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選擇吹、拉、彈、唱中你所喜歡的某一項經常性地開展下去,你不但會豐富自己的音樂知識,提高音樂表演的技能,還會對你的身心健康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
(三)書畫與健康
書法是世界公認的一種我國僅有的傳統藝術,由於我國一的漢字起源於象形,象形文字都是由自然界中存在的物體描摹而來的,因此書法與繪畫有同源之說。書法與繪畫都是造型藝術,都是利用手中的筆將創作者心中的藝術構思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從事書畫的創作,既是一種藝術享受,也是一種很好的健身養性的方法。
書畫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在進行藝術構思時強調的是“調練心境、排除雜念、萬神歸一”,創作者必須端正姿勢、調整好呼吸、閉目養神、內視自己、控製感覺,把意識集中於一點,進入萬念皆空的藝術創作境界,現代醫學認為,處在這種境界中,人的生理反應有四個特點:大腦皮層穩定;能量消耗減少;血液中的乳酸鹽(人體內的一種疲勞素)降低;心平氣和,頭腦清醒。這種狀態是很好的養性過程。
書畫創作進入到運筆實際創作時,又是一個很好的體育鍛煉,不但腕力、臂力、指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而且還要有很多好的坐功和站功,對腰腿也能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手腕、手指得到充分的鍛煉可以健腦,腰腿得到鍛煉可以減少腰腿疾病,延緩衰老,有益於人的健康長壽。
書畫創作在中醫養生學家看來,是一種動靜結合的活動。進行創作時要求氣貫丹田,運勁手指端,才能做到“力透指背”、“入木三分”等藝術效果,這是一種用意念引導的功力,意念有氣功鍛煉的要素在內。這種注意力和運動力凝聚的特點,能活躍人體的經絡和脈息,有調理髒腑、舒展經絡的功能,從而可以娛心調情,散發心中的鬱氣,使心理處於最佳狀態,而益壽延年。
所以長期從事書畫藝術的創作,煉神運氣靜心養性,定會使你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四)棋牌活動與健康
棋、牌活動是娛樂的重要方式,棋、牌活動的種類很多,其中的國際象棋、中國象棋、圍棋、橋牌等都已成為世界上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競技項目,而麻將牌和規則各異的撲克和棋類遊戲更是人們在工作之餘所經常開展的娛樂活動。
棋、牌活動的共同特點是寓腦力鍛煉於娛樂之中,很多項目中還包含著十分複雜的教學計算。棋、牌活動也是一種記憶訓練,通過棋、牌活動可以提高記憶能力。而變幻莫測的棋局、牌局又能使人在觀察問題、辯證分析問題以及邏輯推理能力得到提高。棋、牌活動又是一種“鬥智”的藝術,勝負觀驅使人們在活動當中要精神集中,頭腦冷靜,思考周密,排除一切雜念,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棋局、牌局的變化中去,這個過程猶如氣功中的“意守丹田”,能鍛煉培養人的意誌品格,振奮精神,陶冶性情。精彩的構思,絕妙的招法,局勢的瞬息萬變和勝負結果的變幻莫測,又能使人領略到懼棋、牌活動的獨特的藝術魁力,從中得到藝術的享受。
棋、牌活動無疑是一種非常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但是開展這項活動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否則不但無益,反而有害於人體健康。
首先,開展棋、牌活動的時間不易過長。長時間地進行棋、牌活動甚至通宵達旦,會使大腦皮質長時間處於高度興奮之中,造成植物神經紊亂,出現頭暈目眩、精神疲乏等症狀。長時間地坐立和低頭姿勢,使椎間盤和棘間韌帶處於一種緊張僵持狀態,日久出現腰背疼痛僵硬等病症。長時間久坐少動,會引起下肢血液循環不暢,靜脈回流緩慢,局部代謝產物淤積,氧和營養物質供應不足等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開展棋、脾活動時間不要太長;場所應選擇在空氣新鮮的環境,以利吐故納新,保持頭腦清醒。玩的過程中,應適當休息,活動一下全身和下肢。
其次開展棋、牌活動要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適當地淡化“勝負觀”,避免情緒過分緊張和激動以及出現較大的心理反差。棋、牌活動都是“爭勝負”的遊戲,都希望自己能用最佳的方法戰勝對手,隨著局麵的變化多端,人的情緒也會隨之變化多樣,控製不好自己的情緒,易使情緒處於極度緊張和過分激動狀態,就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壓升高,甚至可發生腦溢血,心絞痛等疾病,危及生命健康。因此:下棋必須有所節製,更不要利用棋、牌活動進行賭博。
(五)跳舞與健康
跳舞是一項老少皆宜的娛樂活動,當你一天繁忙、緊張的工作之後,步入舞場,隨著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可使疲勞頓消,心胸開朗,其樂無窮。
跳舞的形式比較多,交誼舞、迪士科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開展得比較多的舞蹈形式,而新近比較流行的街頭扭秧歌活動又頗受中老年人的青睞。舞蹈離不開音樂,優美悅耳的舞蹈音樂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跳舞的同時也是一個欣賞音樂的過程,音樂的旋律和舞蹈的動作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能夠起到很好的放鬆精神,調節情緒的作用。
跳舞的同時,還可以收到體育鍛煉的效果。跳舞時人處於運動狀態,使心肌收縮力加快,心輸出量增加、血流加快、呼吸也加深加快,對心肺係統是個很好的鍛煉,輕快的音樂、歡樂的情緒,能鬆弛神經、肌肉的緊張度,使血液循環得到改善。迪士科、扭秧歌這類的舞蹈動作是以腰部的扭擺為軸心,帶動上下肢的關節、肌肉群有規則、有節奏的運動,既鍛煉了肢體組織,又能有效地防治骨質疏鬆、骨關節炎與肌肉萎縮等病變,還能增強內髒器官的功能,對提高生命活力,具有極佳的效果。而交誼舞的運動效果則與步行和散步的效果差不多,事實證明跳上一個小時的華爾茲(中速)相當於步行2公裏的效果。可見,跳舞的確有著體育鍛煉的效果。
跳舞雖然是一種很好的娛樂活動,但是在開展時也應注意一些衛生方麵的問題:跳舞的場地要寬敞、通風要保持良好,避免場地過於狹窄,造成人員過於擁擠,空氣汙濁,有損於人體健康。其次跳舞應掌握好時停,時間不要過長,中間應適當地間歇,更不要終日沉迷於舞場而荒廢時間,影響身心健康。
(六)釣魚與健康
