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高校聲樂教學與舞台表演實踐的相互關係(2 / 2)

首先,舞台表演實踐為高校聲樂教學提供了雄厚的師資資源。許多高校聲樂教師,都是著名的歌唱家們“唱而優則教”。例如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教授李雙江,就是家喻戶曉的歌唱家。又如天津音樂學院的聲樂教授周小燕,也是聞名全國的歌唱家。再如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聲樂教授梁嵐,也是著名的民族聲樂歌唱家,原係國家一級演員,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不僅在國內舉辦獨唱音樂會並多次獲大獎,而且隨團赴美國、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國家演出,還出版了《梁嵐——北大荒人的歌》CD專輯。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同時,舞台表演實踐為高校聲樂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促進了高校聲樂教學的發展。高校聲樂教學內容的核心——教學曲目,都是舞台表演實踐的精品曲目或經典曲目。例如郭頌演唱的《烏蘇裏船歌》等等。

由此可見,舞台表演實踐支撐並促進高校聲樂教學,也是人所共識的事實。

三、高校聲樂教學與舞台表演實踐有機結合、完美統一

高校聲樂教學與舞台表演實踐相互關係的第三個層麵,是二者有機結合、完美統一、相依相伴、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二者互動,形成良性循環。

一方麵,優秀的歌唱家進入高校深造,演唱水平進一步提升。例如著名歌唱家彭麗媛、宋祖英等到中央音樂學院聲樂係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藝業大進,且彭麗媛成為我國首位聲樂碩士研究生,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等舉辦了獨唱音樂會。

另一方麵,許多高校聲樂教師邊教學邊演唱,成為“兩棲明星”,也成為聲樂教學與舞台表演實踐的完美結合者。例如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教授張也,同時又是歌壇著名歌星。

在研究討論高校聲樂教學與舞台表演實踐緊密結合這一命題時,筆者想到兩個小小的點子,自認為頗有應用價值,故在此寫出來,以供同行們參考。

一個是在教學中盡可能多地運用模擬教學法。“模擬”一詞,指的是按照某種現成的樣子做,原係外國的專門術語,指的是根據模型與原型之間的相似關係的特點,設計與其自然現象或過程相似的模型。由“模擬”發展成“模擬方法”,廣泛應用於世界各國家的各個領域。例如在軍事上的“模擬演習”或“實戰演習”,在體育上的“模擬競賽”,均被稱作“模擬訓練”。“模擬教學法”上世紀60年代產生於西方國家,改革開放以後傳入我國。這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視作是“亞實踐”或“仿真”教學法。其要點是:根據教學需要,仿照真實情境,創設人為情境,讓學生扮演其中的某種角色,從事指定的活動,並通過活動實現教學目的。例如法律係法律專業的“模擬法庭”,讓學生分別扮演審判長、審判員、書記員、法警、公訴人、辨護律師、犯罪嫌疑人、旁聽者等等,進行“法庭模擬審判”,其效果十分顯著。

同樣,聲樂教學也可以采用“模擬教學法”:讓學生舉行“模擬演唱會”,分別扮演演員、鋼琴伴奏者、聽眾。這種“模擬演唱會”,也是實際演唱會的“預演”。

另一個是加強實習實踐課,除組織學生到聲樂表演團體去實習實踐,參加實際舞台演唱以外,還要在校內開展各種業餘演唱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合唱團,在校內校外無償演出。也可以組織學生成立不同的音樂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聲樂演唱活動。還可以舉辦係內、校內聲樂比賽,激勵學生學習熱情。上述各項音樂實踐活動,不一定僅限於聲樂演唱,可以同器樂專業的學生聯手,搞“強強聯合”。

當然,上述兩大項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積極策劃、多方聯係、精心組織、認真實施、及時指導、全麵總結。

為了確保這兩項教學內容得以具體落實,有關教學管理部門應當把這兩項內容列入教師教學任務考評和學生學習課程的評估之內。

總而言之,高校聲樂教學與舞台表演實踐的對接與結合,既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又是一項全方位、係列化、深層次的複雜係統工程。需要全體師生共同努力,方能收到顯著的效果。 (責任編輯:尹雨)

參考文獻:

[1]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纂.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P1228.

[2] 轉引自呂利著.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實用教學新論[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P115.

[3] 韓勳國編著.聲樂教程[M].武漢: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P159.

【課題名稱《高校聲樂教學與舞蹈實踐的兼容性教學模式研究》,編號:JKA201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