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作者:徐江
熊貓已經被拿走了,“神”也就快要被拿走了,中國的電影人、媒體、投資者、電影管理和研究機構,以後再麵對“創建民族電影製高點”這一目標時,又該怎麼辦?
十年前,彼德·傑克遜推出《魔戒Ⅰ:護戒使者》,引發全球魔幻電影和玄幻小說熱潮。我曾和一個朋友說過,如果我是國產投資人,我會斥巨資請美國的技術班底、甚至導演來拍攝明朝許仲琳寫的神魔名著《封神演義》——該書是我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惟一一部兼有《荷馬史詩》神韻和《魔戒》奇幻想象空間的長篇小說,而且它的寫作還受到《西遊記》的啟發。它的文字水準低於《西遊記》,但與《荷馬史詩》大致持平,遠超出托爾金的《魔戒》,是最具備改編成全球大片潛力的中國古典名著。
話猶未忘,前幾天就看到新聞:《X戰警》的編劇、《變形金剛》係列電影的監製之一湯姆·德桑托(TomDeSanto),前段悄然抵達中國,訪問了北京的數字電影基地,為其擔任製片人的東方魔幻史詩三部曲做技術考察與籌備。該片將全程在中國拍攝製作,預計明年開機。
德桑托的這套三部曲新片,便是改編自《封神演義》。片名有所變動,相較於原著和過去中國京劇和劇集愛用的“封神榜”,顯得更加電影和全球化了——叫《封神天下》。
《封神天下》的胃口很大,不隻是電影,還會涉及到主題公園的建造和相關衍生性產品的開發。考慮到票房吸納,亞洲演員班底可能會融入日韓演員,而為了注入美國元素,“雷震子”之類的角色還會請歐美明星。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請印度或俄羅斯、巴西、南非等其他“金磚”國家的明星出演,因為按照《封神演義》所描繪的眾神樣貌,這可能是全世界惟一一部對演員膚色和人種沒有苛求的名著。目前讓人關心的是:除了彼德·傑克遜或詹姆斯·卡梅隆,德桑托還能不能再找出另一位在神魔題材上,具有史詩氣質的大導演,而且決不受製和遷就現有的神魔大片製作模式;再有就是每集1.5億至1.8億美元的投資預算到時夠不夠花?
《封神天下》計劃的曝光,對大中華區域的電影觀眾來說,是一個令人振奮的銀幕期盼。不過對於內地和港、台——整個華語片工業的從業人員來講,卻意味著掘金空間的進一步被擠壓。麵前的金碗,由於在十餘年的光景裏被視而不見,現在被大洋彼岸的同行瀟灑地端走了,而且人家本來就擁有技術和創意上的先天優勢,“封神”這個題材,以目前華語片的資金和製作能力,至少未來十五年內是不能再碰了。我甚至懷疑,《封神天下》一旦成功,好萊塢會把投資的觸角進一步伸向《西遊記》或《聊齋誌異》!到那時,滿足於虛榮票房紀錄的內地電影人和媒體,哭訴的恐怕就不僅僅是美國大片的統治力了,而是對方對民族資源高地的搶占和壟斷性開發!這一點,我們從前幾年的《功夫熊貓》、《熊貓回家路》到今天的《熊貓總動員》、《功夫熊貓2》的公映、製作,已經可以見出端倪。
熊貓已經被拿走了,“神”也就快要被拿走了,而且都是合乎法律、合乎市場規則、甚至是合情合理被拿走,中國的電影人、媒體、投資者、電影管理和研究機構,以後再麵對“創建民族電影製高點”這一目標時,又該怎麼辦?恐怕,這已不是在媒體上組織幾版討論,或讓一幫沒有任何一線經驗的“專家”發發言所能敷衍過去的。
再商業的電影,也需要有一點“專業上”和“民族文化上”的責任感。今天奮鬥在票房紀錄第一線的影人們有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