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誠當年建都蘇州時,將原來的蘇州府衙擴建成了他的王宮,而把蘇州府的辦公地點遷到了都水行司。魏觀到蘇州任職後,覺得都水行司一帶地勢低窪狹窄,容易被洪水淹沒,就將蘇州府衙遷回原址,也就是已經荒廢了的張士誠的王宮,並且對相關屋宇設施進行了整修翻新。
平常人家給新蓋的房子上梁時都會舉行一個像模像樣的儀式,蘇州府衙的上梁典禮當然更要熱熱鬧鬧,風風光光。為了讓這次活動更有意義,魏觀特意請高啟撰寫一篇文章紀念此事,高啟推辭不過,就揮筆寫成了文采飛揚、氣魄雄渾的《郡治上梁文》。不幸的是,正是這篇鴻文最終奪走了才華橫溢的高啟的寶貴生命。
魏觀是個為百姓辦事,受民眾愛戴的好官,他在蘇州取得的政績引起了皇帝朱元璋的注意,這一注意不要緊,他將府衙遷到張士誠故宮的事兒也進入了朱元璋的視野。
朱元璋對魏知府開始不放心起來,就派禦史張度到蘇州來視察工作。
張禦史知道這次蘇州之行必須要有所收獲,否則他就不能向疑心特重的皇帝交差,可是,雞蛋裏挑骨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呀,張禦史在視察時瞪大了眼睛仔細觀瞧,還是沒有找到什麼可以彈劾魏觀的證據。
魏觀陪同張禦史品讀刻在石碑上的《郡治上梁文》時,張禦史的雙眼忽然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放射出了萬道光芒,原來,文中的“龍盤虎踞”四個字引起了他的特別注意——魏觀和高啟這兩個家夥,竟然把張士誠的偽王宮稱為龍盤虎踞之地,你們置當今聖上於何處呀?
聽到張禦史的報告,朱元璋勃然大怒,又想起了當初高啟拒絕他的任命,迅速變成瘋狂以至於變態的報複欲。
朱元璋最終完全認同了張禦史的解讀——張士誠是我最痛恨的敵人,你高啟竟然說他的老窩是“龍盤虎踞之地”,你拿我大明皇帝算什麼?朱元璋立即下旨將魏觀和高啟押解進京,關進深牢大獄。
朱元璋禦定的案子沒有人敢站出來說不,很快,高啟被判處腰斬。
腰斬就是將犯人從腰部砍為兩段,是僅次於磔刑(就是俗話所說的千刀萬剮)的殘酷刑罰。
行刑那天,高啟被腰斬後並沒有立即死去,他伏在地上以半截身子的力量,用手蘸著自己的鮮血,一連寫了三個鮮紅而刺眼的“慘”字,無聲而驚心地控訴著朱元璋殘忍惡毒的暴君行徑。據史料記載,當時朱元璋親自在現場監刑。
朱元璋對於有才學卻不肯任他驅使的文人從來都不吝於暗下殺手,和高啟同為“明初四傑”的另外三位著名詩人楊基、張羽、徐賁也先後遭到朱元璋黑手,無一幸免——楊基被莫名其妙地罰做苦工,最後死在工所;徐賁因犒勞軍隊不及時,被下獄迫害致死;張羽被糊裏糊塗地綁起來扔到長江喂了魚,屍骨無存。
由此可見,在獨裁專製、毫無民主可言的封建時代,一個身在官場的知識分子要想保持人格獨立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