體力行,深刻理解其中的哲理吧。

“瘦人”的保健要領

所謂“瘦人”,是指體質瘦弱者,其體重低於正常體重的20%。正常體重的計算方法是:身高(厘米)減去105後,再乘以2。

瘦人類似於祖國醫學所說的“陰虛”、“血虛”體質之人,其體質特點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精、血、津液的嚴重不足,而精、血、津液的虧損,會影響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體瘦的危害性。即使是對於老年人來說,也並非“千金難買老來瘦”。國外某研究機構對5000多人作了長達30多年的追蹤觀察後發現:不管是胖人,還是瘦人,其死亡率都大大高於不胖不瘦的人。那些體重最輕、身體最瘦的人,其壽命也最短。瘦人的體質特點:時常口燥咽幹,手足心熱,午後麵色潮紅,睡眠少,大便幹、小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少,舌紅少苔。

瘦人的保健需注意:

1精神調養。瘦人由於陰虛火旺,故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瘦人多火”。因此,瘦人平素必須加強自我涵養,尤應遵循《黃帝內經》所說的“恬澹虛無”、“精神內守”之養神大法,自覺地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在生活和工作中,對非原則性問題,少與人爭,以減少激怒;要少參加互爭勝負的文娛活動。

2健脾益胃。中醫養生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的生長發育、維持生命的一切營養物質,都要靠脾胃供給。若脾胃虛弱,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健脾益胃,是體瘦之人必須重視的。若飯後腹脹,大便稀者,說明吸收功能不好,責之於脾。可吃點補氣的藥,如補中益氣丸之類,並注意平時不要吃寒涼或油膩的食物。若不能吃,責之於胃。當注意補胃,可吃些香砂六君子丸之類。若既不能吃,又消化不好,則須脾胃雙補。

3飲食調理。基本原則是既要營養充足,又要易於消化。之所以要多吃些營養豐富的食物,是因為體瘦本身就是營養不良所造成的。這裏所說的營養豐富是指能夠起到補精、補血、增津液的作用,如芝麻、蜂蜜、乳品、甘蔗、魚、豆腐等。條件許可者可食用燕窩、銀耳、海參、淡菜、龜肉、鱉肉、老雄鴨等。但對於蔥、薑、蒜、韭、薤、椒等辛辣燥烈之品則應少吃,以免火上澆油。

4環境調攝。瘦人因屬陰虛體質,而陰虛陽氣偏亢,故時常多炎,表現為手足心熱,口咽幹燥,常畏熱喜涼,冬寒易過,夏熱難受。因此,在炎熱的夏季,應注意避暑,有條件的最好到海邊、高山之地旅遊。秋天,氣候幹燥,而“燥邪傷陰”,故瘦人在秋天更要注意養陰。居室環境應安靜,最好住坐北朝南的房子。

5提高睡眠質量。因為睡眠時,人體基礎代謝率降低,體內合成增加。經常夜不能寐的人,往往是體瘦者。因此,體瘦者要睡好覺。

夜班工作者如何保健

由於社會不斷發展,工作環境和時間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需要做夜班工作。夜班工作者為了保證身體健康和適應工作需要,應當注意自我保健。

1合理膳食,營養均衡。夜班工作之前飲食不宜太飽,尤其是重體力勞動之前一定要嚴禁吃過多的食物。人體的胃腸機能有一定的規律,夜班工作者常會出現飲食不準時,所以,飲食過量則易引起腸胃不適症狀。因此,應多吃些具有色、香、味,易消化的食物,輔以新鮮蔬菜、水果。這些果蔬中含有磷、鐵、鋅等微量元素,對腦神經組織細胞的更新、供氧和代謝都極為重要。水果中的有機酸可刺激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如果是前夜班工作,晚餐應少吃一些;若是後夜班工作,則早餐應少吃一些。

2多做運動,保持活力。夜班工作者要注意進行各種輕鬆的運動鍛煉,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夜班工作比白天工作消耗體力大,所以,應盡量爭取時間鍛煉身體,保持充沛的精力。

3爭取較完美的睡眠時間。從睡眠所要達到的目的來看,安排睡眠在白天或晚上並不重要,人們養成的夜晚睡眠的習慣可以通過自身調節來改變和適應。為了睡好覺首先要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睡前不吸煙,不喝濃茶和咖啡;睡前聽聽輕音樂,以及用熱水洗腳均有助於入睡。

4保持生活規律。工作單位安排白班與夜班的輪轉時應盡量做到相對穩定。因為人們具有自幼就形成適應日間工作的晝夜節律,一般需要四天才能適應晝夜節律的變化。隻有順應節律,合理安排,才能保證夜班工作者的身體健康。

春季應如何保健

春回大地,陽氣升發,萬物複蘇,生機勃勃,人體陽氣亦順應春陽之氣向外疏發。根據春季春陽升發,乍暖還涼等特點,要科學、合理地調節人們的精神、衣著、飲食、運動等,以達到養生健身,預防疾病的目的。

在精神上,因春季屬肝木之令,保持精神情誌的舒暢,則能促進肝氣的疏泄,有助於肝氣的升發與春陽升發相統一,從而增強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春日漸長,老年人不要孤眠獨坐,自生鬱悶。改善不良情緒的最佳方法是培養陶冶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懷,在陽光明媚的春日,可約上親朋好友外出遊春賞花,踏青問柳,臨溪戲水,散步練功等,有助於振興精神,忘卻煩惱之事。

在起居上,宜“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即適當晚睡,早起,外出散步,以適應春季勃勃生機,吸取大自然的活力,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

由於陽氣升發,人體氣血趨向於表,循環係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及汗腺分泌增多,各組織器官負荷加重,於是中樞神經係統產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使身體困乏,早晨不易醒來,醒後又昏昏欲睡,這種現象俗稱“春困”。要適應這種生理變化,就當早起,舒展形體。年高多病者可適當早睡。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各種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開始生長繁殖、傳播疾病,所以要注意室內外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預防春季兒童常見的流感、流腦、腮腺炎、麻疹、猩紅熱等傳染病的發生。

