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為伊消得人憔悴”(2 / 3)

豐紳在任黑龍江將軍期間也處理一些“人命案件”。光緒二年(1876年)十一月壬戌,黑龍江監生王景殿呈控棍匪崔振福勾結委員托山將伊胞兄景順打傷斃命作為自縊一案。朝廷把此案交給豐紳,令其嚴訊定擬具奏。同時,據都察院奏,王景殿複以謀命重案覆驗不明等詞,赴該衙門呈訴。要求此案仍“著豐紳親提人證卷宗,秉公嚴訊,務得確情,以成信讞”。原告監生王景殿,該部照例解往備質。光緒三年(1877年)夏四月庚寅,豐紳等奏飭派司員覆驗命案一折。其內容是,這案件“複經呈控覆驗不明,請飭另派刑員帶領仵作檢驗”。朝廷命令盛京刑部揀派司員,帶領仵作,前往黑龍江詳細覆驗。光緒四年(1878年)二月丙午,盛京刑部司員,帶領仵作來黑龍江,覆驗監生王景殿京控命案。豐紳上奏說:“該屍親堅不出具蒸檢甘結,請飭部核議。”朝廷知道後已諭令刑部議奏。據都察院奏,“黑龍江職員王方廉以盛京派來主事錫章,於開棺覆驗時屍身並未潰爛,勒令出具蒸檢甘結,多方挑剔,意圖消弭,請交吉林將軍提驗等詞,赴該衙門呈訴。命令銘安將此案人證卷宗並屍棺,提至吉林詳細覆驗,嚴訊確情,定擬具奏”。刑部於議覆豐紳等前奏後,即谘行“吉林將軍查照辦理。原告職員王方廉,該部照例解往吉林備質”。這件命案審理較為複雜,最後結果不得而知。

此外,豐紳辦理的其他命案還有,如光緒三年(1877年)正紅旗蘇淩額佐領下領催德精阿之次女許給閑散壽明之子德英福為妻,尚未過門。於本年正月十五日被閑散孟庫善賴婚硬將伊女搶去。原聘人壽明於二月二十四日夜間在衙署大門東間柁上自縊死。豐紳等當即飭令司員查閱已死壽明遺留呈書。

四、田禾歉收為民請免

田禾收成是關乎民生的事情,豐紳對此特別重視,因為人吃馬喂,一日不可耽擱,他數次請朝廷給予減免和接濟,緩解了當務之急。光緒二年(1876年)十月十日,豐紳進《奏各城谘報收成分數循照舊章分別應征應免並請接濟折》

及《奏為黑龍江省所屬各城本年收成分數分別征免接濟清單》,光緒三年(1877年)十月二十六日,進《奏為各城秋成分數照章分別接濟折》及《又為各城秋成分數分別接濟單》。

如光緒三年(1877年)十一月初八,奉上諭:“豐紳等奏明各城秋成分數懇恩展緩前借口糧請飭撥接濟銀兩一折。本年黑龍江城暨黑龍江站收成歉薄。若將前借接濟口糧依限繳還,未免益形拮據。加恩著照所請暫行展緩。俟來年秋成後再行繳還,以紓丁力。至墨爾根城並墨爾根站、依拉喀站丁戶被災,應需糧石,除現存外,尚不敷糧三十四百七石零,即由該處備倉存糧內動用,於明年秋成該照數還倉。其應支接濟銀一萬六百九十三兩零,著照崇厚、岐元於盛京部庫,無論何項,先行照數撥給。俟戶部指撥銀兩到月,再行歸還。所有此項銀兩,著於明年秋季起分限四年,按季坐扣,抵充本省俸餉。至各城應交應免額糧,著豐紳等照章辦理。前據奉天府府丞王家璧奏奉省漸就義安,吉林、黑龍江亦應一律籌畫,該二省兵力素強,近因征調較多,稍形單弱,急宜加意培養以成勁旅。請飭該將軍等撫綏整頓等語。著崇厚、豐紳悉心籌畫,妥為辦理。”這道諭旨,表明黑龍江省因秋成歉收,導致口糧不足,豐紳請朝廷接濟一事,朝廷已經批準請求。

