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幼兒音樂聽覺的培養(1 / 2)

論幼兒音樂聽覺的培養

護花春泥

作者:彭鑫

[摘 要]聽覺訓練是培養音樂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人的聽覺從幼兒時期就已經飛速發展,所以從幼兒時期就應重視培養音樂聽覺的能力。音樂聽覺能力對幼兒音樂學習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從幼兒音樂聽覺的特點、重要性及培養途徑來討論幼兒音樂聽覺培養的重要地位和幼兒音樂聽覺培養的方法。以此來提高幼兒的音樂聽覺能力。

[關鍵詞]幼兒 音樂聽覺

簡單的說音樂聽覺培養就是音樂聽覺能力的培養。音樂聽覺培養主要是聽覺能力的培養“通過聽覺分辨樂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和聲、調式、曲式等樂音的有規律運動過程的特征,並進而感知、領會、想象、思考音樂藝術形象和思想內容等不同層次、不同範圍的聽覺能力稱之為音樂聽覺能力。”(王懿穎.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年,P14.)音樂聽覺培養就是培養對音的基本特征的聽辨,為的是培養對音樂的藝術性和內容的感知能力。

音樂審美教育是幼兒音樂教育的核心,主要包括音樂感受、音樂表達和音樂創造,其中音樂感受是音樂審美的基礎。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需要有一定的音樂聽覺培養得到。所以,幼兒音樂聽覺的培養是其他音樂能力培養的基礎。“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主要是一種通過音樂活動中的審美過程(認識美、體驗理解美、創造美的過程)來對兒童是施加影響的基本素質教育。”(黃瑾.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年,P124.)這說明音樂審美教育是音樂教育的根本核心。

在音樂聽覺培養的基礎上,運用一些方法來表達幼兒感受到的音樂的能力,就成為了音樂的表達能力。由此可見,音樂的聽覺培養是音樂的表達和創造力的基礎。

一、幼兒音樂聽覺的特點

幼兒正處在神經係統、腦組織結構迅速發展,身高和體重明顯增長的時期。其身心的快速發展,為音樂的學習創造了生理因素的支持,幼兒的音樂能力是非常強的,這一時期是開始音樂學習非常好的時期,尤其是音樂聽覺的培養。如:作曲家斯克裏亞賓5歲學鋼琴,鋼琴家魯賓斯坦也是從幼兒時期就學鋼琴,5歲便能開個人演奏會,小提琴演奏家郭昶1 歲就接觸音樂。幼兒時期是音樂能力形成的高峰期,抓住幼兒的音樂聽覺形成特點,為幼兒創造良好的音樂學習的條件。對其音樂能力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形成早,發展快

在幼兒時期各感覺器官中,最早發揮作用的就是聽覺器官。在胎兒時期,耳部發育已經接近於出生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聽覺能力並能有所表現,如聽到節奏感強的音樂,胎兒活動就相對要強烈;聽到舒緩音樂,胎兒活動就相對輕微。美國心理學家穆格在1976 年對6個月到 5 歲半嬰幼兒音樂能力發展進行跟蹤調查研究。調查結果顯示:6 個月嬰兒已經能主動地對音樂做出反應,1 歲以後能對音的刺激作出明顯反應,3歲動作能與音樂的協調能力已經形成,4歲以上他們能坐在那聽音樂了,也就是說他們已經在思想上已經對音樂產生反應。

(二)易形成絕對音高

1973 年,音樂心理學家薩金特和羅奇做了關於幼兒形成絕對音高的實驗,以3-6 歲的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在整個實驗中,實驗者分6個時期教幼兒演唱樂曲,最後,要求他們把學過的樂曲唱一遍,並從音高、旋律、音程、調性四個方麵進行評價。實驗結果顯示幼兒在3-4歲時辨別音高能力表現突出,5-6 歲在音程和調性方麵要好一些。由此可見,絕對音高與開始學習的年齡有關,應在3-4 歲時期進行係統的音樂聽覺訓練,這樣能形成絕對音高。我國著名的孫虹教授講過: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4歲開始接受音樂聽覺訓練,96%的受訓者能獲得絕對音高。

二、幼兒音樂聽覺培養的途徑

(一)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培養幼兒的音樂聽覺感受能力主要是就是培養其感受音樂的情緒和感受音樂的能力。不同的音樂作品有著不同的音樂情感,或愉快活潑、或優美柔和、或堅強有力,不同的音樂情感是從不同角度體現著音樂的美。在培養幼兒聽覺感受能力中,要根據不同作品的不同內容引導培養幼兒去感受音樂的情緒和美。培養幼兒感知音樂的節奏、節拍、速度等音樂因素。例如,勃拉姆斯的《搖籃曲》,鋼琴和小提琴兩種樂器都能表達安靜優美催人入睡的情景,但小提琴的音色更柔和一些。在音樂教學中不斷引導幼兒能聽辨鋼琴和小提琴的音色,還要感受鋼琴、小提琴的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