在衣著上,春天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特別是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髒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至。故當此之時,應防風禦寒,時備夾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頓去。春季衣著款式應寬鬆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料。

在飲食上,宜選甘、辛、溫之品,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粘硬食物。由於春天人體新陳代謝加快,營養消耗相應增加,因此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柑桔、蔥、薑、蒜、香菜、蜂蜜之類;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聚積一冬的內熱要散發出去,所以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頭、香椿頭等。這對於因冬季過食膏梁厚味導致內熱偏勝者,還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明目、消腫利尿、增進食欲等作用。對於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等,應禁食含異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豬頭、雞頭、海腥魚、蝦、蟹之類。

春季一般無進補的必要,但對體虛乏力,氣短懶言,動則汗出者,可用黨參、黃芪各20克,雞肉250克,紅棗5枚,生薑三片,加水燉熟,食鹽少許調味,飲湯吃肉,可經常服用。

在運動上,動作宜舒展、暢達、緩慢,猶如百草萌芽,風擺柳絲,蜻蜓點水。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大汗淋漓而傷陽氣,以運動後精力充沛,身體輕鬆、舒服為度。一般可選擇簡單易行而富有興趣的活動為好,如散步、慢跑、春遊、乃至放風箏、蕩秋千等,老年人還可選擇一些簡單的保健功法,如八段錦,十二段錦,易筋經等。

夏季應如何保健

從立夏到立秋這段時間,其氣候特點是酷熱多雨,人體陽氣此時最易發泄 ,新陳代謝也極其旺盛。《理虛元鑒》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這是夏天養生的基本指導思想:第一,要防止暑熱之邪傷人;第二,不要為了避暑而傷了人體陽氣,即還要注意養陽氣。

1、注意居室涼爽。

夏天,一定要將多餘的或暫時不用的家具搬掉,從而使居室擁有較寬敞的空間。每天,將南北兩向的門窗打開,空氣對流而生的自然風,可使居室滿屋生涼透爽。

將向陽的外窗戶上方裝上涼蓬,這樣能將烈日直射帶來的熱量阻之窗外。用淡綠、淺藍、瓦灰、乳白等色彩裝飾牆麵、天花板、窗簾、沙發套,可令人覺得清涼爽氣,這是因為冷色調的色彩,可使人心理滋生涼爽感。若在牆上掛一幅《冰上雪峰圖》或《秋山楓葉紅》的油畫,能達到心底生涼的效果。

2、重視飲食養生。

在菜和菜湯中要適量加點鹽,這是由於高溫下,大量出汗,體內有相當量的鹽分隨汗排出。鹽的供給量,包括普通飲食中的食鹽在內,每日有20—30克即可,也不能太多。

其次,要多喝點飲料,但飲水需注意多次少量飲用,每次不超過300—500毫升,清涼飲料溫度以10攝氏度為宜。茶葉、可可、咖啡、綠豆湯、烏梅湯,除能補充水分外,還有輕度興奮作用,有助於解除疲勞,改善食欲。在夏天,最好多吃點西瓜,又解渴,又祛暑。

還有,適當補充維生素。應首先考慮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一般認為,每日飲食中最好含有維生素B105毫克,維生素B203克—05毫克,維生素C150—200毫克。

最後,要多食些水果、蔬菜、瘦肉、動物內髒、雞、鴨、蛋等。相反,脂肪的供應量應適當減少,若過於油膩,就會引起厭食。夏天,往往食欲下降,所以,在飲食中要注意色、香、味,並適當吃些粗糧。酸味和辛辣的調味品,有增進食欲作用,可適當多食。

3、不可忽略睡眠保健。

夏天,體內物質和能量一般消耗較大,因此,睡好覺就顯得十分重要。古人雲:“能眠者,能食,能生長。”這一點在夏天對於一些身體虛弱的人、高溫作業下工作者,尤其不能忽視。睡眠保健的另一方麵,是要節製性生活,以免損傷人體陰精。

4、身體鍛煉講方法。

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生火”,因而,這時的健身應以避暑熱而從清爽為主。俗話說:“心靜自然涼”,保持精神上的自我寧靜,便是炎夏保健的一個重要內容。旅遊、避暑、遊泳等諸項活動,是暑天健身的有益活動。這些活動的好處在於:置身於自然之中,精神輕鬆愉快,既能避暑消夏,又可鍛煉身體,確實是盛夏有益的健身活動。

祖國醫學認為,夏天人體陽氣最易向外發泄,故應該“夜臥早起,無厭於日”,迎著初升的太陽堅持室外鍛煉。若在夏季能進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分鍾左右,所得的紫外線能使用一年。

5、防病保健。

夏令酷熱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造成苦夏、中暑。苦夏的主要表現是胸悶、胃納欠佳、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此病主要反映了胃腸消化功能減退。故減少食量、少吃油膩、減輕胃腸負擔,是預防苦夏的主要措施。中暑大多因為較長時間的日光暴曬或高溫而引起,預防的辦法是多喝些防暑飲料,如酸梅湯、西瓜汁等,野外作業者要戴帽子,避免暴曬。