垂釣是一項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受到喜愛的娛樂活動,隨著我國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熱衷於開展這基集釣魚、郊遊、觀賞、休息於一體的娛樂活動。
釣魚通常要離開交通擁擠、人聲嘈雜、汽車轟鳴,特別是工業汙染嚴重的市區,到人跡稀少,環境幽雅的郊外,如能步行的話,是一次很好的郊遊。釣魚的地點一般都是在江河湖濱,那裏具有沁人肺腑的清新空氣,美麗宜人的自然風光,可以便人領略到大自然的壯美,增強對生活的熱愛。因此垂釣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振奮精神,提高人的生命活力。
釣魚活動也是一種體育鍛煉,需要付出一定的體力。下釣甩漂後,要做到手不離竿,眼不離漂,漂動手即要迅速提杆。這套要領的掌握對人的腦眼手等各個器官的功能,能夠起到積極的鍛煉作用。無魚上釣之時,需要集中精力,專注水麵的動靜,樹立信心,培養耐心,對人的性格是一個很好的磨煉。而一旦釣到了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魚,什麼煩惱、憂愁、惆悵、孤獨統統消失在興奮和歡樂之中,對人的精神是一個很好的愉悅和調節。
總之,釣魚是一項很好的娛樂活動形式,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生活情趣,鍛煉意誌耐力,十分有益於身心健康,應大力提倡和開展這項活動。
環境與保健
自盤古開天辟地之日起到今天,歲月如此漫長,人類卻始終過著與環境即搏鬥又適應的悲壯生活,譜寫了一部人類的偉大發展史。人類自環境中攝取保障生存的物質,同時也學會了生存和生活的本領,並由此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人之與環境猶如魚之與水,一刻都不能分開。
自然環境與健康
想了解環境與健康的關係,首先要明確環境與人的關係。人類是自然環境進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環境造就了人類,人類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也在不斷地改善它。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一切必需的生活和生產資料,一旦自然環境遭到天然或人為的破壞,例如汙染,那將會失去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人類的健康必將遭受危害。一般造成環境汙染的因素有三:即化學、物理學和生物學因素。
1、化學因素:某些單質元素或其有機、無機化合物進入環境,經人體接觸發生毒害。如鋁、砷、汞、氦、酚、苯並芘和各種農藥等。
2、物理學因素:如粉塵、塑料、放射物質、靜電、電子塵、氡、臭氧和噪音等,皆可直接間接對人體造成危害。
3、生物學因素:例如病毒、細菌、真菌等曆來屬於人類的致病因素。
由以上三種因素形成的汙染源或汙染物,可直接或間接汙染環境,影響人類健康。不但個人身受其害,更有甚者波及子孫後代。
健康的生存是人類基本權利之一。翻開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人類一部與天鬥與地鬥與疾病搏鬥的血淚史。今天為了人類的健康,人們不斷地利用現代科學知識,改造環境,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家庭、社會和自然環境。旨在維護整個宇宙空間的生態平衡。
遺憾的是,自人類走入“文明世界”以來,卻出現了一些令人觸目驚心的景象。由於人口繁衍過多,城市拔地而起,綠色植被大麵積減少,工廠林立,日夜排放汙煙濁水;礦山四起,粉塵彌漫;機聲隆隆,嗓聲震耳;車輛奔馳,尾氣四溢;人們自身整日為生活奔波,工作節奏加快,人際關係緊張,這些客觀存在莫不在生理和心理上形成汙染,都是人們心身健康的大敵。
單就每個家庭小環境的實際情況而論,就汙染程度和對健康影響,也是值得人們關注的。例如每個家庭成員,可在生活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通過雙手、衣物和食品給家人帶來粉塵、細菌或農藥的汙染因素。如果有人在室內吸煙,可對吸煙者本人,周圍的被動吸煙者,特別是孕婦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如果是家庭主婦,可因廁房煙霧、煤氣或二氧化碳的吸入而引起呼吸道疾病,若過多地使用鋁質炊具,可引發鋁中毒或缺鐵性疾病。如果使用家用電器不當,則可遭受電視機、收錄機和電風扇等的紫外線、電子波、磁場等的襲擊。如果你是一位寵物飼養者,要當心動物的一些疾病可直接傳播於人類,而且動物本身還是經常帶菌者,可隨意感染於人類。當然,對家庭成員中的傳染病患者如結核、肝炎或性病等也應經常保持警惕。
此外,環境中的陽光、花卉、顏色、聲音、負離子等對人類健康皆有重大影響響,下麵將一一加以記述。
(一)陽光與健康
人類目前使用和接觸的光源有兩種,即人工光源(包括燈光、電光和工業光)和自然光源即陽光。後者是人類生存和生活的重要光源。陽光不僅是光源而且給人間帶來溫暖,所以也是熱源。而且還因為它有光合作用,植物的葉綠素利用它這個作用將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形成人類重要的營養素之一。此外陽光中的紫外線有促進人體生成內啡吠(天然鴉片)的作用,它是日光浴使人感到舒適愉快的原因。紫外線還可將皮膚所含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對兒童骨骼生長和維持正常人體骨質結構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冬季經常適當地曬曬太陽,大有好處。
但是,陽光對人體也有不利的一麵。皮膚含有一種郎罕氏細胞,具有皮膚免疫功能。可是對紫外線比較敏感。如果皮膚接受超量紫外線。則可抑製該細胞免疫功能而損害皮膚細胞使之老化。過度的陽光曝曬,還可使有遺傳素質的人患腎癌,白種人發生的可能性較大。故進行日光浴時,應謹慎小心。另外,皮膚經較長期強烈的陽光照射後,還可引發光感性皮炎,俗稱日曬紅斑,,而因皮膚經照射釋放某些前列腺素類物質,引起局部毛細血管擴張,發生紅斑,甚至導致部分表皮細胞出現壞死和水泡、脫皮現象,皮膚白嫩老曬太陽,或進行紫外線理療過量或過敏時較常見這類現象。
人們在夏、秋季,吃了小根菜、灰菜、莧菜、槐花或苜蓿等發生植物性卟啉物質也較常見”這是因為這些植物含有光感性卟啉物質,由於人們的個體素質差異,一遇陽光照射,皮膚暴曬部分則出現潮紅、浮腫、進而皮膚剝脫糜爛。
化妝品皮炎在婦女界、文藝界也是常見的光感性皮膚病,多見於使用某些熒光性物質。經日光、氧和染料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細胞毒性物質”,損傷皮膚細胞使其發生紅斑、腫脹、丘疹或壞死現象。這類化妝品中往往含有香柑油、檸橡油、擅香油或熒光性原料。
