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2章 二四四、太子(2 / 2)

卻見那門口站著個麵貌清秀稚嫩的小太監,也不知是否端著禦酒站得太久,便在暗地裏偷偷活動手腳。但見這估摸著十餘歲的小太監,此時卻佯作老成模樣,搖頭擺尾的神情在慶隆帝看來極是滑稽、可愛,逗得慶隆帝亦是忍不住展顏而笑。

隻是笑過之後,卻見那小太監又自徐徐將那古怪行徑重複了一遍,更引得慶隆帝驚奇不已,其後迷茫,隨即似有所悟,深深看了那小太監一眼,目光似有感激、讚歎之意。

慶隆帝忽而哈哈大笑,道:“時逢佳節,難得團圓、熱鬧,朕一時有感,本欲應景作詩一首,以賀這難得的良辰美景。但得要出口時,卻又覺著天子之口,所言便應是絕世佳句,才不負朕之文采。這麼一想,便覺著該斟字酌句一番,再出口才能贏個滿堂彩,便自耽擱了片刻。而今借酒醒神,朕這一首好詩總算有了眉目,諸位權且聽來……”

他瞥眼再朝那小太監偷偷看去,見得這小太監先是仰頭凝視那圓月,繼而放目遠眺,手指比劃九數,立時吟聲道:“明月霞光遍九……州!”

吟完一句,他自是急忙再看向那小太監,又見小太監望向花叢,深吸一口氣,閉目做陶醉模樣。慶隆帝這便又自醒悟,朗聲道:“花香四溢沁人心……”

他話音未落,那小太監反朝他深深看了一眼,又自瞥了眼他身畔太子,隨即目光徐徐掃過滿堂在座。

“一家老少堂前聚!”

小太監舉起手上托盤的禦酒佯作飲酒狀,繼而痛快露笑,遙指遠處又自輕拍自家胸膛。

這前麵的示意倒是顯而易見,但得那遙指遠處又自輕拍胸口的動作,卻讓慶隆帝蹙眉不解。隻是此刻耽擱不得,他竟也能靈光一現,大笑圓了這最後一句,“美酒禦釀飲數斤!”

“明月霞光遍九州,花香四溢沁人心,一家老少堂前聚,美酒禦釀飲數斤。”

高拱沉吟一遍,頓時讚歎道:“好!好詩!片刻間竟得如此絕句,將這時光景敘得淋漓盡致,聖上果然文采斐然!好詩啊!”

有他起頭,餘下皇子與大臣也便紛紛開口應和,將這慶隆帝所“做”的詩句誇得天上地下,驚世絕俗,自然更讓慶隆帝龍顏大悅,使得這中秋團圓的氣氛,再度熱鬧開來。

唯有慶隆帝身畔的朱言鈞,小臉氣惱地瞪著那門腳小太監,將自家琢磨出的詩句又自憋進了心底,自此便對這壞事的太監懷恨在心了。

而這門腳替慶隆帝解圍的小太監,自是那付延遺下之子付彥章,甚或是如今皇後青睞的小太監滬彥。他卻未曾留意到那太子的忿恨目光,隻是心想自家這一首好詩,被那慶隆帝篡改得麵目全非,難免心中歎息不已。

那最後一句明明該是“美酒玉釀彙古今”,如此才得詩意深遠悠長,稱得上當世佳作。但得慶隆帝卻會錯了意,改作“美酒禦釀飲數斤”,登時將這一首好詩的意境摧毀殆盡,淪為嬉言凡物。這實在讓滬彥深覺惋惜,遺憾之餘,難免對這不學無術的慶隆帝越發鄙夷、憎惡,自也未去留意那太子的目光了。

這一年已是慶隆曆二十七年,入了慶隆帝龍眼的滬彥,還不滿十四歲。有得這事情,便讓慶隆帝總算留意到這聰穎非常、頗有文采的小太監滬彥,暗中差使東廠番子去查實了滬彥家世之後,便親口將這滬彥從皇後身邊要了過去,讓其伺候自家起居之事。

倏忽過去七年,時值慶隆三十四年開春,伺候了慶隆帝足足七年的小太監滬彥,已然是二十歲出頭的俊俏太監了。

慶隆三十四年開春,才過完春節,司禮監便有位秉筆大太監想要告老。

這老太監卻也是慶隆帝身邊老人,跟了慶隆帝大半輩子,如今已是年過古稀,身子骨漸至不支,已然不堪重任。慶隆帝為人仁厚,聽他告老後便自緬懷其功德,恩準他退職養老。

其後這司禮監秉筆大太監一職的歸屬,慶隆帝問起周遭老太監,竟是人人對這滬彥讚不絕口。

為何諸多老太監對滬彥如此抬愛,卻是滬彥會做人,逢年過節必定送上厚禮,路上遇得猶自恭謹有禮,讓諸位老太監皆對他喜愛非常,自然也便不吝成人之美,關鍵時刻替他說上兩句好話了。

慶隆帝兀自琢磨之後,也覺著這小太監滬彥雖說年紀尚小,但頗有才能,又能體會聖意,正是最佳人選,便自樂得做個順水人情,讓這滬彥做了大冥史上最年輕的秉筆大太監。

想必慶隆帝斷斷未曾料到,他這順手為之的舉動,卻是生生將自家送上了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