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以教師和學員的組合互動為突破點,創新黨校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的創新主要是通過教師間的互動、學員間的互動以及教師與學員間的互動等方式,改進傳統的講授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互動式教學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中的作用,挖掘出課程教學中的批判精神、質疑精神、務實精神、創新精神,使學員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理論本原,掌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一)主題論壇式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多學科專家團隊的切磋。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本身就是一門多學科交融的課程,黨校在重點做好各個學科領域經典著作的研究、導讀和運用的同時,更應將各科室、各部門的專家學者組織整合起來,預先設定主題,開展以“4-5個專家學者”為主體的主題論壇式教學。開展主題論壇式教學,需要黨校教研部門充分調動起各種教學資源,結合具有長期探索意義的黨建問題或者最新的時事熱點,回歸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本原,進一步深入挖掘出指導我們工作的理論和原則,並迸發出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啟示。論壇式教學作為以教師互動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較高,主要包括:具備覆蓋多學科的知識含量,掌握多學科的思維模式,充分的課前預設情況準備,敏銳的反思總結能力以及較強的即時語言表達能力等。主題論壇式教學,能夠從不同主體、不同專業視角,不同研究領域對於馬克思經典著作進行的不同探討解讀,為學員呈現出視野開闊、豐富多彩的學習直播盛宴。

(二)開放研討式教學模式:以學員為主體,多角度思想體會的碰撞。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不僅要教會學員怎麼讀經典,更要啟發學員如何運用經典去思考問題,開放研討式教學模式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充分發揮學員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通過學員的思想“共振”引發創造性思考,是團隊學習的良好模式。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發揮開放研討式教學模式的作用,教師要做好以下的準備:1.選好研討主題。如:在胡錦濤同誌建黨90周年紀念講話中,指出的黨正麵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大危險,這四大危險的本質就是理想信仰的危機,執政能力的危機,執政基礎的危機以及黨建危機。在進行經典著作教學時,我們必須直麵這些問題,並將其與原著的研讀結合起來,比如:結合《共產黨宣言》的研讀,可以引導學員對於當前共產主義信仰危機的深入思考。結合《論人民民主專政》、《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研讀,引導學員對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深入思考。2.做好課前引導。開放研討式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作為主體班課程設置之一,教師必須做好課程相關的導讀材料的印製,並在入學時由各主體班組織員提前布置經典原著教學的前期要求,通過校園網整合原著閱讀的網絡資源,為學員提供課前自主閱讀原著的平台,做好開放式研討的準備。3.掌握課堂節奏。成功的互動式教學要求教師在討論節奏的把握、學員積極性的調動、開放式的總結概括以及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的應對等方麵具備高水平的組織、協調、控製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創造寬鬆的學習討論環境,要讓每個學員“敢於說”,“說得真”,“說到點”,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各抒己見,交流思想,各有所得。

(三)課堂互動式教學模式:以教師為引導的啟發式教學。

課堂互動式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傳統教學基礎上,通過教師教授、引導、問題或者情景設置幫助學員形成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可以根據課程設置需要設定將教師講授與學員討論分為(1.5+0.5)小時、(1+1)小時、(1.5+1)小時等互動形式。在教師主講階段,要求教師做到:深入原著本身備課,盡量從一手材料中設定教學內容,提煉教學觀點,注重學員主體的特殊對象性,將學員帶回原著本身。在課堂互動式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問題”切入的設計,有效排除理論的抽象、深奧所造成的閱讀障礙,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真正落到實處。互動式教學能夠讓學員在短暫的學習時間中,獲得關於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核心信息和學習要素,同時也能夠對於相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自主的思考,保證了學習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