藥物性皮炎是在人們外用某些藥物或口眼冬眠靈、金黴素、乙胺碘呋酮、補骨脂等之後,經陽光照射發生的強烈光感反應,日常較為多見。表現為皮膚出血、潮紅、水腫、起泡或脫皮等病象。
總之,陽光的基本作用是對人類健康,甚而對人類生命存活是有利的,不可缺少的。但也有其消極的一麵,應當注意。
(二)花卉與健康
世上花卉種類繁多,無處不在。既可美化淨化環境;又可令人賞心悅目,自然有利於人類的身心健康。
花卉的顏色對人體作用的效果,目前無法用數值和語言來描述,但其實效是可以體現在實踐上。如在發燒病人床頭擺上一盆盛開的藍色鮮花,則足以使病人鎮靜爽神。長期用眼用腦的勞動者若經常麵對一叢綠色的盆景,翠嫩欲滴,沁人心肺。頓時會消除心身疲勞。此外,白色花卉令人見之感到神聖純潔、寧靜消暑。而紅、橙、黃諸色則使人精神亢奮熱烈,心曠神怡。人們若有機會經常觀賞山色、花園或庭院,室內為綠色烘托的形形色色的朵朵花卉,其樂無窮、其益大焉。
花卉所散發的各種襲人香氣,可通過鼻道嗅神經直達大腦中樞,起到改善大腦功能,激發欣快感,對疾病康複和預防疾病有一定作用。花香之分子顆粒經現代科學證實,既有殺菌效能,又可淨化環境。不同的花香可對不同疾病發揮療效。例如,丁香花含有丁香油酚,其香氣可鎮痛鎮靜;桂花有解鬱避穢之香,有助於治療狂躁性精神病;薰衣草之香氣,對治療心律過速有效;茉莉花和米蘭花之香氣可驅蚊,防治疾病等等。現代科學家已揭開花卉之所以香氣四溢撲鼻,令人沉醉欣快之迷,原來是在花蕊和花瓣上含有大量的製造香氣的油細胞,而且不斷地釋放芳香油,借助空氣彌散所致。
花卉既可作為保健食品擺上筵席和家庭飯桌,又可全花入藥,或提取花粉花蜜,用以健身益壽。花卉之與健康有益之處甚多,但也應注意在花卉裁植蒔弄時,防止蚊蟲汙染和農藥中毒。室內養花不宜過多,植物在生長中,白天發生光合作用,晚間則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使室內氧氣減少,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患者病情加重或複發。
(三)顏色與健康
赤、橙、黃、綠、青、藍、紫是太陽的本色。大自然為什麼賜予人類絢麗七色的陽光,因為它們不僅是光和熱的象征,也是人類七情六欲的反映。
也有人把顏色的視覺效應升華為味覺和嗅覺感知結果。他們認為明亮的黃色是酸的。從粉紅、橙黃等嬌豔的色彩中能感受到四溢的芳香。更奇妙的是有人在吃醬油時聲稱看到了藍色。這種視覺、聽覺、味覺和嗅覺等的奇妙結合和轉換,不是憑空捏造的,可能是人們感覺神經末梢的共振連網,或大腦皮質細胞的聯想活動。當然這些有待於科學進一步證實。
總之,顏色對人體引發的生理和心理反應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對人體健康有明顯的影響。所以人們往往把顏色與人類感情,情緒結合起來,分為暖色和冷色。暖色包括紅、橙、黃、赤,而冷色則以藍、白、綠、紫、黑為主。紅色代表熱情,見之令人激奮,因此在人們麵臨失敗,頹喪境地時時盡量為自己創造一個紅色世界。反之,若在人們滿腔怒火,心急如焚時,則應盡量避開紅色,以免火上加油。故患有高血壓和心髒血管疾病,應盡量不留戀紅色。黃色也屬於暖色但較弱,一般在心煩意亂時,在精神病患者麵前,不宜麵對黃色。草綠色或綠色屬於冷色,冷靜、平和。人們置於綠色環境中,脈博減慢,呼吸平穩,氣溫降低1~2攝氏度,頓覺心胸開闊情緒寧欣、極利於修身養性。難怪人們把醫院、療養場所建於綠山碧水之間,庭院布以花木草坪,室內四壁塗以淡綠,床前擺上盆景花卉。居室環境的色彩對兒童智力發育很有影響。淡黃、淺藍、嫩綠和橙色等比較鮮豔的色彩對提高兒童智力有正性效用,反之,暗色則為負性。另外,居室顏色還可有效地治療職業性疲勞。例如冶煉、司爐工人,每天接觸高溫烈火和奔騰的鐵水,滿目火辣的紅光。因此,大腦皮層長期保留著強烈興奮,極易發生疲勞。若在休息室或居室塗以冷色基調色彩如白、淺黃、淡綠等,則可驅除興奮,恢複心理緊張、消除疲勞。.還有紡織工人、醫護人員、科研人員,他們整天浸沉在白色海洋裏,不能不產生冷漠心理和疲勞狀態。因此,他們的居室宜塗以暖色。反之,若整天接觸五花十色的印染工、售貨員,其家庭居室最好塗以冷色。
(四)聲音與健康
聲音是什麼?它是物體因振動發生的聲波,經空氣傳播至耳,再經聽神經傳至大腦所產生的印象。聲音分兩種,即樂音(音樂)和噪音,樂音是指發音體的有規律的振動,聽之輕柔悅耳的聲音。噪音是指發音體的振動不規則,音強較大,聽之不和諧甚至刺耳的聲音。聲音的強度叫音強,一般以“分貝”來表示。對人最適宜的音強為15~35分貝,樂音則屬於這個範圍。一般比較安靜的住宅為50分貝。分貝高到70則令人煩躁不安,公共汔車或火車內分貝多在80~90之間,屬於噪音範圍。
1、音樂有利於身心健康
人類對聲音的反應是極微妙的,既不能耐受噪音,也難耐於一片寂寞。但是,由七個音符變化萬千的組合和排列,形成的樂章以及由人的聲帶和各種樂器所鳴奏的歌曲都構成了令人悅耳賞心的音樂寶庫。不論在家庭或工廠、在天空或海洋,音樂已成為男女老幼的精神享受。它可以令人發泄情懷、心情激蕩、樂以忘憂、奮發向上。它的節奏可使沉重的腳步得以輕鬆;它的旋律可使人忘卻悲傷與疲勞。據科學家研究結果,音樂不但對人類如此友好,還可使植物的生長加快,使乳牛增加泌乳童。但是歸根結底,音樂是人類為了自己創造的。它的魅力在於沁人心肺,重新塑造人的情感和生活。例如,當人們聽到莫紮特的《搖籃曲》時,會悄然悠悠入睡;聽到穀建芬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時,則頓覺人間充滿歡樂和愛情。當然一聽到洗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和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時,人們會意氣風發,同仇敵愾,頓時喚起愛國主義激情。可是,聽一聽華彥鈞的《二泉映月》二胡獨意曲,則又重現人間的悲歌和不平,令人向往美好的未來。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說明音樂與人的魚水關係麼。
音樂的魅力尚不止於此,它對人類疾病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近代醫學已在“音樂療法”方麵做出功績。音樂本身可做為人體生理和心理上的良性刺激,調節人體的激素汁泌,血液循環和胃腸蠕動等,達到生理和心理平衡。從而預防和治療一些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神經機能障礙等疾病。
2、噪音不利於身心健康噪音(聲)是指那些音強在70分貝以上,聽之令人煩躁不安,甚至會影響人體生理或心理健康的聲音,多見的是工業和交通的噪音。