秋季應如何話保健

秋令,天高氣爽,氣候逐漸轉涼,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之說。秋季晝夜溫差大,後半夜氣溫比較低,若防備不好容易著涼感冒或導致腹瀉,故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尤其要保護好腹部。民間又有“秋不忙加冠,春不忙減衣”之說,即“春捂秋凍”。這是說秋季的著裝不要一下穿得太多,趁天氣不太冷時,適當地“凍”著點,這樣有益於提高身體的耐寒和抗寒能力,以適應冬季不良的氣候條件,但也不是說,天氣很涼了還要穿著薄單衣,這樣超過了身體的抗寒限度,反而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對於秋季的養生保健,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已有專門的記載。它提倡人們:“秋三月,此為客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比較詳細地論述了人體必須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適當地增換衣著,保持精神愉快、情誌安定,以及順應四時而養生的方法。秋季的鍛煉甚為重要,要常用冷水洗手、洗臉,有條件的亦可進行冷水浴,這些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同時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清晨堅持到戶外活動,均能提高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秋季又為燥氣之令,燥傷津液,人們會感到咽幹鼻燥,皮膚幹澀,口渴欲飲。故秋季的飲食應以清淡滋潤為宜。豆漿、稀粥、牛奶是必要的飲料,並適當地多飲開水。蔬菜應選用新鮮汁多的蘿卜、冬瓜、西紅柿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香蕉。梨有“百果之宗”之稱,中醫說它:“生者能清六腑之熱,熟者能滋五髒之陰。”梨是秋季的保健佳品。藥食兼優的芡實,有生津開胃、滋陰止渴之效。用銀耳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亦是秋季的潤補之品。百合,既是佳蔬,又是良藥,能夠清熱生津、潤肺止咳。取百合適量與大米同煮,文火(即小火)熬到爛熟,加入適當的白糖,即是“百合粥”,對秋燥幹咳者,頗有療效。

秋季的飲食,總以滋潤為宜,忌食過鹹以及辛辣油炸之物,少嗑瓜子,飲酒不可貪杯,以防助燥傷津。

冬季應如何保健

冬季,自然界陽衰陰盛,草木凋零,冰封雪飄,寒氣襲人,易損人體陽氣。所以冬季養生要順應陽氣潛藏,斂陰護陽,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

1、宜早睡晚起。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們早睡晚起,可使意誌安靜,自身潛伏的陽氣不受幹擾。

2、背部宜暖。冬季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為背為陽中之陽,風寒之邪極易通過人的背部侵入人體,發生疾病。老人、小孩及體弱者冬日宜穿背心,睡時也要保暖背部,避免寒邪的侵襲,陽氣的損傷。

3、宜避寒就溫。冬日氣候寒冷,人們尤須避寒就暖,氣候驟寒或寒潮過境時,最好不要外出;如要外出,應戴好帽子,穿上保暖衣服和鞋襪。另外,老人、冠心病患者及體弱者宜居住溫室。

4、慎洗澡。洗澡能清潔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對健康十分有益。但冬季氣候寒冷,稍有不慎,易發生傷風感冒,並誘發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因此每周洗一次澡為宜,而老年人及患有心髒疾病的人則稍長一些為宜。

5、宜洗足。古代養生秘訣主張“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腳是人體之根,與五髒六腑有著密切的聯係。冬季臨睡前用40℃—45℃的熱水洗足(雙腳浸泡10~15分鍾),對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此外,還有益於延緩大腦衰老。

6、冬寒防病變。冬至節之前是陰寒最嚴重的階段,重病患者往往會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重病患者可在“立冬”前後,有針對性地服用一些滋補強體藥,如紅棗、桂圓、板栗、核桃仁、芝麻、山藥、黃芪、人參等,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7、調飲食。冬季氣候寒冷,早起外出宜進紅棗薑湯或牛奶、豆漿、紅棗粥等熱飲,以暖和身體;冬令膳食應以補為主,可多食些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肉、魚、蛋、豆類之品;多選食熱量高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冬季氣候幹燥,還應多攝取含有維生素B2的食物,以防皮膚幹粗、皸裂等。另外,多吃大蒜可防感冒,日常膳食應多安排些熱湯以溫暖脾胃,增進食欲。

8、宜適當鍛煉。早晨起床後,可行搓腰術。方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然後用力上下搓120次(一上一下為一次),或以熱為度,也可用手搓熱擦麵部和耳部,有補胃、防聾、悅顏色、潤肌膚的作用。

此外,還可根據各人身體狀況選擇性地進行鍛煉,如慢跑、散步、球類、練氣功、習劍、登山、遊泳、打門球、做保健體操等。

白喉的預防方法

白喉是多發生在冬、春季節的一種兒童傳染病。傳染源是患者及帶菌者。1—5歲兒童發病率最高,但也可見於成人。這種病人的咽喉部長有一層灰白假膜,所以叫做白喉。

白喉由於發病的部位不同,分成咽白喉、鼻白喉、喉白喉和其他白喉等。但以咽白喉最多見,潛伏期1—7天,傳染期通常在2周以內,很少超過4周,少數帶菌者可排菌5個月以上。白喉病人的主要症狀是:發燒(體溫升到38、39度),惡心,不思飲食,頭痛,嗓子紅腫,聲音粗糙、嘶啞,幹咳,並很快在扁桃腺體上出現白斑,逐漸增大成白膜。兩三天後出現中毒現象,如麵色蒼白、無神、手足冰涼等。值得注意的是少數輕型病人初期易被作為呼吸道疾病而被忽視或誤診。重型、極重型者可有血壓下降,並發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神經麻痹或中毒性腎病等,如救治不當,往往因為心髒受累而死亡。

瘧疾的預防方法

瘧疾,民間俗稱為“打擺子”,是一種傳播快、反複性大的常見寄生蟲病。特別是近幾年來,由於人口流動量的增加,在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迅速流行,又被人們稱之為“開發病”。瘧疾目前流行極為廣泛,遍及全球。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衛生情況報告中指出,在100個國家和地區估計有20多億人,幾乎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半受到瘧疾的威脅,每年造成300多萬人死亡。有統計表明,除艾滋病外,瘧疾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明顯上升趨勢的疾病。因此,人們在夏季秋應提高警惕,以防感染瘧疾。

瘧疾是經蚊蟲傳播的,傳播瘧疾的蚊蟲為按蚊。人對人體瘧原蟲具有普遍的易感性。不分年齡、性別、職業、種族,同樣都可以感染瘧疾。由於人體感染不同的瘧原蟲,進入人體的瘧原蟲數量不同,人體對瘧原蟲的耐受能力、抵抗能力強弱不同,人體出現的症狀也有一些不同,其臨床類型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卵形瘧等4種。間日瘧分布最廣,遍及全國各瘧區。瘧疾發作的典型症狀有發冷、高熱、出汗三個階段。反複發作者可引起消瘦、貧血、單純皰疹、肝脾腫大等。瘧疾中的惡性瘧或腦型瘧,常表現高熱昏迷、驚厥、頸強直等凶險症狀,病死率甚高。

