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理保健與養生(1 / 3)

第四章心理保健與養生

心理與保健

心理保健必須首先注意心理衛生。心是指心思、心意,理是指條理、準則。心理活動是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也是人的大腦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反應。人的心理現象是人的大腦機能的反應。

心理衛生是專門研究促進心理健康的科學,就是要求人們用積極的、平衡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中的社會環境。

不健康心理與健康心理恰恰相反,是指人們不能用積極的、平衡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中的社會環境,對某些事物不能正確地分析、認識和對待,當遇到與自己意願相悖或挫折困難時,產生不愉快的心理感受和消極情緒,表現為苦悶、憂傷、怨恨,或驚慌失措、無所適從等不良反應。長此下去,嚴重損害生理功能,導致心身疾病。因此,對不健康心理,要盡早轉化、調整,使其轉變為健康的心理。傳統的醫學指出,人們對外界的不良刺激,要運用自己的意念、思想去檢查情緒上的不良反應,進行自我調整,使情緒穩定,心情舒暢。

不良的心理致使大腦皮層的功能失常,並向大腦皮層所控製的各係統、各器官發出病理信號,引起不同的生理、生化反應,從而使各係統器官功能出現一係列病理改變。

開始可出現功能性變化,如果不良刺激達到一定強度,並且持久、反複作用於某一個人,將會由原來功能性障礙逐漸演變為器質性疾病,叫做心身疾病。現在大家比較了解的心身疾病有;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緊張性頭痛、鼻炎、神經性皮炎等。嚴重精神創傷也可誘發神經官能症、癌症、甲亢等。

心理衛生保健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長壽,這是人們在社會經濟生活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後的一種強烈的心理要求,也是人生重要求索目標之一。可是,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往往隻局限於軀體的健康,而對心理健康缺乏理解和足夠的認識。根據近期國內外心身疾病調查統計資料表明,臨床各種(精神病除外)的心身疾病比例為25%~38%,而循環內科住院病人中,心身疾病患者占50%以上。發病期見於各年齡組,以更年期為高。兩類心理疾病在日益增多,已引起了國家和人民的普遍重視,心理健康也已成為全社會特別關注的問題,人們已深刻地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疾病的起因及危害,教會人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檢查自己並用正確的方法去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是搞好個人的心理保健的關鍵。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自然的、社會的;物質的、精神的;經濟的、政治的;道德的、法律的等諸多因素均能對心理健康構成衝擊和影響,主要因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機體各係統組織器官功能逐漸減退。人的腦細胞從40歲以後開始減少,到65歲後減少特別明顯,使腦功能出現變化,思維能力下降,自我控製能力變差,情緒變化快,記憶力減退,出現心理問題。

2、個人感情生活突遭變故,如失戀、喪偶、失去子女、父母離世等,都會使人的精神受到明顯的刺激,從而影響心理健康。

3、家庭、社會關係突變。由於家庭、社會關係突變,關係失調,這突如其來的影響必然傷害心理健康。

4、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降低。隨年齡增高,必然會因勞動和自理能力下降而要求別人幫助,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心理障礙。

5、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競爭意識激增。人們為了工作和生活,經常在市場經濟中進行競爭,接受來自各方的刺激,心理壓力在不斷上升。”

6、處於信息時代。人們每天要接受大量信息,整天在忙碌著,大腦處於緊張狀態。

7、人際交往頻繁,關係繁雜。由於要應付更多的交際和人霄關係,思想壓力增大。

8、由於企業經營體製變化,工作有定額、定量,出現繁忙狀態,工作緊張將造成一種精神負擔,會導致不平衡的心態。

從上述因素中可以看出,心理社會因素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對此傳統中醫學早有深入的研究,並通過臨床實踐科借用西醫檢測手段證明,“七情”即喜、怒、哀、憂、驚、恐、悲,這些由心理社會因素對人的心理影響和衝擊後表現出的心理活動特征,對人體的生命指標和生理及生化指標均有顯著的影響。喜時:呼吸、脈搏、血壓、新陳代謝等都比較正常、協調、平穩;憂、哀、悲時“傷脾胃”,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人體生化調節功能失常;怒、驚、恐時“傷肝、傷心、傷腎”,皿搪、尿搪升高、呼吸急促、脈博加快……這充分證明了心理社會因素與人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間的密切關係。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中國心理學第製訂了如下老年心理健康的標推:

(1)感、知覺尚好。判斷事物不常發生錯覺,稍有衰退者,也可以通過適當的手段進行彌補,如戴眼鏡、使用助聽器等。

(2)記憶良好。不總是要人提醒該記住的重要事情,能輕鬆地記住一讀而過的7位數字。

(3)邏輯思維健全。說話不顛三倒四,考慮問題、回答問題時條理清楚明了。

(4)想象力豐富。不拘於現有的樞框,做的夢常常新裔有趣。

(5)情感反匣適度。積極的情緒多於消極的情緒,不會事事感到緊張。

(6)意誌堅強。辦事有始有終,不輕易衝動,不常常抑鬱。能經受得起悲痛歡樂。

(7)態度和藹可親。能常樂,能製怒。

(8)人際關係良好。樂意幫助他人,也受他人歡迎。

(9)學習能力基本不變。始終堅持在學習某一方麵或某幾個方麵的知識或技能。

(10)有正當的業餘愛好。平時總有一至幾頂業餘愛好在忙碌。

(11)與大多數人的心理活動基本保持一致。遵守社會公認的道德觀念、倫理觀念。

(l2)保持正常的行為。能堅持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和活動,能有效地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

養生與養心相互促進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生命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種養生之道、養生方法也越來越多,像食療、藥療、氣功、坐禪、健身運動等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姿多彩,也的確起到了很好的防病強身的作用。然而,健身鍛煉世好,食療藥療也好,期望它們取得良好效果,必須是在心理健康、精神愉快的前提下。舉個簡單的例子說,一個整天心俘氣躁。焦慮不安、悲悲戚戚的人,無論服用何種“靈丹妙藥”,無論用何辦法滋補,是絕對無法實現“精神煥發、體魄健壯的。

這樣,一個首要的問題必須明確,這就是養哇必須先養心,養身與養心相結合,才能達到滿意與養生效果。何謂養心?心者,心理精神狀態是也!養心即是通過各種恰情養性的手段,努力使自己保持心理健康,精神偷悅,保持昂揚向上的思想意誌。狂自哪心身醫學所指出的,真正的健康,必須是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殼滿結合,必須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實際上,心與身緊密相關,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能至關重要地影響他身體內部的神經體液一-內分泌免疫調節係統。而這個係統則決定我們能否保持機體各個器官的協調關係,保持內環境的動態平衡,決定我們是否適應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對各種外來刺激及致病因子做出有效應答。

消除心理障礙的方法

現代醫學認為,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心理障礙會引發人類多種疾病,甚至會產生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心身疾病。每個人在滋長的人生道路中,幸福、歡樂與痛苦、悲傷是相互交織、碰撞、交替和並存的,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遭受多種心理刺激。如果精神上遭受挫折,必然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緊張。如工作上得不到重用,葉業上遭到清忌排擠,同誌、鄰裏關係不和,家遭意外,親人喪生,婚姻失敗等。心理緊張多數可以通過體內的平衡、調節控製係統加以調整平懇。但因心理刺激強度過大,或因待續時間較長。或因同時遭受多種心理刺激的綜合作用,而又未能及時地解脫和調控,就會發生心理障礙。心理障礙是心理不健康的開端,是導致心理疾病(包括心身疾病和心理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須要及時地消除心理障礙,這就要求我們在外界的不良刺激對心理造成彩響之時,用正確的方法對待它、解決它。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為我們總結出了一些消除心理障礙的保健方法,下麵就結合一些實例進行介紹。

總的原則是:要堅定生活信念,樹立崇高理想,明確奮鬥目標,使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感到充實。要有自信心,對自己的能力,經驗以及取得的成績能夠正確的評價。能夠使自己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使自己的心態始終皆身於平穩的狀態中。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些,那麼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與挫折,都能使自己用正確的態度去麵對它。