短暫性的噪音刺激,可使人心煩意亂,煩惱易怒。長期接受噪音,可直接造成聽覺器官的損害,如內耳退行性改變或重聽、耳聾。科學家們還發覺噪音會通過神經係統危害視覺功能,發生視野障礙,影響辨色力,損害眼球運動平衡。另外,噪音是一種惡性刺激,長期作用於中樞大腦皮質,可引起興奮與抑製過程失衡,並可累及植物神經係統,產生頭痛、眩暈、耳鳴、心悸、失眠、全身無力等症狀,嚴重者可引起精神障礙、血壓升高、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等症。還可引起潰瘍病。最近有人提出,噪音可影響人體新陳代謝,特別是增加水溶性維生素B1、B2、B6和維生素C的消耗量。
因此,在噪音區,除采用必要措施,減少或消除工業和交通的噪音汙染外,並應對噪音環境中的工作人員增配防護用具,補給維生素B、C片劑以及吃些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
除了工業和交通噪音外,家庭噪音也不可忽視,特別是以兒童和老人為重點。
當前,隨著各種家用電器進入千家萬戶,所帶來各種危害,包括噪音,絕不可等閑視之。據統計,電視機和收錄機的噪音有的可達60~80分貝;洗衣機為40~70分貝;電冰箱為30~50分貝。國家明文規定,居民區環境噪音白天應不超出50分貝,夜間應低於45分貝。不然會影響兒童和老人的聽力和視力以及兒童的智力發育和身心健康。也會影響人們的睡眠。
(五)負離子與健康
負離子是存在於空氣中的一種帶負電荷的氣體離子。它是來自陽光中紫外線、宇宙線以及土壤和水中微量放射性物質等的輻射作用和空中的雷電作用,使空氣不斷產生電離而形成的負電荷離子。
當你漫步在波濤洶湧的濱海區;置身於從天而降、水花飛瀉的瀑布前;臥於枝葉翠綠、姹紫嫣紅的花圃間或跋涉於茂密蔥鬱的森林中時,你會感覺到心胸開闊、精神振奮,如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樣的忘我歡快,這就是負離子對人類的無私奉獻。反之,若居住在人口稠密、煙囪林立、高樓疊起的城市或廠區,以及處於通風不良、環境窄小的環境裏,負離子雖然存在,但含量極微。據統計,城市室內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含有負離子40~50個;戶外約有180~200個;公園裏可達400~600個:郊區田野可增至600~1500個;海濱可達15000~20000個;瀑市區和山穀中為20000多個,而森林中的負離子每立方厘米含量可達1~10萬個。當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少於25個時,人們會感到疲倦無力,生理活動受限。若負離子濃度陡然下降,人們會出現頭痛、頭昏、胸骨痛及關節疼等症狀。而負離子濃度增加到每立方厘米1萬~10萬時,則人體各種生理功能皆將非常活躍,因為負離子經鼻腔吸入肺泡後,可隨血液循環到達身體組織細胞,加快其新陳代謝功能和提高免疫力。尤其是負離子還有增加紅血球和血紅蛋白作用。使血壓穩定,血運良好。
(六)室內小環境與健康
上麵談到的幾項環境與健康問題多側重於戶外方麵。實際上人們一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是生活在室內環境中,包括廠房、工作間、車間、居室、教室等,故室內環境如何,對健康影響尤為重要。一般室內汙染源有四種。
1、揮發性有機物
迄今為止,在室內空氣中可檢出307種揮發性有機物。有的間接來自戶外,如位於化工廠、冶煉廠、油漆廠、水泥廠和交通幹線旁的住宅、學校或工作間,室內會有多種有機物存在。除此以外,室內建築材料、裝飾品、家具衣物、化妝品、燃具等,皆可釋放一些有機物。其中甲醛占首位,苯及甲苯次之。它們的允許濃度分別為130微克/立方米及30微克/立方米。若兩項超出此濃度,輕則危害眼、咽鼻腔粘膜以及暴露的皮膚部位,重則引起頭痛和植物神經失調。並已證實,苯與甲醛對人體有致癌作用。
2、商品汙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上升和追求,化妝品、清潔劑、殺蟲劑、油漆、塗料、除味劑、衣櫃中的樟腦球、家具、皮革上光劑等都是用錢賣來的“毒物”,嚴重的汙染室內,不注意通風將會使人們中毒。
3、建築材料汙染
現代家庭普遍進行裝修,買進化纖地毯、絕緣物品、隔熱建材等這些材料不斷向室內釋放出多種有毒化學物,其中最為有害的是甲醛和氡汙染。氡是建材、自來水和煤氣中所含放射性元素——鐳蛻變而成。氡與肺癌的發病有關。預防的主要辦法是室內通風換氣。
4、人體排出的化學物質汙染
研究發現,人們長時間在室內,自身排出的各種化學物質的濃度會逐漸增高。人呼氣可排出25種毒物,室內空氣常見11種毒物高於室外。因此,提倡戶外活動,室內一定要通風換氣。
現代室內的密閉程度越來越高,室內汙染日益加劇,室內空氣汙染已經成為現代人們不容忽視的特大問題,也是當今健康的大敵。目前,各國都提倡戶外活動,慎用化學物品,樹立健康生活的新觀念、新時尚。特別提醒臥室一定保持無汙染,有排氣換氣措施,確保人們的健康。
室內汙染的預防措施如下:
1、創建幽雅的居室人有一半多的時間是在居室內度過的,離退休老人在居室時間更長,所以居室幽雅關係到每個人的身心健康。①居室的光線宜柔和明亮。如果室內昏暗,會給人以壓抑感、孤獨感,使人精神萎靡,易疲勞。相反,如光線柔和、明亮,會使人感到心情舒暢,精神振奮。一般10多平方米的居室內,安裝40瓦日光燈照明,再裝一盞25瓦的白熾燈,這樣晚間室內光線就會接近白天的亮度。晚上寫字可用25瓦的台燈,置以淺綠色燈罩,有利於保護眼睛。老人的床頭上方裝上壁燈,以淺藍色為好。長期臥床的慢性病人,尤其是重病人室內,應通宵亮一盞光線柔和的照明燈,有利病人隨時拿取物品和觀察病情。②居室的顏色。居室不同的顏色,會對人情緒和心理活動長期產生不同影響。除可使人產生冷暖、明暗等感覺外,還能產生興奮、煩躁、輕鬆、安定、緊張、憂鬱等心理效果。居室牆壁可刷成偏暖的米黃或桔黃顏色,使人安定平和。窗簾顏色按四季更換,冬天用淺紅或淺黃,使人感到溫暖;夏季用淺綠或淺藍色,給人以涼爽感。室內牆壁可掛山水蟲鳥風景畫,書櫥盡量不放在臥室,以防因樟腦球、油漆等物汙染臥室空氣,臥室內最多放一盆龜背竹花(此花夜間能放出氧氣),書櫥上可擺放一盆吊蘭,案頭上擺放造型優美的盆景。
居室盡量使人感覺到清新、幽靜,臨街窗戶要密封,防嗓音和灰塵進入。
2、創造屆室良好的衛生條件居室衛生的好壞,與全家人的健康更是休戚相關。條件優良的居室,應當有適宜的微小氣候,陽光充足、照明良好、空氣清新、安靜整潔。室內氣溫、濕度、氣流、輻射、粉塵濃度等都要合乎標準。溫度夏季以2℃左右,冬季18~20℃左右。晝夜氣溫變化最好不超過4一6℃。空調製冷不要連續時間過長。溫度舒適的範圍,隨氣溫的高低而定,一般室溫在18~20℃時相對濕度以60%為宜,夏季室內濕度不高於70%,冬季最好不低於35%。室內濕度過高、過低對人體部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濕度過大,冬天可感到寒冷;夏天不利於人體汗液的揮發散熱。濕度過低會使人口、鼻、氣管及咽部粘膜幹燥、毛細血管易破裂出血,還會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氣流對室內氣體的交換和對人的舒適感影響很大,可增強體溫的調節,可在廚房安裝向外抽吸的排風扇,每天借做飯做菜時打開使廚房、室內均得到一次換氣。居室空氣汙染來源:①人體皮膚、器官、衣服鞋襪、被褥及汙穢物品等發出的各種不良氣味;②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增加;③人在呼吸、咳嗽、打噴嚏和生活活動帶入空氣中的微生物和灰塵;④生活活動中產生的有毒物質汙染空氣,如煤爐燃燒不完全時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