瘧疾的潛伏期一般是10—15天。發病高峰季節多數在夏秋季,即8—10月份。此時雨量多,地麵積水麵積大,溫度適宜,按蚊大量繁殖,所以瘧疾的傳播機會增多。此外,如濕度、地形等自然因素也都會影響瘧疾流行過程。住房和環境衛生,生活和醫療水平,人口流動和饑餓、疾病,以及生態環境的改變都可影響到瘧疾的發生與流行。雖然按蚊自身也受溫度的製約,在氣溫降到10℃時,按蚊處於滯育狀態,瘧疾流行即告休止,但在寒冬臘月,或者蚊蟲還沒有開始活動的早春季節,也可有瘧疾發作,其中一部分病例是因為以前發病時治療不徹底,血內或肝實質細胞內瘧原蟲沒被全部消滅,舊病複發;另一部分係長潛伏期病人;偶爾也有輸入感染瘧原蟲的血液而發病的。

患了瘧疾,發作期應臥床休息,飲食以流質和半流質為主,不能進食者可予靜脈輸液。寒戰時應注意保暖,高熱頭痛時可用冰敷等方法降溫,必要時可給少量鎮靜退熱劑,如阿斯匹林等緩解症狀。常用的治療藥物有氯喹、奎寧、青蒿素。但由於有些藥物會出現副作用,故應用抗瘧藥物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預防瘧疾的根本方法是滅蚊和防蚊蟲叮咬,可結合各地的衛生運動滅蚊,降低蚊子密度。可使用蚊帳、蚊香、滅蚊劑等殺蚊,阻斷人、蚊接觸。此外,還要加強流動人口管理,防止外源性傳染源的輸入;加強對輸血人員的瘧疾監測,防止輸血感染。高瘧區的人群在流行季節可以定期服抗瘧藥預防。

中暑的預防方法

中暑,俗稱發痧,是炎夏易發的疾病。輕者頭昏腦脹、心慌、惡心、嘔吐,重者突然昏倒、臉色青紫、出冷汗、脈快而弱、呼吸急促甚至停止。

中暑是由於患者較長時間在日光下曝曬或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下引起的。預防中暑的辦法是注意合理安排時間,早出工,晚收工,中午多休息,不要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曬,不要在悶熱的環境下工作、學習。野外工作時,最好穿淺色或白色的衣服,戴草帽,勞動一段時間後到樹蔭或涼棚下適當休息一會。注意多喝清涼飲料、涼鹽開水、綠豆湯等,或者服些人丹、十滴水,也能起到預防作用。

發現中暑者,應盡快把病人抬到蔭涼的地方,解開衣扣和褲帶,把上身稍墊高,然後用溫水敷頭部及擦全身,或用酒精遍擦全身。同時給病人扇涼,按摩四肢及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散熱能力。也可針刺人中、曲池等穴位。重患者應盡快送醫院。

“熱傷風”的預防方法

大熱天,卻偏偏有人發生流涕、鼻堵、打噴嚏,甚至於發燒,同時又汗流浹背。這種現象俗稱“熱傷風”,其實就是感冒。

感冒是一種通過呼吸道傳染的常見疾病。病毒與細菌是引起感冒的根源;受涼、人體抵抗力下降是鑄成感冒的條件。由於北方的氣溫一日之間波動頗大,早、中、晚溫差可達10餘度,所以易使人在夜間熟睡時受涼。又因炎熱影響休息,於是當身體處於疲勞、受涼狀態時,抵抗力相應減弱,感冒病毒或細菌即會“乘虛而入”。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雖然也經常接觸各種病菌,卻很少發病,說明感冒的發生與機體抵抗力弱強有重要的關係。因此,預防夏季感冒同樣需從增強機體抗病力入手。如適當鍛煉身體,多呼吸清新空氣;堅持冷水洗臉、擦身。還要避免體力過度消耗,應有足夠睡眠時間;衣著隨涼熱添減,不要睡在露天,以免受涼。少去人員密集場合;患有慢性鼻炎、咽喉炎的人易感冒,要認真進行治療。

春季謹防三“症”

因春季是東亞大氣環流由冬季環流到夏季環流的過渡季節,在這一過渡季節內,其天氣特點是多變和劇烈,忽晴忽雨,乍冷乍熱,所以容易使人出現春困、春咳和春癢的“三症”。

春困。由於春天是氣溫回升幅度最大的時期,天氣一下突然變得暖熱後,會使人體皮膚的毛細血管和毛孔明顯舒張,體表的血液循環隨之變得旺盛,這會使流往大腦的血液相對比冬季為少,由此減少了對大腦的氧氣供應,人體一時適應不了這些變化,所以出現困倦症。

春咳。尤其是在初春期,因為天氣還不是真正地變暖,要是人們在天氣乍暖之時就過多地減去衣著的話,那麼,當天氣又突然乍冷時,體質虛弱者就最容易患上傷風感冒的春咳症。

春癢。有些人由於先天生理缺陷所致,另有些人由於皮膚對外界的適應能力稍差等緣故,每年春暖花開的季節,就容易患上皮膚過敏或皮膚瘙癢等症狀。鑒於春季“三症”是由於季節氣候改變而引起人體生理功能的一時紊亂所致,按中醫學的人體肌表皮膚與人體內髒器官有著密切關聯的觀點,人們若要克服這些症狀,除了遵守作息時間和“春捂”外,還應該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運動鍛煉,又尤以皮膚的自我按摩鍛煉最顯奇效。它能增強人體肌表皮膚對天氣變化的適應性,使人少患甚至不患上述的“三症”。

秋季有哪些常見病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炎暑已過,秋季來臨,從立秋到立冬前一天為秋令,而以秋分為季節氣候轉變的環節。此時呈現早晚涼,中午熱的天氣,所以也有“秋老虎”的稱號。由於天氣有熱有涼,因此秋天疾病非常複雜。其中還有不少是由於夏天受暑未發的疾病,如休假外出,日曬雨淋,旅途勞累,生活不適,回來後更易發生這類疾病。

