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如何預防現代疾病(1 / 3)

第三章如何預防現代疾病

1.電視會導致哪些疾病

英國的一家健康研究機構在對幾千人進行觀察後,作出報告說,大約50種疾病與看電視有關,幾乎1/3的人都患有其中一種疾病,比較輕微的疾病有頸部肌肉酸痛、視力衰退等,比較嚴重的有以下幾種:

斑疹

電視熒光屏表麵存有大量靜電荷,其聚積的灰塵借光束的傳遞射擊人們的麵部,如不及時清洗就會生出難看的斑疹。

電視興奮征

此症多見於老人,他們因一些電視節目而產生聯想,引起過度的悲哀和興奮以及失眠,影響身心健康。

眼球征

長時間盯著熒光屏,會使眼球充血,眼球視網膜感光功能失調,還會出現眼球幹燥,甚至引起視覺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腸胃病

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會使消化道功能紊亂。據統計,每天看電視在3小時以上的人有40%患有不同程度的胃下垂和潰瘍病。

誘發癲癇

電視節目可誘發癲癇發作,病人突然不省人事、跌倒在地,口吐血沫、眼球上翻、四肢挺直,繼而抽搐,可持續數分鍾。

感冒

因坐電視機前時間多,戶外活動時間少,缺乏陽光照射,呼吸不到新鮮空氣,人體血液運行不暢,軀體活動不靈,不能適應室外環境,機體免疫力降低,所以很容易患感冒。

肥胖症

看電視使人體力消耗減少,皮下脂肪堆積。看電視時有些人會無限製地吃高能量的零食,電視中的食品廣告有增進觀眾食欲的作用。這些都易使觀眾患肥胖症。

加重心血管疾病

職工在觀看刺激性強的節目後可誘發血壓升高或心髒病發作等。

電視腿

看電視久坐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產生脹、麻、疼等症狀;因靜脈血管壁薄導致血流受阻,血液流動速度減慢從而促進血凝,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形成電視腿。

尾骨病

長時間坐在電視熒光屏前,會出現程度不一的尾骨部疼痛症狀,有時向臀部和大腿放射,叫“電視性尾骨病”。

頸椎病

看電視使頭頸較長時間地維持在某一姿勢,特別是過伸或過屈位置,使頸部肌肉疲勞受損,椎體或軟組織發生退行性病變,壓迫神經根或脊髓,出現頸後、肩、背疼痛或麻木;或一側上肢感到沉重無力,頸旋轉運行不靈活,頸肌緊張,有壓痛。

2.電視癲癇症的預防方法

所謂電視癲癇病,就是患有光敏性癲癇的病人,在看到電視熒光屏上閃爍的圖像後,而發生的疾病。因是看電視後而發病,故稱為電視癲癇病。這種新類型癲癇病被稱之為“彩色敏感性癲癇病”。

電視癲癇病經常在以下情況發生,即:電視圖像閃爍或圖像滾動;離電視機的距離過近(最好離電視機3米以上);頻道變換;幾何圖形失真;背景扭動以及病人健康狀況改變(如月經前、疲勞或患其他疾病等),等等。此病的治療方法與治療癲癇病相似。

預防電視癲癇病的發生,首先是勸告患有光敏性癲癇病的病人,不看電視或少看電視;其次,是在電視熒光屏上出現上述情況時,讓病人立即背離熒光屏,待他人調好後再看,等等。

3.家電噪聲病的防治策略

按一般國際標準,城市室內允許的聲級為42分貝。我國的有關部門也規定,噪聲的最大限度為80分貝。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形形色色的家電湧入人們的家庭,但與此同時,家電所產生的噪聲也為人們帶來了負麵影響。

病因

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對噪聲汙染的研究後得出結論:人能忍受噪聲的限度平均不得超過65分貝。我們平時居家使用的家用電器的聲級都比較高。例如電風扇是45~50分貝;洗衣機是60~80分貝;電冰箱是30~40分貝;電視機是50~70分貝;收錄機是80分貝;電吹風是50~60分貝;電動剃須刀是47~60分貝……由此可見,僅同時啟動兩件家電,就大大超過了城市室內的聲級標準。

臨床表現

聲級50分貝時,出現入睡困難;超過85分貝,聽覺細胞受損。長期過高的家庭噪聲刺激,可“病從耳入”,出現頭痛、頭暈、耳鳴、疲倦、失眠、記憶力減退;長時間在噪聲環境下生活,還會使人血壓升高,心跳、呼吸增快,血脂升高,消化不良,大腦皮層興奮與抑製活動失去平衡。還會使胎兒的正常發育受到影響,兒童的智力開發受到障礙。

