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如何預防常見疾病2(2 / 3)

高血壓的病因至今尚未十分清楚,但長期精神緊張、缺少體力活動、遺傳因素、肥胖、食鹽過多者,發病率偏高。可分為緩進型高血壓和急進型高血壓。

緩進型高血壓:起病隱匿、病程進展緩慢,故又稱良性高血壓。大多數高血壓病屬於這一類型。早期僅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或過度勞累之後出現暫時和輕度的血壓升高,去除原因或休息後可以恢複正常。發作時可出現頭痛、頭暈、頭脹、耳鳴、眼花、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胸悶、乏力、心悸等症狀。長期的高血壓易並發心、腦、腎的損害。

急進型高血壓病:臨床表現基本與緩進型高血壓病相似,但各種症狀更為明顯。具有病情嚴重,發展迅速,視網膜病變明顯,腎功能惡化快的特點。亦稱惡性高血壓。患者常於數月至1~2年內出現嚴重的心、腦、腎損害。最後常因尿毒症死亡。

高血壓的各種合並症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雖無根治高血壓的藥物,但長期降壓治療可推遲動脈硬化,減少並發症和降低病死率。

非藥物治療

(1)加強體育鍛煉,可以練氣功、太極拳等。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足夠睡眠。

(2)飲食切忌暴飲暴食,宜食低脂肪、低膽固醇、清淡、少鹽、易消極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忌煙酒。

西醫藥治療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CEI):開搏通(卡托普利),每次125~50毫克,每日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加大。用量過大易引起副作用,包括皮疹、蛋白尿、白細胞減少偶可影響腎功能。

(1)鈣拮抗劑:心痛定,每次10毫克,每日3次。主要是通過阻滯Ca++內流及細胞內的移動而影響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的收縮,使外周阻力血管擴張而使血壓下降。有尼群地平、尼卡的平、尼莫的平等。長效鈣拮抗劑有絡活喜。主要副作用有麵紅、頭痛、心悸、下肢浮腫等。

(2)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每次10~30毫克,每日3次。

(3)利尿劑:雙氫克尿塞,每次125~25毫克,每日2~3次。

(4)周圍交感神經抑製劑:利血平,每次01~025毫克,每日2~3次。

16.怎樣預防腦血栓

控製血壓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壓不僅會對心、腦、腎血管造成損害,還促使動脈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故有效地控製高血壓是防止發生腦血栓的重要手段。

控製血脂

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症的又一重要發病因素。

降低血粘度

血液粘度、血液濃度、血液聚集性和血液凝固性的異常增高或增強,也是腦血栓形成的發病因素之一,故有高粘滯血症的患者應積極采取預防性治療措施,如平時多飲水,采用血液稀釋療法、飲食療法等。

尤其要積極有效地治療可發生腦血栓的各種原發病,如動脈粥樣硬化症、感染性心內膜炎、風心瓣膜病、心率失常、糖尿病、脈管炎等,以盡力減少發生血栓的可能性。

飲食調節

養成低鹽(每天最好不超過5克)、低動物脂肪、節製食量的飲食習慣,忌食辛辣,多食蔬菜水果及豆製品等。

飲水充足

每日正常飲水量應達2000~2500毫升,對老年職工來說,更要多飲水。腦血栓是老年職工的一種常見病,它的發生不僅同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程度有關,也與老年職工的血液粘度增高相關。研究表明,睡前喝杯水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腦血栓。

戒煙酒

做到不吸煙、少飲酒,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忌飯後就睡,控製體重。

體位變化要緩慢

腦血栓形成往往發生於夜間,尤其是上廁所時。因為夜間本身血流緩慢,加上起床時體位變化,易造成心腦供血不足,所以夜間臨廁,以及早晨起床時,一定要等清醒後緩慢起床。另外,平時做家務也要注意體位變化不要太快,以免引起腦部缺血。

情誌調養

情緒要穩定,經常保持樂觀、豁達、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憂思、悲痛。因為長期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易使神經體液調節機能紊亂,引起心腦血液循環紊亂而誘發中風。

運動療法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使人強壯、長壽。運動的方式很多,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等,應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病情,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並長期堅持。

重視先兆

中年以後尤其是高血壓病患者常會發生眩暈、一側肢體麻木無力、舌強直、語言不利等症狀,這幾種症狀被認為是腦血栓的三大先兆。一旦發現有類似情況,應及時就診並作血液流變學等有關檢查,腦血栓發病幾率較高的職工,宜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以預防腦血栓的發生。

17.患了心絞痛的處理方法

心絞痛常發生在繁重的體力勞動、長途跋涉、情緒激動、飽餐之後,或天氣突變寒冷之時。患病職工感到心前區疼痛難忍,並常常放射到左臂、左肩以及頸部或左側背部。疼痛帶有壓榨、沉悶、緊縮之感,少數病人甚至伴有恐懼及死亡來臨的感覺,麵色蒼白,冷汗淋漓。這種疼痛一般僅持續2~3分鍾,最多也不超過15分鍾。

當遇到發生心絞痛時,首先要就地休息,這樣可以減少心髒的負擔,使心髒對氧氣和營養的需要量減少,同時使用擴張冠狀動脈血管的藥物,常用的有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1片,10~60秒鍾即可見效,持續15~30分鍾,嚴重心絞痛也可嚼碎口服。如能在發生心絞痛之前數分鍾用藥效果更好。舌下含服以坐位較適宜,如含化時出現嚴重頭痛或顏麵潮紅,可改為吞服以減少吸收;或用消心痛片舌下含服5~10毫克,1~2分鍾生效,維持1小時,口服則吸收較慢,約30分鍾生效,維持2~4小時,由於作用時間長,常用作預防發作;或者服用速效救心丸、冠心蘇合香的一種1~2丸,也可奏效。