為保證居室清潔,每天應將外衣、鞋帽等汙染物不帶進居室。常用濕抹布拭除容易落塵的地方。還應勤換、勤曬被褥、衣服。應經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最少早晚各一次,每次15~20分鍾以上。對居室要定期消毒,每周1~2次,用食醋蒸熏,或乳酸蒸熏,或安裝負氧離子發生器,使空氣得以淨化。室內陽光要充足。防止看電視視神經疲勞,可在坐位背後安裝一個綠燈。
(七)空氣與健康
陽光、水、空氣是人類生存的三大前提條件。陽光與健康的關係,前麵已有記述,現在談一下空氣與健康問題。
人類的生命活動,一時一刻也離不開空氣。通過呼吸運動從空氣中吸入必需的氧,呼出廢氣二氧化碳,借以維持人類正常的新陳代謝。通常一個成年人每天要進行2萬多次呼吸,吸入空氣有一萬公升左右。正常情況下,由於空氣隨時流動,其比較穩定。其中含氮7809%,氧2095%,氟0.93%。二氧化碳002%。當今,工業和交通迅速發展,城市高樓林立,人口密集,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和機動車產生的尾氣以及高樓室內煤氣燃料和家庭的廢氣等往往集中存在,短時難以消散,因而形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比碳、二氧化氮、飄塵、粉塵、碳氫化合物、油霧等一次汙染物以及由這些一次汙染物因光、化學作用而來的臭氧、乙醛、三氧化硫、光化學煙霧等二次汙染物。這些汙染源可分別引起呼吸道、循環和神經係統的急慢性中事窮件和致癌作用。特別是近來發生的全球性環保事件,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粉塵的冷化效應以及臭氧層的破壞等,皆與大氣被汙染有關。這一影響宇宙生態平衡和人類生存的大問題,已引起全世界人民的關注。關於防護大氣汙染的措施,不外下列幾方麵:①工業布局要統籌兼顧、合理布局,使之做到大分散、小集中,城鄉結合,工農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②山野造林,庭院綠化,使植物發揮其過濾毒物淨化空氣作用。③改變燃料組成和燃燒方式,以達到節約燃料,少排廢氣的目的。采用區域供暖和除塵措施,降低空氣中粉塵和煙霧排放量。④綜合利用廢氣和粉塵,變廢為寶,化害為利以最積極的防護措施。
(八)水與健康
水是除陽光、空氣之外的人類生存三大自然要素之一。水孕育了生命。一般來說,嬰幼兒體內水分占體重的70%,成年婦女占52%,成年男性占61%。一個成年人每天約需兩千克的水才能維持正常生存,如果缺水數日內就會死亡。
地球表麵的3/4為水的海洋所覆蓋,所以水是人類重要的外環境之一。同樣水也是人類內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水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介質。人的機體需要不斷地從外界吸取水分和養份既要通過水把各種營養物質輸送到機體各部去,又要通過水把代謝產物排出體外。而且水中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若水質不良,或中途被汙染,其對健康後果可想而知。
天然水是無色、無臭、無味且透明的。例如一條河流,從發源地開始就是如此。但流過漫長的河道,流經大大小小的工廠區和村鎮,彙集四麵八方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後,使本來清澈的河水增加了大量的病原體,化學物質和懸浮物,河水已受到嚴重汙染。汙染原因有自然的和人為的兩方麵。汙染的水是絕對不能飲用的。如果未經衛生處理的汙染水被人們飲用,根據汙染情況,①可發生由病毒、細菌、寄生蟲、昆蟲汙染而引起的各種疾病。②可由水中所含的有毒金屬而引起急慢性中毒。③可由於水中所含致癌物質引起癌症。當然,應用這些汙染水也會影響工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水質衛生防護原則:
1、防止水源一般性汙染:首先要預防腸道傳染病等的發生和流行,搞好環境衛生,進行飲水的淨化和消毒。
2、防止水源被工業廢水汙染:首先搞好工業布局,將排放工業廢水的工廠建於水源的下遊。其次在工業工藝中盡可能使汙染物消滅在生產過程中,少排或不排出廢水於廠外,再次是進行工業廢水的綜合利用和回收處理,變廢為寶。
睡眠與保健
(一)睡眠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中,生活、學習、工作極大地加快了競爭節奏,而且伴隨著改革開放,各種新生事物的層出不窮,造成我們的生活工作更繁忙更緊張,總覺得時間不夠,必然要擠占睡眠休息時間,如何科學地安排好休息和睡眠,為工作和學習創造條件成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們平時都會認為睡眠重要,但在行動上多數人根本做不到按時睡眠,常常是時至三更四更才入睡,第二天帶著滿眼血絲上班,天長日久嚴重影響了體質和工作。
據有關資料介紹,國外的部分員工四點鍾前後就起床工作,上班後一直忙到晚上八九點鍾才休息,減除吃飯、辦家務事時間外,一天隻能睡眠五六個小時。這樣日積月累,周而複始,很多人因此生病乃至最後死亡。國外的衛生及社會界稱這種現象為“過勞症”,近代醫學專家從眾多的實死病例中發現,不僅在過勞發病期間有摔死的,就連從未就醫的健康人也有猝死的,占總猝死者18.3%,毋庸置疑,這就是不尊重人體內在規律的後果。它警告人們在維護自然界生態平衡的同時,更要維護人們自身生理的“生態平衡”。為此日本等發達國家都注重避免“過勞症”的再現,大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國《防疫》在健康生活方式調查中,發現很多人既注重競爭與工作,也注重休息,保證睡眠。在全國6596的調查對象中,有59%的人睡眠達7~8小時,還有10%的人睡眠達9小時。《防疫》把這種結果作為值得稱讚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在全國大力推廣提倡。
(二)睡眠的時間要求
世界各國的“睡眠專家”常對“人需要睡多久”爭論不休。有的認為每天睡5~6小時,有的主張每天6~7小時有益健康,還有的建議想睡則睡為佳……澳大利亞健康學家唐戈博士進行的一項長達15年的專題研究證實:睡眠不存在考驗什麼時間的常數。睡眠時間之長短“因人而異”,與生活習慣、身體素質從事職業乃至遺傳等多種因素關係密切。
