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如何預防常見疾病2(1 / 3)

第五章如何預防常見疾病2

10.怎樣治療眩暈

眩暈是由於平衡器官病變或功能紊亂所導致的一種異常的旋轉運動感覺,並通常伴有平衡功能的喪失。

患者可感到自己在圍繞著周圍環境運動,或者感到周圍環境在圍繞自己轉動,同時伴有步態不穩,不能直線行走,行走時持續偏向一側及眼球震顫等。眩暈是常見的臨床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

美尼爾氏病

多發生於中年職工,其病理改變為膜迷路積水,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聽力減退及耳鳴。表現為發作突然,並伴有惡心和嘔吐;聽力減退和耳鳴通常累及一側;一次發作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

前庭神經元炎

多發生於上呼吸道感染後,表現為突起眩暈,惡心,嘔吐,無耳鳴及聽力損害。眩暈症狀持續數周,然後逐漸緩解。

急性化膿性迷路炎

多為中耳乳突炎的並發症。眩暈驟起,伴惡心嘔吐,有自發性眼震和劇烈耳鳴,1~2日內患耳聽力完全喪失。

中樞性眩暈

椎基底動脈係統的短暫腦缺血發作,表現為發作性眩暈,伴構音障礙、吞咽困難、複視、共濟失調等,症狀在24小時內完全緩解。累及腦幹、小腦的病變均可產生眩暈,但其眩暈持續時間較久,聽力障礙不重,並有腦幹、小腦受損的其他神經係統體征。

此外,頭顱骨折、複視、腦炎、癔病、癲癇、多發性硬化、暈動病、血液病等均可有眩暈的症狀表現。

西醫藥治療

美尼爾氏病的急性發作期應臥床休息。

東莨菪堿06毫克口服或肌注,每4~6小時1次,可以減輕胃腸道症狀;倍他司汀4~8毫克,每日3次,可以改善內耳血液循環,解除迷路積水;美克洛嗪25毫克,每日3~4次,可抑製前庭係統,減輕症狀;安定2~5毫克口服,每6~8小時1次,可以解除焦慮。

如發作次數頻繁,症狀嚴重,經藥物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破壞迷路或切斷前庭神經。

其他類型的眩暈在進行病因治療同時,應進行對症治療、臥床休息,或選用茶苯海明(暈海寧)50~100毫克口服,每4~6小時1次,或鹽酸敏克靜25毫克口服,每日3次。

中醫藥治療

肝陽上亢:眩暈伴麵紅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顫,眩暈欲仆,頭痛,語言不利,惡心嘔吐,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平肝潛陽。

痰濁中阻:眩暈伴頭重昏蒙,胸悶乏力,納呆,或時吐痰涎,苔濁膩,脈滑。治宜祛痰健脾。

瘀血內阻:眩暈伴頭痛,痛有定處,心悸煩悶,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瘀斑,脈弦澀或細澀。治宜活血祛瘀生新。

氣血虧虛:眩暈在活動後加重,神疲氣短,麵色無華,納差,舌質淡胖,脈細或虛大。治宜益氣養血健脾。

11.便秘的中西醫治療

便秘是指大便次數減少,或排出困難,也指糞便堅硬或排便不盡的感覺。根據有無器質性病變可分為器質性便秘與功能性便秘兩種。器質性便秘可由多種器質性病變引起,如結腸、直腸及肛門病變;老年營養不良、全身衰竭、內分泌及代謝疾病等均可引起便秘。功能性便秘則多由功能性疾病(如腸道易激綜合征),或濫用藥物及不良的飲食、排便、生活習慣所致。

便秘的主要表現是大便次數減少,間隔時間延長;或間隔時間正常,但糞質幹燥,排出困難;或糞質不幹,排出不暢。可伴見腹脹、腹痛、食欲減退、噯氣反胃等症。

西醫藥治療

有些西醫藥物不宜久服,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使用。

(1)潤濕劑:辛丁酯磺酸鈉,口服,每日50~200毫克。運用於糞便堅硬、排便無力、直腸疾患及術後患者。

(2)滑潤劑:石蠟油,15~30毫升睡前服。適用於肛門疾患所致大便幹結。

(3)刺激性瀉藥:酚酞,每次01~02克。蓖麻油,每次10~30毫升。波希鼠李皮,每次300~600毫克。

(4)容量瀉劑:硫酸鎂,每次10~20克;氧化鎂,每次1~3克。適用於胃酸多並有便秘。鎂乳,每次15毫升;山梨醇,口服每次5~10克,每日2~3次。60%乳果糖,每次10~30毫升,每日3次。適用於肝昏迷並有便秘者。甲基纖維素,每日15~5克。