一般來說初秋疾病仍可按夏天法則來醫治,如“伏暑”病,這種病是由於夏天受暑,潛伏下來,到秋天因受涼誘發。初起忽冷忽熱,像發瘧疾,大便多溏瀉而不爽快,多數發燒,頭痛,嗓子疼,胸口憋悶,心內覺得煩熱難受。治療應用香薷、藿香、銀花、連翹、牛蒡子、六一散、杏仁、生薏米等,切忌純用苦寒瀉火而忘掉清利暑濕這一麵。不然的話,發燒不退,遷延時日。

其次是濕溫病,其特征是發燒有汗不退,頭暈、胸悶、惡心、口渴但不想喝水,兩腳怕冷疼痛,舌苔厚膩。預防此病首先應注意飲食衛生,有汗時不要馬上入水遊泳。治用芳香化濕,清利濕熱,如藿香、厚樸、半夏、茯苓、杏仁、白蔻仁、生薏仁、滑石。藿香正氣丸也可服用。

秋燥,這是由於感受秋天燥氣而成的。證見咽幹唇燥,甚至裂口出血,鼻燥,咳嗽少痰或幹咳,目赤,皮膚幹燥。治用辛涼甘潤,如桑葉、桑皮、杏仁、貝母、梨皮、豆豉、梔子。熱盛加石膏,陰傷加沙參、麥冬。秋梨膏、養陰清肺膏也可服用。

俗話說:

“瓜果梨桃要少吃,免得秋季生瘧痢。”痢疾也流行於秋季,中醫有“無積不成痢”之說,所以治痢疾初起總以導滯消積為主,重點在清掃腸胃積滯,成藥如木香檳榔丸、枳實導滯丸、香連丸、黃連素等。

總之,秋季漸涼,要少吃生冷,避免受寒,諺語說“白露身不露”,雖然天氣有時燥熱,如交了白露節就不要再光膀子、打赤膊了。另外,吃蟹時要用醋調薑末,避免吃蟹中毒。

口腔應如何保健

我們天天刷牙,不外有兩個目的:一是洗刷牙齒;二是按摩牙齒,以使牙齒保持健康。如果刷方法不對,就會削弱刷牙的目的,甚至還帶來一些弊端。

怎樣正確地刷牙呢?

第一步先將牙刷貼靠牙齦端平放(也就是牙刷毛與牙的長軸平行),並且要緊壓在你要刷的牙齒及牙齦上。第二步再把牙刷扭轉過來,使牙刷毛與牙的長軸成45°角,使一部分的牙刷毛壓在牙齦及牙齒麵上。第三步將一部分牙刷毛撳在牙齦和牙齒上進行前後平行顫動,這種來回的動作,可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按摩牙齦的目的,但在顫動時必須注意不可做上下方向來回顫動。第四步當你按摩牙齒之後,接著就把牙刷毛順著牙齒縫的方向,向上(指下頜)或向下(指上頜)刷洗,即所謂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而且要使牙刷毛能伸入牙齒與牙齒的縫隙中,以達到刷淨的目的。

刷上下前麵牙齒的舌麵(也就是裏麵)的動作必須使牙刷柄與牙齒的長軸成直角,先使牙刷毛的第三、四組伸入前麵的牙之間,再順著牙齒的切端的方向洗刷。

牙齒的咬合麵(也就是咀嚼食物的一麵)的刷洗,是將牙刷毛端放在咬合麵上,使牙刷柄與咬合麵平行,保持這樣的平行姿勢,然後前後方向刷洗。我們應該在早晨和晚上睡前用這種方法把全口牙齒分區依次地進行按摩和洗刷。

最近日本科學家提出每日3餐後在3分鍾內刷牙效果好,並且不用固體牙膏而用液體牙膏為最好。口腔衛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保護牙齒促進健康,教育孩子刷牙,是家長的職責,千萬不要因為“麻煩”而忽視了孩子的口腔健康;培養孩子2周歲後自己刷牙的習慣。

脖子疼痛有哪幾種

許多人每天都會感到脖子疼,這種疼痛還會影響到雙臂。頭每動一下都會感到刺痛和眩暈。100多萬德國人患有這種病,醫生的診斷是:脊柱頸部綜合症或頸椎綜合症。目前這種病的治療大多無特效。慕尼黑理療醫生彼得·舍普斯和他的同事們仔細分析病因並按照確診的病因給予對症治療。

第一種類型——負擔過重

在接受檢查的患者中,將近一半屬於“超負荷綜合症”。患者頸部感到不輕不重的擴散性疼痛。原因在於脊柱姿勢錯誤,在靜止地保持這種姿態時餘痛會加劇。治療方法是積極鍛煉肩胛和脊柱,抻拉萎縮的韌帶和肌肉以及糾正錯誤的姿勢。

第二種類型——關節受刺激

在脊柱頸部綜合症患者中,1/5被確診為“刺激綜合症”。即使很輕的負擔和活動,患者也會感到長時間劇痛。這是由於椎弓關節和關節囊受到刺激。治療方法是做冷敷和醫療體操、糾正姿勢和避免長時間壓迫關節。

第三種類型——椎體問題

17%的患者屬於“頸部機能障礙”。病人頭頸部有遊串性疼痛。病因在於個別椎體活動過少或過多。療法是疏通小脊椎關節中的阻塞部分,如按摩等。

第四種類型——肌肉負荷過重 病人有鑽心或發脹般的疼痛感。原因在於肌肉受傷或局部肌束負擔過重。這時要采取按摩、抻拉、熱泥漿浸泡和高強度糾正姿勢訓練等治療方法。

第五種類型——神經根夾傷

這是神經根綜合症的特征。患者感到肩膀和手臂疼。原因在於兩塊相鄰脊椎之間的神經束受到刺激或擠壓。療法是對整條手臂和肩胛帶采用冷敷法,並輔以醫療體操和放鬆練習。背痛的保健療法

當你痛苦從背後襲來,該怎麼辦?如何才能遠離背痛?