唐戈在研究中曾對巴西的穿經赤道線的毛拉地區土著部落人進行過實地考察。他發現,由於該地區一年四季悶熱異常,夜間難以入眠,因而該部落百年來一直保持著每人每天僅睡4小時的睡眠習慣,但他們在白天並沒有顯出倦意或睡意,這是因為“習慣成自然”,他們體內的生物鍾早已被恰當地調整過來了。
唐戈還發現住在阿拉斯加的某些部落的因紐特人,經常每天要睡11小時以上,達不到此“睡眠長度”白天就會無精打采,嗬欠不斷。唐戈分析說,該地區一年的大部分時間晝夜“連綿”,特殊的自然環境造成他們貪睡的習慣。這是數代人造成的生物鍾固定的“`睡眠節律”,要想改變是極其困難的。
唐戈還拜訪了一位創造連續六晝夜不睡的“世界紀錄”的阿根廷人,他打破了被過去科學家認為人連續不睡100小時的人必發生精神失常的診斷,而此人的父、叔、兒子也都是“不眠高手”,常連續3~4晝夜不睡,在白天照樣精神飽滿地工作。
上述例子帶有特殊性,但專家較一致的觀點是,“人該睡多久”實際上無實際意義,一切還是“順其自然”為好,有其價值的是如何提高睡眠質量,為此近幾年專家們提出了“睡眠效率”的新概念。認為睡眠是否夠充足,不決定於睡眠時間的長短,而取決於睡眠質量的好環。對睡眠質望的評價一是早晨起床有無疲勞感、精力是否充沛、能否心神專注地工作,這是一個通過自我感覺進行測定的指標。計算睡眠效率值,計算公式為:睡眠效率值:(實際睡眠時間+上床至起床的總時間)×100%,如果睡眠效率值在90%以上說明睡眠良好;90(fo~80%為睡眠正常或偶而失眠;80%~70%為一級睡眠障礙;70%~60Ok為二級睡眠障礙;……40%~300%為五級睡眠障礙。確定自己要睡眠多少時間為好?可以將第一、二項測定指標(自我感覺與效率值)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判斷。這就提示我們要保證睡眠質量,必須養成好的睡眠習慣和良好的睡眠環境。多年來一致認為成年人的睡眠需要量平均為7~8小時。正常人睡眠類型有三種,一是“長睡者”,每天9小時以上;“短睡者”每天6小時以下;“中睡者”每天7.5小時。科學家分析,短和長睡者大約占5%;90%的人是“中睡者”。在美國出版的《人類睡眠及其障礙》一書中,舉出著名短睡者有拿破侖、愛迪生、周恩來等,著名長睡者有愛因斯坦等。還舉一位70歲的健康老婦,多年每日隻睡2小時,還有一種人,稱為“變睡者”,在一般情況下他們隻需短睡,而在緊張時則需長睡。
一般被人們肯定的是夜間睡眠合乎生物鍾規律。康奈爾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馬斯在美國的伊斯曼柯達公司、百事可樂公司以及西格拉姆公司成功他說服人們相信午睡療法,重視午睡的重要性。他到香港舉辦“快節奏生活中的午睡”研討會,吸引了許多聽眾,課堂擠得滿滿的。他鼓勵那些超負荷工作的老板、經理們午飯後關上辦公室的門,鎖上電話,小睡40分鍾。聯邦航空局以前是禁止航班飛行員在駕駛艙睡覺的,現在允許長途飛行的機務人員“輪流小睡”。IBM公司現在正鼓勵駐17個亞洲國家的經理們像對工間喝咖啡休息那樣對待午睡。IBM公司現在駐悉尼的管理開發部主任傑裏·基說:我們希望IBM公司的經理們知道午睡的重要性。中國對於睡的認識和習慣各地不一樣,南方普遍按排午睡而且多數堅持常年不懈,北方隻有少數人進行午睡,多數人午飯後打撲克、玩麻將,常常下午工作時效率不高,開會時睡覺。
總之,睡眠長短以自身感覺良好為標準。睡眠不足固然不好,但睡眠過量往往使腦子昏昏沉沉,有損身心健康,有礙於學習和工作。睡眠要按自己的生物鍾養成習慣,要確保午睡和睡眠質量。
(三)睡眠的姿勢
人們睡眠常常隻求舒適和睡熟,很少講究睡的姿勢。其實它與人的睡眠質量、體型和容貌有很大關係。正常的睡眠姿勢為仰臥、側臥和俯臥。過去人們認為側臥最好,但實驗證明,側臥容易形成一側吞咽的習慣。這是因為人在睡眠中每小時平均吞咽唾液約15次。如果側臥,久而久之,使會咽一側頜骨受壓,發育不良,而形成臉部不對稱的畸形。最好的姿勢為仰臥,兩手順身體自然放下,使全身筋骨、肌肉舒展和輕鬆自如。
俗話說“臥如弓”,就是指側臥的姿勢。側臥時身體的脊柱略向前彎曲,四肢可以放在比較舒適的位置,全身的肌肉能達到比較滿意的放鬆目的。一般來說,右側臥位比左側臥位更好。因為心髒是在左邊的位置,胃腸道的開口都在右側,肝髒也處於右側的低位上,右側臥的姿勢,可使心髒的受壓小,有利於血液的搏出,胃腸道的食物通行無阻,肝髒可以得到比較豐富的血液。所以右側臥位對血液循環、消化、吸收、解毒和抗病等多方麵部有利。
對病人或孕婦,就不能強求睡眠姿勢。如嚴重心髒病人伴心力衰竭時,就隻能采取半臥位或半坐位。對孕婦隨著懷孕月數的增加,就逐漸不宜采用仰臥位,以左側臥為好。
不管那種臥勢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入睡後根據受壓部位不適要隨時調整臥勢,以睡得舒服、睡的深實為準。
國外醫學專家對夫妻睡眠提出新的看法,認為夫妻分室分床有利健康,主要是因為一天的緊張工作後,大腦和身體都比較疲勞,需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徹底休息一下,以恢複一天來的疲勞,另外也可減少性生活次數,使夫妻更恩愛,更有益健康。
為保證睡眠質量,睡的舒服,除選擇比較好的臥姿以外,更為重要的是每天能確保睡在床上保證自由自在,可隨意翻動不會落床,不致發生不必要的碰撞,這樣可使夜間不致經常醒來,真正獲得徹底休息,這就要求每人睡的床一定要長、寬度夠大,也就是有人提倡的,單人為什麼睡在雙人床,三人床上。這種情況在國外比較普遍。
(四)睡眠的方向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磁場能夠影響人體的正常功能。地磁場是南北方向的,所以人們睡眠的方向也以南北方向為好。這樣睡勢順應了地球磁力線的作用力,人體的各項生理功能能得到更好的調整,有利於加強睡眠的深度、質量,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長期下去還可增進食欲和增強身體各髒器的功能。
在武漢做過對腦血栓形成患者床鋪擺設方向的調查,對頭北腳南床鋪上睡覺的老人,其腦血栓形成發病數要高,這可能與地球磁場有關。所以建議老年人的床鋪以頭西腳東為好。
(五)枕頭的選擇
都說“高枕無憂”,實際並非如此。枕頭要比較鬆軟,高矮適當。一般兒童枕高7~8cm,成人枕高10~15cm,以達到麵部、額下和頸部肌肉能充分放鬆為宜。枕頭過高,頸椎屈曲太甚,容易發生頸椎病,引起頭頸病,並且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係統的功能,還會不同程度影響到呼吸的暢通,出現咽喉部幹燥、疼痛等。枕頭較低,除了可以避免以上缺點外,還可以防止臉部皮膚過早出現皺紋和雙下巴。
枕頭的高度與每個人的胖瘦、肩的寬窄、頸的長短以及年齡有關,以舒適為宜,沒有固定標準。因此選擇合適自己的枕頭確實重要。
一般患有高血壓、肺氣腫、高顱壓、哮喘的病人,需要睡高枕;患有低血壓、休克、低顱壓、貧血的病人,則需要低枕。
(六)臥具的選擇