(5)栓劑及灌腸法:甘油栓,每次1粒,納入肛內。開塞露,每次1支,插入肛門並將藥液擠入直腸。溫鹽水2000~3000毫升,溫水500~1000毫升、肥皂水(75毫升加水至1000毫升)灌腸。礦物油或棉籽油200毫升保留灌腸,多用於臨時清潔腸道。

中醫藥治療

(1)熱秘:大便幹結,小便短赤,麵紅心煩,或有身熱,口幹口臭,腹脹或痛,舌紅苔黃或黃燥,脈滑數。治宜清熱潤燥通便。

中成藥:新清寧片。

(2)氣秘:排便困難,大便幹或不幹,伴噯氣頻作,胸脅痞滿,腹中脹痛,舌苔白,脈弦。治宜順氣行滯。

中成藥:開胸順氣丸。

(3)氣虛:大便秘而不結,雖有便意,臨廁努掙乏力,掙則汗出氣短,伴見神疲氣怯,肢倦懶言,舌淡苔白,脈弱。治宜益氣潤腸通便。

中成藥:補中益氣丸。

(4)血虛:大便幹結,麵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健忘,唇舌色淡,脈細澀。治宜養血、潤燥、通便。

中成藥:潤腸丸。

(5)陰虛:大便幹結如羊屎狀,伴形體削瘦,口幹思飲,或有心悸,顴紅,失眠,眩暈,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潤腸。

中成藥:增液口服液。

12.預防水腫的措施

機體組織間隙有過多的液體瀦留,稱為水腫,可分為全身性水腫和局限性水腫。

全身性水腫,心髒性見於心力衰竭、縮窄性心肌炎;腎髒性見於急、慢性腎炎;肝髒性見於肝硬化、肝壞死;營養性見於高度貧血、癌症晚期;內分泌性見於甲狀腺功能減退、皮質醇增多症;藥物性見於長期應用皮質激素。

局限性水腫,局部炎症性見於癰、癤、蜂窩組織炎;靜脈阻塞性見於血栓性靜脈炎或靜脈血栓形成、妊娠或癌腫壓迫靜脈;淋巴回流受阻性見於淋巴管炎、絲蟲病;變態反應性見於血管神經性水腫;物理性見於燒傷、凍瘡。

診斷與鑒別水腫,首先要注意水腫出現的部位。一側個肢體或局限性浮腫多為靜脈或淋巴管阻塞。低蛋白血症多為全身性水腫。清晨眼瞼或顏麵浮腫多為腎性。水腫初發於低垂部位者多為心源性水腫。

其次要注意水腫的伴隨症狀及體征。水腫雜音及頸靜脈怒張者多為心源性水腫。水腫伴有血尿、少尿、頭暈、高血壓者多為腎性水腫。水腫伴有惡心嘔吐、腹脹、腹水、脾大或黃疸者多為肝原性水腫。水腫伴有代謝率降低的表現及非凹陷性水腫者,多見於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局限性水腫伴局部發紫者多為靜脈阻塞。為明確診斷,可作尿常規、血漿白蛋白檢查。

水腫是一種體征,對症處理可采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呋塞米(速尿)等,但需注意鉀離子丟失,中草藥中車前子、白茅根、玉米須、冬瓜皮、葫蘆瓢、馬鞭草、河白草等亦有一定的利尿退水腫功效。飲食宜淡鹽,水分較少攝入。全身性水腫大多數由疾病引起,故必須針對病因治療。

13.如何防治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於過量脂肪在肝內持久積聚所致的疾病,主要由酗酒、肥胖、糖尿病、妊娠、肝炎及藥物(如皮質激素)或毒物損傷肝髒所致。

臨床表現為肝髒腫大,肝區疼痛或不適,食欲減退,脘腹痞脹,溏便,少數可有輕度黃疸。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祛除病因,如酒精引起脂肪肝需戒酒,藥物毒性引起脂肪肝停止使用毒性藥物,同時注意原發疾病的治療。