根據醫學界的研究,造成背痛的原因,與日常生活中彎腰、轉動、移、提重物的活動息息相關。幾乎沒有人能避免這些活動,但有些姿勢將引發背痛,有些方法卻可以保護背部。要遠離背痛該避免做哪些動作?要保護背部有哪些竅門?

避免事項:

不要在一大早醒來做激烈的背部運動。因為在經過一夜的躺臥之後,脊椎骨吸收了較多的水分,是最容易受傷的時候。

避免在太硬的地麵上跑步或站立太久,尤其當你體重超重的時候。如果無法避免這種情形,最好穿上一雙柔軟舒適、底部較厚的慢跑鞋,以吸收部分地麵反彈的力量。

不要把皮夾子放在背後的口袋。尤其當你有背痛或坐骨神經痛的時候,皮夾子將會壓迫坐骨神經,惡化疼痛的程度。

不要把工作環境安排得跟自己的身體過不去。例如:把常用的物品擺在不當的位置,使身體必須常常扭轉才能拿到,這將增加背痛的機率。

避免彎腰勞動過久,每隔幾分鍾應休息一下。也不要勉強打開卡住的窗戶或其他物品,應盡可能使用輔助器具。

除了避免不當的姿勢,有些動作可以有效地保護我們的背部。

利用長手把清潔器具,可避免彎腰過久。有時可以以跪姿代替彎腰。彎腰時應盡量用手支撐住身體。

手提或肩挑物品時,應盡量讓兩邊的重量平衡。如果隻能用一邊的力量時,應讓左右兩邊的身體交替輪流負重。

在長途的飛機旅行之後,不要馬上又接著長途開車。行程之間,應抽出時間散散步、走動走動。

時常讓自己的手臂放在扶手或大腿上休息。開車時也可以準備兩個枕頭放在適當位置,當作扶手休息。同時在腰間墊一條毯子或枕頭,可以減輕腰背的疲勞。

減輕過重的體重可使脊椎的負荷量減輕。而適度的運動不但可幫助減輕體重,同時可鍛煉背部的肌肉,預防背痛。

如果不幸你正遭受背痛的折磨,可以嚐試幾種方法減輕痛苦。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躺在床上,讓背部休息一下。比較好的姿勢是仰臥或側臥,膝蓋微彎,可在底下墊兩個枕頭,放鬆心情,放鬆肌肉,減輕脊椎的負擔。

除了讓背部休息之外,冷敷、熱敷或者按摩,都可以有效減輕痛苦。根據專家的建議,在背部嚴重疼痛的時候,冷敷在前48個小時的效果較佳,此後,熱敷則有較好的效果。

遠離背痛的根本之道,在於正確的姿勢與適度的運動。

什麼時候該就醫?

如果嚐試了各種方法,仍無法減輕背痛,則應該向醫生求助。當背痛伴有以下症狀發生的時候,一定要馬上尋求專業醫療:

1當你覺得小便困難的時候。

2當你覺得腿部愈來愈衰弱時。

3當背痛伴隨著不正常的體重減輕,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時。

4當嚴重背痛伴隨著發燒時。

5疼痛感愈來愈強烈,不管嚐試了什麼減輕疼痛的方法也無濟於事時。

6當背痛伴隨著身體其他關節部位(例如:腰部、膝蓋、指頭)的疼痛或腫脹時。

7當中度背痛持續了三個星期仍未見改善的時候,或是偶然間出現幾次劇烈的背部疼痛時。

8當疼痛讓你無法忍受的時候。

腰部勞損的保健療法

腰部勞損的特點是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和陽性體征,長時間的腰背疼痛,時輕時重,或陰雨風寒、晨起時加重,稍稍活動後減輕,但勞累後又加重。

腰部勞損引起腰痛的部位,絕大多數都在係腰帶的地方。腰骶關節是人體單獨承受軀體重力的大關節,又是腰活動的樞紐,是軀體重力轉移傳送到下肢的橋梁,所以不論在靜態或動態情況下,受到體重衝力的影響比其它全身任何一個關節都高,也最易發生損傷。

采用腰背肌鍛煉、按摩、理療、痛點封閉、針灸等辦法以改善血供,都能取得療效。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積極有效的康複措施,是加強腰背肌鍛煉。

1腰部前屈後伸運動。兩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兩手叉腰,作好預備姿勢。然後穩健地作腰部充分前屈和後伸各4次。運動時要盡量使腰部肌肉放鬆。

2腰部回旋運動。姿勢同前。腰部作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旋轉各1次,然後由慢到快,由小到大,順逆交替回旋各8次。

3“拱橋式”。仰臥床上,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後頭部為支點(五點支撐),用力將臀部抬高,如拱橋狀。隨著鍛煉進展,可將雙臂放於胸前,僅以雙足和後頭部為支點(三點支撐)來練習。反複鍛煉20—40次。

4“飛燕式”,俯臥床上,雙臂放於身體兩則,雙腿伸直,然後將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關節屈曲,要始終保持伸直,如飛燕狀。反複鍛煉20—40次。

以上方法於睡前和晨起各做一次。

何為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影響腿的美觀

靜脈曲張的最初症狀是什麼?

腳和腿腫就是一個重要症狀。另外的一些症狀是:皮膚發紫,特別是踝和小腿內側發紫,此外,有皮疹和搔癢感。

是不是有些人患靜脈曲張的危險性特別大?

是的,那就是孕婦,因為額外的分量特別加重了腳的負擔;還有一種就是長得高的人,因為血液必須送到更高的地方。當然,任何人,甚至年紀很輕的人也會得這種病。總的說來,靜脈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是否可以用人造靜脈代替老的、變脆的靜脈?

迄今隻能用塑料管換下很短的靜脈,有時在骨盆和大腿做這種手術。人造靜脈還沒有。

目前治療靜脈曲張最有效的辦法是什麼?

首先用繃帶把腿裹細,使腿部持續的高血壓和腫脹消失,然後把有病的靜脈擱置起來。長的、貫穿整條腿的曲張靜脈可以做手術去掉。

這樣是否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靜脈曲張的問題了?