一般經休息和用藥,心絞痛發作會很快消失,如果休息用藥後,疼痛仍不緩解,並且加重時,應考慮心肌梗塞的發生,要速請醫生前來急救。患者避免走動。

18.冠心病的預防措施

主要是通過控製易感因素,從而防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其采取措施如下:

合理安排飲食,避免肥胖和超重。每天進食的總熱量不能過高。應選擇低脂肪、低膽固醇、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限製含糖食物的攝入。應以蔬菜類、粗糧、水果為主,可常食富含鈣、鉀、碘、鉻、鈷的食物,因它具有降血壓、保護心髒,減少冠心病發病率的良好作用,如牛奶、蝦皮、黃豆、核桃、蒜苗、鮮雪裏紅等。所食油類應盡量用花生油、棉子油、豆油、菜子油、玉米油等植物性油類。

保持血壓正常,若出現高血壓,應積極采取措施,包括藥物及非藥物措施,使血壓降至正常範圍。

參加一定量的體育鍛煉,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消耗過多的脂肪,防止肥胖,又可增強心血管係統的調節功能,防止冠心病的發生與發作,如慢跑、散步、練氣功、遊泳等。

戒煙。香煙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隨煙霧被吸入肺內,進而進入血液中,通過作用於心髒、血管、神經係統,從而促進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的發生。

生活起居要有規律,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激動。

積極治療與冠心病有密切關係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飲用硬水,軟水地區需補充鈣、鎂等礦物質。

服用藥物預防。常用的有降血脂藥,如藻酸雙酯鈉、力旨平等;抗凝劑,如阿斯匹林、潘生丁,以保證正常血液粘稠度;活血化瘀藥,如複方丹參片、川芎嗪片等。

抓住心肌梗塞前的先兆症狀及時處理。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狀包括:心絞痛發作較前頻繁;疼痛持續時間延長、程度加重,休息及含化硝酸甘油後疼痛不能緩解;疼痛時伴惡心、嘔吐、有大便感覺者,應及時就醫,進一步治療。

19.如何預防高脂血症

首先強調病因預防,去除或控製其可能病因、誘因及其他影響因素。控製影響血脂的其他疾病。

改善膳食,少吃動物脂肪及內髒、甜食及澱粉類;多吃植物蛋白、油類,蔬菜水果以及魚類。

加強體育鍛煉,有氧運動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鍾以上。

已有高血脂症的職工,尤其40歲以上男性、絕經後女性或者合並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險人群,均應定期化驗血脂,以期早治。當高血脂症確診後,首先應進行飲食調整、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影響因素的控製。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藥物治療。用藥中應注意以:防治結合,非藥物與藥物應用相結合。依據高血脂種類不同而辨證用藥。冠心病患者的合適血脂水平應較低於正常人,並盡早用藥,控製其他危險因素。長效調脂藥,宜每晚服用一次。用藥後,至少每3~6個月複查血脂、肝腎功能等,隨時調整用藥劑量,監測副作用。持續服藥,以使血脂水平控製在正常範圍內。

限製甜食:糖可在肝內轉化為內源性三酸甘油脂。加強體育鍛煉,可增強機體代謝,提高脂蛋白酶的活性,有利於三酸甘油脂的運輸和分解。

戒酒:酒刺激肝合成內源性三酸甘油脂。

避免過度緊張:情緒緊張也可引起三酸甘油脂增高。

可以較長期的服用深海魚油和卵磷脂。

如果體重超標的話,一定要減肥了。飲食治療是高脂血症治療的基礎,無論是否采取任何藥物治療之前,首先必須進行飲食治療。飲食治療無效時或病人不能耐受時,方可用藥物治療。在服用降脂藥物期間也應注意飲食控製,以增強藥物的療效。

20.糖尿病的防治方法

糖尿病是由於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

本病早期或輕型患者可無明顯症狀。典型症狀可概括為“三多一少”,即多尿(尿量增多、排尿次數增多及夜尿增多)、多飲(口渴而飲水量大增)、多食(食欲亢進、多食易饑)及體重減少(逐漸消瘦,但中老年輕型患者可因多食而肥胖)。常伴乏力,麵色萎黃,皮膚瘙癢,女子多見外陰瘙癢及月經不調。

糖尿病若合並眼病,可見視力減退、白內障、眼底出血、眼底動脈硬化等;合並腎病,可見浮腫、蛋白尿及貧血等;合並神經病變時,肢體酸痛麻木、性欲減退、陽痿、便秘或腹瀉多汗、體位性低血壓、大小便失禁、失眠、眼肌麻痹、及膝腿、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等。

糖尿病主要可分為Ⅰ、Ⅱ兩種類型。

胰島素依賴型(Ⅰ型):多於幼年發病,體內胰島素呈絕對不足,需依賴胰島素治療,否則易出現酮症酸中毒。

非胰島素依賴型(Ⅱ型):多於40歲以後發病,體內胰島素呈相對不足。可通過血糖測定、尿糖測定、葡萄糖耐量試驗、血漿胰島素、C肽測定等以助診。

患有糖尿病的職工應保持情緒樂觀,避免情誌過激和精神緊張。堅持勞逸結合,控製飲食,保持標準體重。忌辛辣及煙酒,節製房事,顧護正氣,提高抗病能力。注意足部和皮膚的護理,保持清潔衛生,防止感染、壞疽的發生。

本病的治療分飲食療法、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療法。

飲食療法

飲食治療是任何類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必須嚴格執行和長期堅持的一項基礎治療措施。

總熱量:適當控製,休息者每日每千克體重給予25~30千卡,而重體力勞動者可給予40千卡以上。孕婦、乳母、營養不良者酌加,肥胖者酌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