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力建設課程實踐實訓工作室、實驗室,並與本專業相關行業企業進行合作,構建產學研一體化教學平台。
根據課程實踐教學的需求,美術學專業加大硬件建設力度,積極進行實踐教學平台的構建,並得到了係院和學校在政策和資金上的大力支持,逐步建立了一批能滿足課程實踐教學需要的工作室和實驗室,初步建成了較為完善的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平台。例如,針對美術學專業裝飾藝術方向的裝飾雕塑、陳設品設計、裝飾材料工藝、陶藝等課程,建立了雕塑和陶藝工作室、工藝品設計工作室;針對造型藝術方向的中國畫、油畫、綜合材料表現等課程的實踐教學需求,建立了國畫臨摹工作室、商品油畫工作室、裝裱藝術工作室。同時,藝術設計學院在學校支持下建成的建築麵積達到2400平方米的“夢工場”,擁有整套木器加工設備和各種雕塑、陶瓷藝術、工藝品加工的機器設備,設施齊全,為美術學課程實踐教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教學平台。
在工作室的運行中,與專業課程緊密結合,引入與本專業相關的社會行業企業,每個工作室均采取“企業+教師+學生”的人員組成模式,即一個工作室,聯係相關企業進行合作,簽訂合作協議,指派人員入駐。由企業根據課程內容設計課題和項目,任課教師與學生進行創意研究、設計開發,完成研究和設計後,再利用企業的生產工藝和市場資源、銷售渠道進行生產和銷售,從而實現了訂單式的生產,設計、加工、銷售一體化。在這個過程中,三方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即教師對於課程的教學內容、真實課題和項目的研究起著主要作用;學生的任務是在實踐中進行課程內容學習,在掌握課程內容的同時,強化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熟悉生產環節和市場運行規律;企業則利用高校的智力保障和人力資源,滿足了生產需要。這種研究、學習、生產相結合的教學運作方式,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已經產生了極大的區別,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模式已經初具雛形。
3、根據市場需求,從實際應用出發對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工作進行改革。
畢業設計作為教學過程的最後階段,是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設計,能使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進行全麵、係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學術能力展現。以往的畢業設計,教師所擬定的備選題目往往不能與實際相結合,學生在畢業設計工作中,很多人並沒有進行實際的調查研究,經常是閉門造車,泛泛而談,出現“假大空”的情況。其結果是畢業設計完成後,一通過答辯就束之高閣,無人問津,無法得到市場的檢驗和實際的應用。這種情況顯然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相適應。
為了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美術學專業對於畢業設計進行了積極的研究與探索,並最終確定了“企業命題、雙師指導、實踐完成、市場檢驗”的畢業設計工作方針。即在畢業設計命題上,由相關的合作企業根據市場的需求,命製備選題目由學生選擇。在指導教師的分配上,由一名專業教師和一名企業的技術人員對學生的畢業設計過程同時進行指導。同時要求學生在畢業設計工作中,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本學科專業前沿動向,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進行畢業設計工作。在評價環節,不再由單一的畢業答辯決定學生的成績,而是要對學生的畢業設計進行市場檢驗,看其是否符合市場需要,是否被相關的行業企業采用,並將此作為評價學生畢業設計成績的重要依據。
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黃淮學院美術學專業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模式已經初見雛形。但是如何進一步完善這種模式,更好地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責任編輯: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