1、被褥的選擇理想被窩的條件應該是:溫度維持在32~34℃,超過35℃易引起發汗;相對濕度要相當於500k~600k。溫度、濕度不合適都可引起睡眠不穩定,翻身不斷。對被窩的具體要求:
(1)勤曬被褥,防真菌、細菌在潮濕的被褥上生長繁殖,刺激皮膚引起瘙癢。
(2)選用吸水性強、柔軟的棉布製作被裏、褥麵,不宜用化纖和絲織品。被胎、褥胎選用羽毛、絲錦,吸水性能差,不如棉花好,棉花有利於維持被窩內溫濕度,而且無不良反應。
(3)被子厚薄要根據當地氣候、季節加以調整更換,不要一年四季都用一套被子。合適的被子以蓋上後覺醒狀態下不出汗,手腳不感到發冷,無壓迫感,四周不漏風為宜。
(4)室內溫度最好保待在20~22℃,相對濕度為75%左右。達不到要進行調整,一般室內都比較幹燥,可睡前將浴巾沾濕掛起,為保持呼吸道不易被感染,可適當加入點抗生素在水內,再將浴巾沾濕。睡眠時頭一定要露在被外。
(5)睡眠應穿襯衣襯褥,不要脫光衣服,這樣可對溫濕度具有一定緩衝作用,並可避免由於掉被、到廁所時遭到冷空氣的突然襲擊,對穩定睡眠大有好處。
(6)雙人床合睡時,各人單用自己的被為佳,以防翻身,起動不影響別人睡眠。
2、床的選擇為使睡臥舒適,床一定要配好。確保對健康有益。床墊過軟對脊柱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天長日久會使腰背肌產生勞損而疼痛,或使原有勞損、有病變的部位症狀加重。所以床墊一定要有一定硬度以保持脊柱的正直、維持正常生理弧度,是預防和治療腰肌腰背勞損的重要措施之一。床的種類很多,款式變化萬千,但一定要軟硬合適,保持脊柱基本上處在正常的生理狀態為首選,硬床上要鋪以較厚的軟墊,以免影響睡眠。床離地高度適合,防墜床受傷,床長要根據本人身材高矮而走,克服一般床部比較小的缺點。
孩子宜獨睡單床。一般三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已開始形成,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從這時候起給孩子鋪張小床,在牆上貼幾幅畫,選擇孩子喜愛的玩具、漂亮的床單及高低適宜的枕頭,營造優美的環境,訓練孩子單獨睡眠,讓他逐漸適應。
(七)睡前要注意的事項
1、睡前不宜喝咖啡、濃茶,抽煙喝酒,以防神經興奮。
2、睡前不宜食用油性大、難消化的東西,以免影響睡眠。
3、睡前不宜作激烈活動、娛樂遊戲等。
4、上床要拋開一切雜念,靜心休息。也可想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想著想著,便不知不覺地入睡。
5、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不僅可以清除口腔積物並且有利於保護牙齒,對安靜入睡大有幫助。
6、燙腳是一種保健措施,有如下好處:
(1)足底有豐富的神經和穴位,經常燙腳可反射刺激神經和穴位,促進中樞神經的平衡和調節,強健腦細胞、預防腦萎縮。
(2)經常燙腳不僅養護雙腳,並且可保健下肢,具有抗衰老防病益壽之功效。
(3)燙腳可加強末梢血管血液循環,防止腳的供血不足。
(們足處於人體下端,一天的站立容易出現足部腫脹,經常燙腳可消腫化瘀,促進靜脈回流。
7、梳頭:睡前梳頭,梳到頭皮發紅、發熱,這樣可以疏通頭部血液,起到改善頭皮血循環的作用,得以早入夢鄉。
8、睡前飲少量開水或牛奶,能幫助度過一個安靜的夜晚。對老年人可以減少血液粘滯度,防腦梗塞。
9、開窗:即使是冷天,臨睡前也要開一會兒窗戶,增加新鮮空氣,排除室內汙濁空氣,確保睡眠質量。
(八)介紹一種“法林一葉-催眠功”
1、盤腿靜坐,頭正身直,舌抵上齶,雙目輕閉,全身放鬆,雙手交叉,自然放於臍下,自然呼吸,意守下丹田。如此靜坐10至30分鍾,坐時須忘卻一切。
2、然後帶功按摩,手法宜輕鬆柔軟慢。十指幹梳頭,由前向後梳7~28次;幹洗臉,輕輕用雙手上下洗7~28次;雙手輕旋揉耳垂後至風池之間7~28次;按摩內關、神門各7~28次;由肩向手摩動7次;按壓足三裏7~28次;三陰交7~28次;搓太衝7~28次;最後搓湧泉81次。
3、然後躺下來,按照個人習慣,怎樣舒服怎樣躺。同時默念:“很快入睡,進入夢境。”全身盡量放鬆,什麼都不想,用綿綿若存的自然呼吸,把意念送至湧泉,直至睡著為止。
4、練此功治失眠,待失眠治愈後仍堅持練下去,其功效受用無窮。早上醒來,雙足互相蹬搓,並把意念收回下丹田,然後起床。
(九)養成科學睡眠習慣
醫學家及養生學家曾提出許多有益的睡眠方法,歸納起來有十宜十忌:
1、入睡宜室靜燈暗,忌高燭喧嘩。
2、飯後宜小勞,忌飽後即臥。
3、晚飯宜適量,忌過饑過飽。
4、神宜寧靜,忌躁動不寧。
5、睡宜右側,忌俯、坐睡。
6、枕宜適中,忌過高過低。
7、睡宜露首,忌蒙頭大睡。
8、睡宜避風,忌貪涼。
9、醒後過會兒再動,忌立即下床。
10、按時起床,忌懶睡。
性生活與保健
有些地區在忙於掃除“丈盲”、“潔盲”、“科盲”和“衛生盲”的同時、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性盲”,亟待解決。孔子說過:“食、色,性也。”魯迅也說過:“性欲是保存後裔,保存永久生命的筍。飲食並非罪惡,並非不淨;性交也並非罪惡,並非不淨,它是人類的自然屬性之一。隻是在文明社會裏,性欲的滿足是以配偶的互愛為前提;是完全符合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規範。”可是,今天的大部分中、老年人,一提起“性”立即視之為禁區,諱莫如深,或者斥之以淫,不堪啟齒。這可能與尚未解脫幾千年來的封建禮教思想的禁錮有關。另有一部分青、少年,一談到“性”問題則滿不在乎,並為“性解放”和“性自由”大唱讚歌。這可能跟年輕人的性無知和好奇心理,容易遭受反動的性思潮侵襲有關。總之,掃除“性盲”工作,急不可待。應將科學的性知識灌輸給人們,要從家庭、學校入手,開展性教育活動。應積極打破人們頭腦中舊禮教觀念的束縛並阻止反動性思潮的泛濫。本文試圖提出一些有關性知識論點,以利於更新人們的性觀念。
(一)什麼是性生活
一般認為性生活就是“性交”。這種認識不全算錯,但卻有些片麵性。人類性生活之所以有別於動物,在於除了具備為了繁衍後代而有的性交本能(生物自然屬性)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人類特有的社會屬性。即人類性生活是一種性愛和情愛、生理和心理相融合的社會活動。嚴格說來,人類的性生活應擁有三個特征。
1、廣泛性與必要性眾所周知,人人都是性生活的產物,人人也都有參與和體驗性生活的權利。性欲是人類和動物的自然屬性,有了它,才可以順利地完成繁殖後代的曆史使命。
2、持續性和多樣化人類自嬰兒開始即萌發了性意識。其後人生的各個階段,都與不同程度的性要求和性行為結伴而行,往往持續終生。人類的性生活雖以達到“性交”的最後目的而告終,但為達此目的,絕不會象動物那樣粗暴簡捷,隻為滿足單方性欲而後快。人類在性生活過程中往往充滿了柔情和欣慰,既是男女雙方生理和心理上的交融,又是行動上的和諧與情感上的共享。一般來說,人們的性生活方式和姿勢以及性生活的質堡都具有多樣性。
