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藥治療
對有糖尿病、貧血等疾病者,應予以治療原發病。對鼻部有疾患者亦應治療。
可用1%~2%氯化鋅咽部塗抹;亦可用5%~10%硝酸銀局部燒灼。
咽部幹燥感明顯者可含化杜滅芬喉片、草珊瑚含片等。
中醫藥治療
中醫認為慢性咽炎係髒腑陰虛火旺,治療可用知柏地黃湯加減。亦可取麥冬、元參、苦沙參、青果、雙花等,開水浸泡代茶飲用。
11.防治急性喉炎的方法
急性喉炎常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主要表現為喉部黏膜的急性炎症病變。小兒在患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的過程中,常易同時伴發本病。急性喉炎也可由吸入過多的粉塵及有害氣體所致。此外,用嗓過度、發聲不當亦可引起聲帶急性充血。
本病常伴有急性鼻炎、咽炎。全身可有發熱、畏寒,但一般熱度不高。聲啞為主要症狀,重者可有失音。此外,可伴有喉部不適、疼痛、咳嗽並咳出膿性分泌物。兒童患者病情往往嚴重,可出現“犬吠”樣咳嗽,坐臥不寧,如治療不及時可因喉梗塞而有生命危險。
預防急性喉炎要保持居住環境空氣流通、濕潤,發熱的患者可適當給予退燒藥物。積極治療和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接觸有害氣體及粉塵,忌煙酒。忌食油膩辛辣食物,多飲開水,積極治療扁桃體炎、咽炎、鼻炎、鼻竇炎等病症。糾正不正確的發聲方法和姿勢,不過度發音,減少喉部機械性損傷。
西醫藥治療
霧化吸入治療,用1%~2%慶大黴素溶液加入5~6滴地塞米鬆霧化吸入,每次10~15分鍾,每日2次。
中醫藥治療
中醫認為急性喉炎多屬實證,常為風寒或風熱犯於人體,使氣道內痰熱交阻,肺失宣降所致。治宜疏風宣肺、化痰清音。
12.防治慢性喉炎的措施
慢性喉炎多見於成年人,是一種喉黏膜的慢性炎症。如急性喉炎反複發作,而未及時徹底治愈,常可演變成慢性喉炎。此外,一些用嗓音過多的職業,也極易引發此病。其他如有害氣體刺激、長期煙酒刺激、鄰近組織的炎症亦可導致本病。
發病初期患者常有分泌物粘附於喉腔,說話時需先將嗓子“清理”一下,不然聲音不清晰。如不及時治療,可逐漸變啞,上午較輕,下午較重,早期為間歇性,晚期變為持續聲啞。此外,有些病人可伴有喉部幹燥不適,喉痛,並經常咳嗽等。
患者應盡量少說話,減少聲帶運動。禁吸煙,不吃刺激性強的食物,不接觸空氣汙染的環境。可以食指和拇指在喉結兩側上、下輕輕按揉,每日2次,每次10分鍾。
西醫藥治療
喉部可蒸氣吸入、霧化吸入或超短波理療,也可用離子透入療法,如1%碘化鉀、2%水楊酸鈉等。
對較大的聲帶小結或息肉,可以手術摘除。
中醫藥治療
(1)陰虛型:聲啞伴咽幹微痛,午後潮熱,痰少而粘,不易咳出,聲帶慢性充血、肥厚或有小結。治宜滋陰補虛。
(2)氣虛型:聲啞伴少氣乏力,多話或勞累後聲啞加劇。聲門閉合不全。治宜補氣養陰。
13.突發性耳聾的防治方法
突發性耳聾又稱特發性暴聾,是指原因不明的突然發生的神經性耳聾。本病可伴有耳鳴及眩暈,但不影響其他顱神經,患者多能準確提供發病時間、地點、當時的情況與感覺等。
本病的發生與內耳供血障礙、病毒及內耳的變態性反應等因素有關。
患者有聽力突然明顯減退(多為單側耳),大部分病人伴有耳鳴,部分病人有耳內發悶、脹滿及阻塞感。多數病人無明顯發病原因,不少是發生在睡眠當中,於起床時自感耳鳴、耳聾。一些病人有較明顯的勞累、情緒過於激動、精神緊張及感冒病史,這些可能與發病有一定關係。有一少部分病人有耳聾同時伴有眩暈,自覺有旋轉感,常伴惡心、嘔吐,多於發病一周左右眩暈減輕,耳鳴、耳聾無好轉,且伴有眩暈者聽力損失多較重,也不容易恢複。
突發性耳聾患者應在家安心靜養,尤應避免接觸噪聲或過大的聲音。保持家庭環境整潔,病人心情舒暢,才有利於疾病恢複。
有一部分突發性耳聾的病人可能與感冒有間接關係,故預防感冒可減少一個發病因素。
由於本病多發於中年人,故中年人應注意,勿過度勞累,做到起居有時,飲食定量。
另外,患者應保持情緒穩定,忌暴怒狂喜,因為這些均可使人體內神經體液調節失去平衡,造成耳部血循環障礙,發生耳聾。
本病發病後一周內開始治療者,預後較好;超過兩周開始治療者,療效差。早期就診的患者,症狀多在3周內改善,因此,應早期治療。
本病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植物神經調節劑、血管擴張劑、給氧、靜脈點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達到改善內耳循環的目的。
用維生素B1、B12、ATP等,可促進代謝。
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亦可少量注射碘造影劑,但要注意有無副作用。
高壓氧艙治療。
14.急性鼻炎的全身及局部治療
急性鼻炎為鼻腔黏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俗稱“傷風”或“感冒”。春秋季節發病率高,是鼻科的常見病。
