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2回:治西涼二(1 / 2)

第0462回:治西涼二

議民製度?

自古以來,華夏都是上麵動動嘴,底下跑斷腿,官大一級壓死人,唯權是從的政治態勢,簡稱官本位!

官本位,有許多弊端。

首先是權利太大,無人能遏製。

就算被查處了,或者被撤職了,甚至被處死了,那也是因為官職不夠高而已,就拿彭羽來說,在西涼之中,各地太守彭羽可以隨意更換,但誰能遏製住彭羽呢?

無人能遏製彭羽,所以在西涼之地彭羽的權利大到無邊!

反過來想彭羽麾下的這些太守郡守,亦是如此,隻要不觸怒彭羽,在其管轄的範圍內,權利也是大到無邊。

權勢太重,自己能治的人太多,能治自己的人太少,這必然導致媚上辱下的現象廣泛存在,也必然導致維權是從,一切聽從權利更大者的號令行事,不論上級的策略有如何重大失誤,下級隻能照辦,絕不敢有絲毫違背。

其次是滋生腐敗,無人能監督。

西涼之中,各地太守皆是彭羽任命,因這些太守乃是彭羽的心腹,所以就連顧雍、荀彧都覺得有些掣肘,不好插手各地事物。

換句話說就連顧雍、荀彧都無法起到監督的作用,何況他人乎?

而這些太守,因為擔任的時間並不長,雖然難免有些太守會以權謀私,做下一些貪贓枉法之事,但畢竟時間不長,而且膽子不大,倒也未出現大的問題。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批人的膽子必然越來越大,而他們又是彭羽的心腹,隨著時間的推移,隻會越來越受到彭羽的信任,所以更沒人能監督他們。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個必經之路,等到若幹年後,突然爆發出一件什麼大事引起彭羽注意的時候,彭羽所能做的無非就是抓幾個典型責罰或者斬殺而已,但這些也隻能稍稍控製於一時,因為後任的官員隨著時間的久遠又會如此,換句話說,隻能控製一時,無法製住了。

最後是人治天下,無人能議論。

無論官員清廉與否,始終是官說了算,至於百姓隻能服從,沒有任何的權利可言,隻能眼巴巴的期盼著本地父母官來一清官罷了。

可若是父母官不清廉反而貪贓枉法,魚肉百姓呢?

對於百姓而言,無任何辦法,甚至議論,談論的權利都沒有,如此百姓隻能將憤怒藏在心中,與高層之間離心離德,終有一日,但有風吹草動,這批百姓的怒火一定會爆發出來,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這樣才出現的。

有這樣幾個弊端,彭羽豈能視而不見,所以議民製度就此產生了。

何謂議民?

議民就是民,絕非官員,他是民眾之中享有話語權最大的人。

他是從各地的百姓之中,選出的出類拔萃或德高望重的民眾來擔任的一種榮譽封號。

在郡縣鄉裏亭中,分別稱呼為郡議民,縣議民,鄉議民以及“裏”“亭”合二為一的亭議民。

百戶之中選一人,是為亭議民。百亭議民中選其一,是為鄉議民。十鄉議民中選其一,是為縣議民。十縣議民中選其一,是為郡議民,而人數的比例當然是可以調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