不是,因為引起靜脈曲張的體質是不能根除的。

能否采取預防措施?

盡可能把腿放高處,減輕其流體動壓。可以做專門的靜脈操,不要洗蒸浴,避免長時間的日光浴,因為熱的時候靜脈會擴張。不要穿瘦腿褲和緊繃繃的襪子,這會妨礙血液流通。多喝水,多吃有纖維的食物。最好的運動項目是遊泳。

增強肌肉有用嗎?例如在專門的健身房裏鍛煉肌肉。

沒有用,甚至有害。例如,舉重會增加靜脈受到的壓力。

穿彈性長統褲有好處嗎?

許多患者覺得這種襪子舒適,因為它對輕微的腫脹趨勢能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但醫學上的作用還沒有得到證明。

足部應如何保健

據有關專家統計,人的一生,雙足大約要行走15萬公裏或更多的路。所以,對足部要進行必要的保健。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足部的鍛煉和衛生,以保證足部的健康。

每天洗腳換襪,保持雙足清潔幹燥,同時應注意保持鞋底平整,以免在足底形成雞眼或胼胝;鞋跟應完好,不致因為失去平衡而造成意外損傷。

最好經常換穿幾種不同類型的鞋子,不同式樣及鞋跟高低的變化,可以使腿、足各群肌肉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活動,以避免造成足部疲勞。

每天將雙足抬高擱在椅子上休息15至20分鍾,這樣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並能消除足部的疲勞。

每天用手指按摩雙足,先從前腳掌開始,然後再按摩後腳掌、腳跟。最後,前後連續按摩,使雙足肌肉得到鬆弛。

用麻石或銼,不時地磨去腳跟底部硬皮和胼胝,但要適可而止,以免傷及皮膚,造成感染。做前要把雙腳用溫水浸泡片刻。

每天可運動雙足,赤腳在地板上行走,並擺動踢跳,使足部肌肉得到充分的鍛煉,以保持足部的健康。

神經衰弱的危害

人到中年容易患神經衰弱症。患有這種病的人,晚上睡不好覺,多夢,易被驚醒。白天精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並且有的人還出現胸悶、頭暈、心慌、耳鳴、食欲不振等現象。長期患此病還會使人性機能減退,內分泌功能紊亂。

在日常生活中,中年人的負擔較重,無論學習、工作和家務勞動都比較緊張,有的人還經常“加夜班”、“開夜車”,加上有的人家庭有糾紛,以致“勞神過度,情誌不暢”,很容易患神經衰弱症。

患有這種病的中年人,不必過分緊張和憂慮,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采取多種方法徹底治愈。首先要養成有規律的生活,加強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這樣有利於神經功能的調節和恢複。要盡可能合理地安排工作、學習與休息,盡量避免過於勞累和緊張。要加強文化娛樂活動,多聽音樂,參加有趣味的業餘文化生活,緩解緊張情緒。

患有神經衰弱的中年人,飲食習慣要合理,晚餐不要過飽,睡覺前不要喝咖啡和濃茶,有刺激性的食品要少吃,少吸煙,少飲酒。

防癌須做到“五多五少”

癌症誰都怕,但要預防它也不是沒有辦法。美國防癌協會就推薦了減少患癌機會的十大步驟,即五多加五少。

1多吃包菜科的蔬菜 包菜、花椰菜、芥菜、菜心和芥蘭花,能預防肺癌、胃癌和結腸癌。

2多吃高纖維素的食物 水果、蔬菜、糙米、全麥粉 、穀類食物都含豐富纖維素,能防結腸癌。

3多吃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 蛋黃、肝、牛奶和乳酪都含有維生素A,能預防食道癌、喉癌和肺癌。

4多吃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 新鮮水果和所有綠葉蔬菜都含有天然的維生素C,能預防食道癌和胃癌。

5控製體重 超重和乳癌、子宮癌、膽囊癌、結腸癌都有關聯,應配合均衡適量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以控製體重。

應少做的五大步驟是:

1少抽煙 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因。

2少飲酒 大量飲酒會導致肝癌、口腔癌和食道癌。

3減少攝取脂肪 乳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與高脂肪食物有關。應多吃瘦肉、魚和低脂乳製品。

4少吃醃製和熏製的食物 這些食物容易導致食道癌和胃癌。

5少曬太陽 過度曬太陽易患皮膚癌。

患者康複期注意事項

康複期的重要性

隨著年齡增長,患病後身體恢複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小孩發燒39度,睡一覺,第二天就完全康複了。40歲的人要3至4天才能恢複,而75歲以上的老人則至少要休息15天。

在患感冒、單核血球症、毒漿體原蟲病、病毒性肝炎、意外事故、接受手術、心肌梗死等疾病之後,必須休息較長時間。

在患病毒引起的疾病之後,身體嚴重虛弱,必須通過休息來恢複體力:靜養,中止習慣性活動。

注意飲食,早晨喝一杯清水,每天應喝15升水。

不應忽略日常飲食,醫生有特殊規定的情況除外。每天女人平均攝入熱量2000卡,男人2700卡。早餐應能提供1/4所需熱量。

理想的早餐應包括飲料(咖啡、茶或巧克力)、牛奶(增加鈣)、糧食(糖和纖維素)、新鮮水果等。還可吃些火腿和雞蛋以增加蛋白質。早飯吃得好,一天都有精力。午飯應增加些蔬菜和水果。晚飯應吃些午飯時沒吃過的東西。補充鐵和維生素,女人比男人對鐵的需要量要大,因為她們大多數在經期會失去鐵。在患貧血症、複雜手術、某些疾病或分娩後,更需要補充鐵質。

人需要一定數量的維生素,理想的辦法是通過多樣和平衡的飲食吸取維生素。康複期應多吃含維生素豐富的食品。

睡眠是恢複機體的理想辦法,如果疾病導致失眠或影響睡眠,那麼就應利用康複期多睡覺。在此期間,睡眠對恢複健康極為有益。

每人都有自己的睡眠規律,這種規律是由各種因素決定的,如遺傳、體質、年齡等。因此,最好按生物鍾行事。有人早睡,有人晚睡,有人睡得長,有人睡得短。但在康複期,不能按常規行事,應盡量多睡覺。