1、十全織馭情緒:村學家說過:“不善於賀雙自己情緒的人總會有所失”。一個人的情緒可以使你學習,一個人的情緒可以使你學習、事業成功,也可以使你學習、事業失敗。學會駕雙自己的情緒是最明智的選擇。人們的情緒和其他一切心理過程一樣,是由大腦直接調控的。聰明的人是們理智駕雙自己情緒的,是情緒的主人。2、學會寬宏大度:隻有有度量的人,心胸才會開闊,才可團結更多的人。缺乏度量的人,處處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常常是孤家寡人。

每個人都要加強修養,經得起批評洪至冤屈,克己讓人。以人局為重,寬宏大度,利己利人。

3、學會理智與調控:用理智調控是用清醒的頭腦和較高的道德修養來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使其激烈的情緒逐漸緩和,慢慢消退。

4、學會聽從勸告:人隨喜、怒、哀、樂變化是常有之事,不良的情緒一律壓抑有損健康,應及時找親人,知心朋友傾吐胸中鬱積與憤懣,聽其相勸,達到情緒的緩解。名人培根說:“最能使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規諫”。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當你向朋友說出真情後,一定會得到朋友的忠言相勸,避免糾紛,不良情緒得以轉移。

5、學會轉移注意力;在憤怒時,大腦出現強烈的興奮灶,如果能及時有效調節這一興奮灶,使轉變為抑製狀態,則可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如當情緒被激怒時,盡量抑製發怒,可以走開做點別的事,如唱歌、看電影、散步、打球等,強製性將注意力轉移。“風平可以浪靜”,心平氣和的去解決矛盾,往往可以得到滿意效果。

6、加強個人修養:在刺激麵前,有的人卻能泰然自若,應付自如。這就是他們的自我修養水平較高,能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我們麵對現實會隨時遇到苦惱,是去發牢騷、動情緒,還是借此發奮圖強,這要看一個人的修養水平的高低。“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常宜放眼量”。

7、學會自我暗示: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會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在這緊要關頭,當遇到挫折或失敗的事情,告訴自己“要冷靜、沉著”;“吃一塹長一智”;在大喜事麵前,自敲警鍾“要謙虛謹慎,再立新功”;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是使自己變消極為積極,情緒穩定、頭腦清醒、以利再戰的重要手段,也是使人應付各種環境、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工作、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

8、學會消除悲觀情緒:醫學專家研究證明,恩愛夫妻在喪偶之時,免疫係統會發牛嚴重玫變,免疫細胞數童急劇下降。其他原因所致的悲觀大望,同樣會使中櫃神經係統失去平衡,致使內分泌失調,免疫機製下降,疾病會乘虛而入,如發生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

9、人們由中年走向老年,要摘好心理過渡:當麵臨離退休叫曳的急劇轉折時,這種從台前一下轉入幕後,會使心理出現怠驟波動,如空虛、寂光、孤獨、苦悶、惆悵等,出現不平衡及不適應的嚴重現象,甚至發展成病態心理。為此,在中年期或中年後期(45歲以後)就要學會自身心理保健,提前為老年到來作好思想、生活和工作等方麵的準備和訓練。例如:過去長期坐力、公室的人要培養多散步、運動、旅遊等愛好。自己偏向內向的性格,要嚐試多參加些演出、舞蹈,結交新朋友,組織有益的集會等,使性格有所轉變,去掉壞的行為,保留好的習慣。

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每個人早晚都要從工作第一線退下來,工作和生活範圍變小,多數人能順利進入退休生活,心情愉快,生活內容會豐富多彩。而有相當一部汐人會產生“退休綜合征”,產生心理波動,情緒不穩,空虛,孤獨,無所聽眾,意誌消沉,生活沒節奏、沒責任感,食欲不佳,重欠出現失眠、頭痛、心血管疾病。