光緒三年(1877年)十一月,朝廷對豐紳奏查明各城秋成分數,懇恩展緩前借口糧,請飭撥接濟銀兩一折,進行批複:“本年黑龍江城暨黑龍江站收成歉薄,若將前借接濟口糧,依限繳還,未免益形拮據。加恩著照所請,暫行展緩。俟來年秋成後再行繳還,以紓丁力。至墨爾根城並墨爾根站依拉喀站丁戶被災,應需糧石,除現存外,尚不敷糧三千四百七石零,即由該處備倉存糧內動用,於明年秋成後照數還倉。其應支接濟銀一萬六百九十三兩零,著崇厚、岐元於盛京部庫,無論何項,先行照數撥給。俟戶部指撥銀兩到日,再行歸還。所有此項銀兩,著於明年秋季起分限四年,按季坐扣,抵充本省俸餉。至各城應交應免額糧,著豐紳等照章辦理。”

光緒三年(1877年)十二月,黑龍江將軍豐紳等奏,查明呼蘭廳屬巴彥蘇蘇等四段田禾被災,請求朝廷分別暫緩額租,以紓民力。光緒皇帝批示:從之。”

光緒四年(1878年)二月,黑龍江將軍豐紳奏,齊齊哈爾旗營屯站,田禾歉收,請借倉糧二萬石,以作籽種口糧之需。又奏,呼蘭廳屬之巴彥蘇蘇去歲被災,請加賑以恤災黎。朝廷均“從之”。光緒四年(1878年)十月,黑龍江將軍豐紳等奏,黑龍江各屬收成分數,請分別征免,並黑龍江、墨爾根各城被災,接濟銀糧;齊齊哈爾城青黃不接,借欠未繳籽糧,均請暫緩至來年秋後繳還。皇帝曰:“從之。”

光緒五年(1879年)十一月,豐紳等奏,查明各城收成分數,分別征免接濟,並請暫緩前借銀糧一折。朝廷非常重視他的奏折,對此事進行處理:本年黑龍江、齊齊哈爾等處收成歉薄,缺乏口糧,自應分別接濟。加恩著照所請。將齊齊哈爾、黑龍江城二處公倉,現存糧五千五百七十三石零,全行賞給旗營各丁。其不敷糧二萬三千六百七石零,即由各該處備倉存糧內,動用借給。其布特哈一牛錄被災丁戶分別接濟糧二百三十三石,就近於墨爾根城備倉存糧內,動用借給。均於明年秋成後,照數繳還。其應接濟銀三千八十四兩零,著歧元無論何項,先行照數撥給。俟戶部指撥銀兩到日,再行歸還。所有此項銀兩,著於明年秋季起,分限四年,按季坐扣,抵充本省俸餉。”江省田禾收成往往因災害或別的原因而歉收,這種情況出現多次,所以豐紳不止一次地上奏折,請朝廷援助解決。朝廷在這件事上,沒有擱置,而是認真地妥善安排。

五、屯田地畝枉費心機

清政府在東北地區招民墾荒的同時,著手實施京旗屯墾之計劃。光緒二年(1876年)四月,清政府在上諭中飭令盛京將軍崇實、吉林將軍穆圖善及黑龍江將軍豐紳查明各自轄區內可耕土地數字,以籌劃京旗屯墾事宜:東三省所屬各城尚有可耕地畝,現在京旗戶口愈增、生計愈促,如將八旗官兵願往者分次撥往,簡派大員督辦屯田事務,會同該將軍經理。”

上諭下達之後,當年五月十七日,豐紳進《覆京旗屯田先行招民代懇(墾)辦法折》奏,布特哈、呼倫貝爾二處在省會西北,風高土薄,少燠多寒,並無承種公田;齊齊哈爾、黑龍江、墨爾根三城地土磽薄,五穀歉收,除各城附近鄉村旗營屯承種公田及各閑散耕種地畝外,餘閑荒無幾,其距城較遠地方概多沙石山嶺,難以墾種。惟有呼蘭、巴彥蘇蘇地土較優。呼蘭地方除該城所屬旗屯營站官莊所墾田地並招墾外,在該城迤北百裏內外,濠河以北、呼蘭河以南接連旗屯,采得平坦荒場一段,約可屯田十處,分撥京旗散丁三百戶。並奏請在京旗未到之前,先招民戶代墾,每戶從優撥給荒地七十坰,俟京旗到屯,每戶撥領熟地十五坰、荒地二十坰,俾旗自種,永遠為業,餘地三十五坰作為該民己產。豐紳所言,即所謂“京旗代墾”之法,就是讓京旗在呼蘭屯墾,以期達到解決旗人生計兼顧實邊之雙重效果。他的這份奏折被朝廷“留中”(按:未批答的奏折留在宮禁之中即“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