安眠藥或鎮靜劑可以幫助睡眠,但有副作用,導致對這類藥品的依賴和服用量越來越大,陷入難以擺脫的惡性循環。因此一定要按醫囑服用這類藥。

不要急於進行體育活動,康複期不宜於進行體育活動。但在此期間仍可進行兩種活動:一,散步,因為這對心髒和呼吸係統的功能恢複極為有利。二,遊泳,它是一種全麵運動,對體質和心理都有益。

適當曬太陽有益健康

拒絕陽光會使人覺得疲倦、胃口大開、心情沮喪、早晨起不來,甚至極欲逃避所有的社會接觸。

陽光是一種天然的興奮劑。最好的提神方法是在晨曦中做半個鍾頭的散步、慢跑、或騎腳踏車,而且不要戴顏色太深的太陽眼鏡,以免阻擾身體對陽光的吸收。

適當的接觸陽光有益健康,因為身體可貯存大量的維生素D,以備不時之需,有助於維護骨骼和牙齒的強健。科學家解釋說,陽光能增進皮膚中一種化學物質的活動,使它轉化成維生素D,而我們的身體要有定量的維生素D才能吸收鈣質。

但是在戶外活動時,也不宜曝曬過度,可使用防曬膏。

不可長期在燈光下工作

人造光線——燈光,缺乏自然光線中所含的多種光線,光線強度也與自然光不同。

白熾燈泡的光線與自然光比,不但強度不足,而且隻有自然光線7色中的紅、黃、橙三色,還缺乏陽光中的紫外線。長期在這種燈光照明下工作或生活的人,生長和發育可能受到影響。

日光燈發出的光線帶有藍色和看不見的紫外線。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有可能使人發生皮膚癌。一些學者認為,日光燈發出的強烈光波,還可能導致生物體內大量的細胞遺傳變性,使不正常的細胞增加,正常細胞死亡。

過強和太弱的光線對人眼的視網膜都有不同損害,長期在這樣的照明下工作的人,視力有可能減弱。

因此,長期在人造光線下工作的人,應在光源上加上燈罩,白天多利用自然光,經常打開窗戶,一定要有足夠量的室外活動。為了使眼睛少受損害,每隔一個小時,應讓眼睛離開人造光線休息一下,盡量眺望遠處綠色的東西,使眼睛感到清涼舒適。

哪些衛生習慣“不衛生”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貌似衛生而實際並不衛生的習慣。例如,有些人習慣地認為腳比臉和手要髒,因而隻注意區分洗臉和洗腳用盆。其實,臉和手因接觸外界多而比腳更髒,能洗腳自然可洗臉。重要的是每人固定用盆,以減少家庭成員間某些傳染性疾病的感染,這才是衛生的。

有些人認為衛生紙是消過毒的,因而把普通衛生紙也用於擦餐具、水果,還給小孩擦嘴等。化驗表明,許多衛生紙未經消毒,含有大量細菌,並不衛生。隻有經過嚴格消毒的高級衛生紙或香巾紙,才是幹淨的。

許多人隻知道刷牙是衛生行為,但忽視了牙刷本身的衛生要求。有的牙刷毛已卷起,毛根部發黑。上麵所含的大量細菌,通過每次刷牙的機會,直接吞咽或從破損口腔粘膜侵入人體。表麵上的衛生掩蓋著實質上的不衛生。牙刷至少應半年更換一次。

人們認為自來水是生水,因而是不衛生的。於是凡用自來水洗過的餐具、水果等都要用抹布擦幹。實驗表明,這一擦拭是不衛生的。它將抹布上的細菌帶給洗淨的物體。現在使用的自來水,大都經過消毒處理。經自來水洗刷,隻要自然晾幹,基本上是幹淨的。

產後保健須知

我國民間有一個傳統習俗,就是婦女產後食紅糖。這種習俗是否對健康有利,是否合乎科學呢?

據科學分析,紅糖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比較豐富,鈣的含量約為白糖的3倍,鐵含量為白糖2倍,蛋白質的含量比白糖多1/3。此外,紅糖還含有白糖所沒有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PP等。紅糖的葡萄糖含量也很高,而葡萄糖是人體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質,可以不經消化作用就被吸收到血液裏。

產婦喝紅糖湯對身體康複大有好處。我國醫學認為,紅糖有益氣緩中,健脾暖胃,化食解疼,活血化瘀等功效。喝紅糖湯還有利於子宮的收縮、複原和惡露的排出。另外,紅糖湯由於含葡萄糖的濃度較高,還能利尿,可減少產婦膀胱內尿液的瀦留,避免泌尿係統發生感染。

不過,一般說來,產婦食用紅糖的時間,應限製在10到20天之內。若長期食用則害多益少。由於近期來,產婦多為初產婦,生育年齡又趨向年輕化,產婦子宮收縮好,惡露分泌較正常,如果產後長期連續食用紅糖,就會使惡露增多,從而導致慢性失血性貧血。這樣,紅糖不但無效,反倒會變為產婦健康之患了。

月經後保健須知

婦女在月經期隨著經血不斷排出體外,整個生殖道均經曆了經血的衝刷。在此期間應嚴格保證外陰的清潔,應用清洗外陰的洗液清洗,不宜進行遊泳及盆浴。

經期結束時,宮頸管及陰道仍會留有一些殘存的血液、破碎的子宮內膜及陰道脫落細胞。這些組織及血液都是各種病源體生長的良好培養基,它們會乘機進入生殖道,大量繁殖而引起局部器官的病變。

故月經結束後是婦女清潔保健最重要的時期。這時,配合婦女保健清洗液清潔內外陰道很有必要。

每個月在月經結束後都應用專門清潔內陰的洗液(如帶有導管的海金絲女士芬芳液)清洗內陰。這會減少細菌的感染,對婦女的健康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