3、隱秘性和社會性在當今社會裏,根據人們的心理和環境條件,其性生活具有絕對的隱秘性和相對的社會規範性。因為人類有社會化屬性,其性生活當然是社會生活範疇的一部分。一定要將其置於社會規範和人們意誌製約之下,方可穩定家庭和社會秩序。
看來,人類向往的健康而美滿的性生活,應該是人類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性愛和情愛相互微妙融合的結果。
(三)怎樣獲得健康的性生活
婚後的男女及其子女是組成家庭的基本成員,家庭是社會的組織細胞,千萬個幸福的家庭的存在是促進和維護社會安寧進步的重要因素。構成家庭幸福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條件很多,其中有一個人們不願公開提起的而實際卻很重要的條件就是夫妻間的健康性生活。我們不妨從下麵幾點談起。
1、掌握有關性生活的基本生理、解剖知識現代科學認為,從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三方麵看來,一個健康人應該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男女兩性概不例外。男女在生理學上的差別就是“性”,在心理學上的差別就是“性別”,而在社會學上的差別則是“性角色”。男女間的性生活就是在這三種差別關係中相互穿插、交融,體現為性愛和情愛的微妙結合的生活情趣。
(1)性的差別是指性染色體、性腺、性器官、性激素和第二性征等男女生理學、解剖學和遺傳學的不同方麵。
(2)性別差異是指男女兩性在心理學方麵的差別.主要表現在性格、感覺、氣質、智力和感情等方麵。
(3)性角色差異是指男女兩性在社會行為模式方麵,如家庭與職業崗位分工角色有所不同。但是,以上提到的自然形成的多種男女差別絕不影響男女在教育上、政治上、就業方麵和人格方麵享有平等權利。當然也不會妨礙男女在性生活中共享愛與被愛的自主權利。
2、了解有關性生活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特點動物的性行為之所以有別於人類,在於前者完全是為:了繁衍後代的本能反應,而人類不僅具有動物的生理本能性性行為之外,還有比較複雜的性心理活動,即性愛與情愛相結合的性生活。人類的性生活更著重於性生活的質量。
(1)男性在性生活中表現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來自生殖器官、視覺、聽覺和皮膚的刺激,在大腦皮層的調節下,激發性興奮,首先集中於男性外生殖器上,表現為陰莖勃起,隨及出現全身性反應,如心率加快、呼吸短促、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等。當興奮進入高潮時,則有尿道腺液流出,整套生殖器官發生強烈不自主的收縮而射精。射精完畢,陰莖開始萎縮,這就是男性性活動的興奮、高亢、射精和消退的四個過程。其高潮期僅有幾秒鍾。這一全部過程的實現絕非單一的生理反應,而是含有大腦皮質細胞參與的複雜的心理活動。其中包括男女雙方肉體的和精神的、性欲的和愛情的高度欣快、和諧和享受。
(2)女性在性生活中表現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女性在性生活中也表現為與男性類似的四個過程,即興奮、平台、高潮和消退期。女性在興奮期內可出現心率快、肌緊張、生殖器官充血導致陰道分泌物增多、大小陰唇腫脹發赤,同時乳頭乳暈變突起。到了平台期,陰道上部擴張,下部腫脹變窄、陰蒂挺起。性高潮期則出現呼吸加快、陰道下部和子宮有節律收縮、心率、血壓增高。由陰蒂開始產生一種特殊快感,漸而波及全身。高潮期後則步人消退期。與男性不同處在於女性的興奮期來的較慢、高潮期持續較長、消退期也較緩慢,對此,男性應予充分認識並予有意識地關注。在性生活中應注意在性交前的愛撫、性交活動中的輕柔、體貼,以及射精後的溫情、撫慰,以期達到裏女和諧同步,樂趣共享。切忌男性一味為了滿足私欲而簡單粗暴行事。同樣,女性的性生活也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相結合的活動。期待與男性共同擁有健康的身體和舒適的環境為物質條件,並且具備性情愉快、互敬互愛和性欲同步的心理基礎。
(八)夫妻間避免不正常的房事
夫妻之間有害的性交行為除了會影響雙方身體健康,而且還會給雙方的心理造成傷害,其不正常的性行為大致為:
1、帶病強行房事是大忌:身體有了病,還想圖一時痛快。勉強行事,結果必然使病情加重,有害健康。
2、房事時間太長:為了提高興奮和快感,有意將房事拖得很長,甚而達1~2小時,使男女生殖器官長時間處在充血狀態,長久下去必然使前列腺增生發炎、出現月經不調、下腹脹痛、附件炎、盆腔炎等。
3、中斷房事:為避孕,在性交達到高潮時,突然中斷,體外射精,使精囊沒有完全排空,人會覺得不平靜,雙方達不到盡興,久而久之會引起陽萎、前列腺病、情緒不振、性冷淡,出現夫妻感情不和。
4、房事環境不佳:雙方為圖一時方便,沒有將行房事的地點選好,性交時雙方心情都處在緊張狀態,達不到雙方的滿意,易誘發心髒病、高血壓的發生。
5、房事太頻:由於工作輕閑和受黃毒的影響,夫妻長期浸泡在小家庭的性愛當中,頻繁的房事,使雙方長期精疲力竭,有害身體。
6、夫妻一方生殖器患病,當生殖器一方患病時,一定要等待病好後再行房事,尤其發現患有性病,一定不要房事,防止傳染給對方。
7、生殖器官不潔進行房事。夫妻進行性行為都應該在洗過生殖器官後進行,防止造成雙方生殖器感染,或尿路感染,尤其是夏季,天氣很熱,細菌繁殖很快,陰部最易汙染,更應注意。最好的辦法是常換短褲和洗澡。
8、月經期性生活:月經期部分子宮內膜破裂剝落,有些血管也開放暴露,生殖器官或全身情況都表現為抵抗力低下,如果進行性行為,容易誘發生殖器感染或全身感染,並能增加月經的經血量,延長行經期和加重經期不適症狀。
(九)夫妻性生活注意事項
1、妊娠期:妊娠期頭三個月、臨產前1~2個月,不宜過性生活,防止在性衝動時子宮收縮,導致流產或早產。這個階段女方腹部不能受壓。
2、產褥期:通常是指分娩後56天內,子宮等生殖器官逐漸複原,抵抗力低下,生殖道組織脆弱,易受到細菌感染及損傷,不能過性生活。
3、婚後懷孕:婚後至少3個月才可懷孕,此時性生活有了規律,新婚疲勞已經消除,工作和學習也進入正常,此時夫婦雙方身體趨於健康,心情愉快,此時懷孕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有益。
4、人工流產:人流術後必須注意外陰衛生,術後2周或出血尚未幹淨前禁止盆浴,術後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以免發生感染。
5、性吸引力:為保持性生活的美滿,夫婦雙方必須努力保持充分的性吸引力。怎麼做到這一點呢?
保持性別特征的風采。妻子要保持戀愛時的親切、熱情、溫柔、體貼、賢惠,注意裝飾自己的自然美與體態美。丈夫要有男子漢的溫良恭謙讓的風度,雙方都應在談吐、舉止、氣質、風度上注意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