防治策略

(1)優化環境:在選擇家用電器時,要力求挑選那些性能好,噪聲低的產品。不要將家用電器都擺放在一個房間裏,臥室裏一般不宜安置聲級過高的家電;盡量不要長時間地啟用兩件以上的家用電器;使用電視機或收錄機,音量不要太大,這樣既可減少室內噪聲,又可延長家用電器的使用壽命;室內養些花草,庭院植些樹木,可吸收噪聲。

(2)茶療:茶葉、人參須和京菖蒲各3克,或綠茶、槐花和菊花各3克,沸水衝泡代茶頻飲,可防治由噪聲而引起的聽力下降及耳鳴。

(3)益腎:聰耳術一手中指半屈,其餘手指作握空拳狀,通過腕關節自然的伸屈動作對人體的耳門、聽宮、聽會、翳風、風池、百會、太溪穴位進行有節奏的即擊,每穴即擊20下;手握空拳,腕關節伸直,用拳背平叩軀體上腎俞、命門穴位,各30次;以一手拇指指腹緊壓住食指指甲,然後將食指迅速彈出,以此彈即全耳30次;最後按摩手部耳區、腎穴反射區,足部耳、頭部、上身淋巴結反射區,每個反射區各按摩20次。益腎聰耳術的功效是補益腎精,開竅聰耳。

(4)噪聲傷身,寧靜健身: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閉目養神片刻,是人體的一種“健康充電”。精神上的完全放鬆,導致體內一係列生理性的改變,腦電波穩定而有節律,能量消耗減少,心跳和呼吸頻率減慢,肌肉的緊張和氧消耗降低,微循環得到改善,腦血流量增加,血壓下降,作為疲勞素的血中乳酸鹽也明顯下降。在高度靜默後,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快樂物質”腦啡膚,其作用比海洛因強10~100倍。因此,閉目養神後,人會產生一種欣慰感,頭腦也特別清醒,疲勞頓失,精神矍鑠。

4.冰箱易引起的疾病

冰箱頭痛

剛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食品,若快速進食,可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頭部血管痙攣,產生頭暈、頭痛、惡心等一係列症狀。

冰箱肺炎

冰箱如果平時不經常擦洗,在冷凍機的排氣口和蒸發器中就很容易繁殖真菌。這些真菌隨塵埃散布至空氣中。過敏性體質者吸入這種帶菌空氣後,極可能出現咳嗽、胸痛、寒顫、發熱、胸悶和氣喘等症狀。

冰箱胃炎

這是一個非正式的醫學名詞,由於飲用過量過冷飲料所致。症狀是飲後半小時後出現惡心、頭暈、腹瀉、全身打顫等症狀;幼、少兒更能造成咽喉平滑肌痙攣,發生喉梗阻、呼吸障礙;老年人可引起胃腸功能下降甚至應激性冠狀動脈痙攣、心絞痛、心肌梗塞。原因是夏天人體全身血管處於擴張狀態,飲用過量冷飲、冷食後,胃腸受到冷的強烈刺激,血管驟然收縮,而流量減少,導致一係列生理功能失調。

冰箱腸炎

很多人不清楚冰箱不具備滅菌功能,隻能推遲食物腐敗變質,而把它錯當成了食品的“消毒櫃”、“保險箱”。盛夏,箱門啟閉頻繁,箱溫驟變,為細菌大量繁殖創造了適宜環境;很多家庭使用電冰箱很少進行過認真的清洗、消毒,更為細菌的繁殖創造了條件。吃了這種被細菌汙染,而又未煮透的食物,就會染上“冰箱腸炎”,其症狀為惡心、腹疼、腹瀉,並伴有發熱,極容易誤診為闌尾炎。

冰箱性腹痛

盛夏季節,天氣炎熱。人們愛吃剛從冰箱裏取出的水果、冷飲,但有時吃後半個小時左右,常常感到劇烈腹痛。嚴重時還會出現惡心、嘔吐、頭痛、腹瀉、全身冷顫等症狀。這種腹痛是由於吃了冰箱裏存放的食物引起的,故起名為“冰箱性腹痛”。

出現冰箱性腹痛,首先要喝一些熱湯或熱水,溫暖一下胃腸,再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腹部,如果腹痛不止,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鎮痛解痙藥,如阿托品等。

要防止“冰箱病”,必須做到:冰箱內存放的食品一定要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汙染;冰箱內取出的不能再加熱的食品,宜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後再食。老人、小孩如患有慢性胃病、心髒病和高血壓者應慎食或禁食過冷食品;存放時間不宜過長,存放的熟食、瓜果一定要加熱煮沸或洗滌幹淨後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