病毒感染是引發本病的主要原因。致病病毒種類,常見有鼻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或鼻腔黏膜的防禦功能遭到破壞時,通過接觸或吸入上述致病毒侵入機體,生長繁殖而發病。
本病潛伏期1~3天。起病時鼻腔內、鼻咽部及咽部有幹燥及癢感、燒灼感,鼻粘膜刺激感,打噴嚏。繼之出現鼻塞,並逐漸加重,早期從無鼻涕轉變為大量清水樣鼻涕。進入中期,鼻塞加重。全身症狀因人而異輕重不一,常為周身不適、低熱、頭痛、咳嗽等。
小兒全身症狀較成人重,可有發熱、倦怠,甚至高熱、驚厥等。可伴有較明顯的消化道症狀,如腹瀉、嘔吐等。
本病患者外出時應戴口罩,盡量勿出入公共場所。要經常鍛煉身體,提倡冷水洗臉,日光浴。提倡正確的擤鼻法,即緊壓一側鼻翼,輕輕擤出對側鼻腔的分泌物;或將鼻內分泌物吸入咽部再吐出亦可。若緊壓兩側鼻翼,有力擤鼻可損害鼻粘膜,同時易將鼻腔分泌物送到鼻竇及咽鼓管,引起急性鼻竇炎、中耳炎。
全身治療
早期發汗療法可縮短病程,常用生薑、紅糖、蔥白煎湯熱服。
(1)解熱鎮痛藥:複方阿司匹林1~2片,或克鹹敏1~2片,每日3次。
(2)中西成藥:速效感冒膠囊2粒,或感冒清1~2粒,每日3次口服。
合並細菌感染時,應用磺胺類、奎諾酮類及青黴素等抗菌藥物。
應用維生素藥物,可促進機體代謝,縮短病程。常用維生素C400毫克,維生素B120毫克,每日3次口服。
局部治療
1%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可使黏膜消腫,以利通氣引流;病毒唑注射液滴鼻,有很好的毒副作用,可明顯縮短療程。
吸入蒸氣法:取薄荷,或樟腦,或複方安息香酊液數滴,放入開水中,或用超聲波噴霧器,或用酒精爐噴霧器,將蒸氣吸入鼻內。促使黏膜消腫,利於通氣引流。
15.慢性鼻炎的治療方法
慢性鼻炎是鼻科常見症、多發病,可分為慢性單純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前者多係急性鼻炎治療不徹底所致,為可逆性病理改變,後者多由前者發展演變而來,為不可逆的病理改變。
患者間歇或交替性鼻腔持續性堵塞,疲勞及酒後常可加重,由於鼻塞,有嗅覺下降、頭脹、頭痛、說話鼻音較重等症狀。
兒童患病可見鼻涕(多呈粘稠或半透明狀液體)長期刺激鼻孔及上唇,使局部皮膚潮紅,鼻涕亦可向後流入咽部,出現咽喉不適、痰多等表現。
對患有慢性鼻炎的小兒要特別注意護理,叮囑按時點藥、服藥,對鼻孔及上唇皮膚長期受鼻涕刺激而發紅者,及時將鼻腔內鼻涕擤出,並用油劑藥膏,如紅黴素軟膏等塗於上唇及鼻孔內,以保護局部皮膚。
患者應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在秋末冬初可增加身體禦寒能力,如果持之以恒,定可收到良好效果;在流感時期可燒醋熏居室,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必要時服用藥物預防;戒除煙酒及辛辣食品的刺激,多食清淡少食油膩。
局部保守治療
(1)血管收縮劑:05%~1%麻黃素生理鹽水,255%鏈黴素液,5%~10%弱蛋白銀交替使用。
(2)封閉療法:025%~05%普魯卡因作迎香穴、鼻通穴穴位封閉,亦可作鼻丘或下鼻甲前端黏膜下封閉,每次1~15毫升,隔日1次,5次為1療程。下鼻甲前端黏膜下注入硬化劑,使之產生瘢痕組織,減輕腫脹。常用硬化劑有80%甘油、5%魚肝油酸鈉、50%葡萄糖液等。
手術治療
如肥厚病變主要位於下鼻甲後端或下緣,應作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術,嚴重的患者應同時切除部分下鼻甲骨質。原則上切除部分不宜超過下鼻甲的1/3,否則可引起繼發性萎縮性鼻炎。
16.酒糟鼻的防治措施
酒糟鼻為外鼻的慢性皮膚損害,常伴有鼻炎及鼻翼痤瘡,可見皮膚充血、高低不平,有時可累及麵部,類似酒糟附著,故得此名。患者男性多於女性。
嗜酒及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胃腸功能紊亂(如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秘等);長期使用含有化學製劑的化妝品;心血管疾患,內分泌障礙等;有毛囊蠕形寄生蟲等,均可引發此病。
患者鼻部發癢,有灼熱感,皮膚發紅,繼發感染時可有疼痛,且有油脂樣分泌物。情緒激動,酒後或進食辛辣食物及氣候轉冷時症狀加重。鼻部皮膚潮紅,表麵發亮且不平,有散在痤瘡;皮膚增厚外觀呈橘皮樣,嚴重者表麵有分葉狀突起,為鼻贅。
治療可使用硫磺洗劑或硫磺霜等塗抹。常用藥物有5%~10%硫磺軟膏、5%過氧化二苯甲酰、古氏洗劑等。塗藥前應用溫開水洗淨患處,塗藥後用手指按摩15分鍾,每日早晚各一次。
口服維生素B1、B2、B6,每次各10毫克,每日3次。氯喹025克,每日2次,連服4~6周。合並感染者給予抗菌素治療。毛囊蠕形蟎蟲致病者給予滅滴靈02克,每日2次。維生素E100毫升,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