(2)抗脂肪肝藥物:利肝能粉劑,每日02~36克,或1~3片每日口服,或1~3毫升肌注;阿卡明,每日02克,每日3次口服;甲硫氨基酸,每日1克口服;肌醇,每日05~1克口服。

中醫藥治療

(1)肝鬱氣滯:脅肋脹痛,胸脘不舒,時欲太息,惡心納呆,腹脹乏力,大便不暢,舌質淡紅、苔白,脈弦。治宜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2)痰濕內阻:右脅隱痛,脘腹脹滿,惡心欲吐,痰涎壅盛,頭困身重,舌胖大、苔白膩,脈象弦滑。治宜化痰祛濕、理氣和中。

(3)氣虛血瘀:脅下刺痛,腹部脹滿,氣短乏力,神疲肢倦,紅縷血痣。舌質淡紫、邊有瘀斑,脈象細澀無力。治宜健脾益氣、疏肝化瘀。

14.尿路結石的防治方法

尿路結石又稱為尿石症,是泌尿係常見的一種疾病,是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結石的統稱。雖然部分腎結石有明確的原因,如甲狀旁腺機能亢進、腎小管酸中毒、海綿腎、痛風、異物、長期臥床、梗阻和感染等,但大多數結石的形成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上尿路結石

即腎和輸尿管結石,主要表現是與活動有關的血尿和疼痛。腎結石主要症狀為腰痛,常為持續性鈍痛。結石引起腎盂輸尿管連接處或輸尿管完全梗阻時,出現腎絞痛。疼痛劇烈難忍,為陣發性,病人輾轉不安、大汗、惡心、嘔吐。疼痛可放射至同側的睾丸或陰唇和大腿內側。腎盂內大結石和腎盞結石可無明顯臨床症狀,僅表現為活動後顯微鏡下血尿。

如出現上述症狀者應去醫院診治。影象學檢查(X線片、排泄性尿路造影、B超等)和輸尿管腎鏡檢查,可明確診斷。結石小於1厘米時,可先采取保守療法。直徑小於05厘米,且結石光滑者,大多數能自行排出。如果結石較大且症狀較重者,可行手術治療。

膀胱結石

典型症狀為排尿突然中斷,並感疼痛,放射至陰莖頭和遠端尿道,伴排尿困難和膀胱症狀。經改變姿勢後,能緩解和繼續排尿。膀胱結石也伴血尿和膿尿。

根據典型症狀和X線、B型超聲、膀胱鏡檢查,易於明確診斷,以手術治療為主。

尿道結石

絕大多數來自腎和膀胱。多見於男性,常與包皮過長、包莖等同時存在。典型表現為急性尿瀦留,伴有陰部劇痛,亦可表現為排尿困難,點滴狀排尿及尿痛。

前尿道結石可通過捫診發現,直腸指診可觸及後尿道結石,X線檢查能明確診斷,一般經尿道可將結石取出或粉碎後排出。

尿結石的複發率較高,碎石後往往有殘石的遺留,增加了結石的複發率,因此,預防尿結石的複發有積極的意義。

(1)飲水和運動:每日飲水2升以上,可有效的降低結石發病率,但應避免飲用紅茶和咖啡,飲水後適當的運動,如跳繩、體操可預防結石發生。

(2)含鈣結石的預防:含鈣結石的形成與高鈣尿症、高草酸尿有關,在預防的同時,要檢查排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特發性高鈣尿和腎小管性酸中毒等疾病。

(3)尿酸結石的預防:尿酸結石患者除在飲食方麵應減少海產品的攝入外,還要少飲酒,適量選用尿酸生成抑製劑,如別嘌呤醇,並用堿化尿液製劑,效果更佳。

(4)感染結石的預防:對感染性結石,在去除病因、使用抗生素素的同時,可酸化尿液,選用氯化膿等。

15.高血壓的防治措施

高血壓病是一種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

正常成人血壓應在140/90毫米汞柱(187/12千帕)或以下,血壓在160/95毫米汞柱或以上(213/127千帕)為高血壓,介於兩者之中為臨界性高血壓。後者較易發展成為高血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