為防止上述“退休綜合征”出現,在中年後期,應有計劃對自己麵臨退休問題有一個通盤考慮,對結尾工作有一個“善始善終”的汁劃,不要等到宣布退休時才發現自己的工作任務還有“幾年”才可完成,使自己產生半途而廢的挫折感。

對退休後千些什麼要有個準備和打盯,要重新開始自己想幹、又能幹好的新工作。

10、老年人要學會控製情緒,遇事不怒:人老了,機體狀況差,各種應激能力下降,情緒變化較大,而且不易控製,當憤怒時,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明顯捆強,腎上腺分泌突然增加.從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也常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和加重,重並危及生命。

老年人要學會控製情緒,遇什不怒,堅持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對往紮不要耿耿於懷,不要背任何包袱,“看破過去,看淡挫折,麵對今天的現實,樂觀、高興地去迎接每一個明天”。曆史上不少人是退休後才逐慶成名於天下,齊白石若60歲後就退隱的話,他就不會成為批界著名的畫家。

在中年後期還應有一個心身保健規劃,並加以實施。可替加老年大學、太極拳、氣功班、釣魚、養鳥、種花等各種活動,這些活動都可使中老年人的精神有寄托之妙,使中年向老年在心理上能順利的渡過,有利於延年益壽。

1l、塑造健全人格,增強適應能力:人們步入這高度現代化、社會急劇變幻、信息不斷增長的時代,來自各方麵的壓力不斷增加,每天要應付快速變化的節奏,工作、學習緊張,人際交往頻繁,生活節責加快,再加上高聳龐大眾多的建築物、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擁擠繁雜的城市噪聲、環境汙染等內外環境一下子向人們擁來,極易產生劣性情緒,亦會對心身疾病起獸促發作用。人們常會自覺不自覺地產生渺小、孤獨、冷漠、車瑤、自卑的心理。如果再遇上挫折或遇上不字的心件,心理必然全產生過重慶力,使身心疲憊不堪,容易喪失信心,甚至精神崩潰。

大繡什實證明,塑造健全的人格,可以保證心理健康,能善於進行自我調節、改善心理狀態,有助於戰勝逆盼和困擾。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隻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戰勝逆垛的韌性和勇於探索的精神,積極進取,一走會達到成功的彼岸。甘屆平庸者即使不被時代大潮所淘汰,也將四處碰咳,一心無成。隻有心理健康、有健全人格的人,無論在多麼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能看到光明和希望,能夠在人生暴風雨的洗禮中前進。

塑造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的心理,需要長期鍛煉和培養,甚至相當艱苦的磨煉。

12、學會及時解決夫妻間的矛盾和衝突:處理夫妻間矛盾很有藝術。夫妻間矛盾雖不可避免,但絕大多數屬於可逆性矛盾,能及時解決夫妻間的矛盾和衝突,是一個家庭幸福所在。①多克製自己:夫妻間要善於忍讓,克製是解決矛盾的有效方法,切記不可為區區小火而喪失理智。做丈夫的要記住“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可粗暴行隸;做妻子的不可碟蝶不休、噴叨沒殼,更不要“妻管嚴”,夫妻感情得來不易,喪失了找回更不易。②不翻老賬:夫妻雙方認識不可能一致,要麵對現實,要就杯論夾,適可而止。在爭吵時總要翻陳年老賬,把對方過去的缺點、錯誤重新數修-遍,甚至將對方父母、兄弟姊妹也牽涉進去,導致矛盾擴大比、複雜化,鬧得一發不可收拾,這是極不理智、不可取的。③互相諒解:夫妻矛盾給雙方感情帶來一定彩響,甚至很壞,俗矛盾暴輾出來,業後可尋找好的解決辦法,並從中吸取教訓。隻要雙方互相諒解,多原諒對方,感情為重,家庭為重,一切會重新開始。④主動讓步:矛盾、爭吵已經發生,往往雙方都不肯主動讓步,是不理智的,雙方要為了將來的幸福,采取托姿態,要主動讓步,爭取對方的諒解。可采取多做家務,幫助對方幹點事,倒倒茶等辦法,在愛的暖流衝擊下,會使對方的惱怒、怨恨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