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酷的城市(1 / 2)

國際

作者:高倩

柏林電影節側寫

如果你要玩高檔,倫敦或許比較適合你,但說到地下文化,哪裏都比不上柏林

第61屆柏林電影節2月15日正式拉開大幕。在電影節期間,這個城市迎來送往著全球影視界的明星大腕,聚集著成千上萬的媒體和影迷。在各大影視報刊雜誌上,有關於柏林電影節報道連篇累牘,柏林被媒體以天花亂墜的詞彙形容成地球上最酷的城市。但關於這一點,請不要懷疑。

柏林的波茨坦廣場是約翰尼·德普、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茱莉等大明星的家外之家;米特大街上能買到當季柏林時裝周最新款的成衣;新生代明星詹姆斯·弗蘭科(James Franco)選擇在哈威爾·佩雷斯藝術館舉辦自己在歐洲的首次藝術展;這裏有世界頂尖的俱樂部和最酷的音樂人。“這裏”是柏林。

邁克爾·米哈爾斯基是德國時尚界炙手可熱的人物,在他的眼裏,柏林是個靈感之都——1月份,他在柏林時裝周上發布了最新款的秋冬季時裝,主題正是最近熱門的電影《創:戰紀》。最近,他又在波茨坦廣場的萬豪酒店裏開了一間酒吧,酒吧裏的吧椅以超模的名字命名,客人們可以悠閑的坐在高腳凳上,看著酒店大堂裏為了參加柏林電影節而行色匆匆的客人。

柏林是一個文化的混合體,這裏彙集了來自電影、時尚、音樂、高雅藝術其他領域形形色色的人才,他們獨立的個性也帶來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元素。在柏林的大街上,先鋒派和時尚派擦肩而過,好萊塢明星和前衛藝術家混搭開派對。

柏林的生活費用相對低廉,這是吸引眾多藝術家前來的要素之一。與巴黎、倫敦和紐約的高房價相比,藝術家們在柏林至少不用為了頭上的那片瓦舍棄未來幾餐的麵包奶酪。畢竟,柏林沒有真正的重工業支柱,這座城市最倚重的恰恰就是這些被吸引來的藝術家們。在這裏,“酷”就是經濟戰略的生存之道。柏林市長萊特曾說過:“柏林很窮,但魅力無邊。”

柏林電影節主席迪特·科斯裏克(Dieter Kosslick)說:“文化就是柏林的支柱產業。音樂、電影、藝術、時尚,就是這座城市的推動力,是所謂的創意產業。柏林是一座文化內容極其豐富,國際化相當發達的城市,這裏自由、開放,讓人興奮。”

雖然東、西德合並已經是20年前的事了,但柏林給人的感覺仍然很神秘,這種摸不透的活力正是吸引眼球的魅力點。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東柏林幾乎是一座空城。在柏林牆倒塌以後,當地人都成批搬去西柏林,當時這裏隻有成片的廢棄工廠和水泥房。但在居民搬走的同時,很多學生和DJ卻從西柏林搬到了這裏,這些未來的藝術家帶著先鋒派的名字來到了這裏,他們抓住百廢待興的機會在東柏林的倉庫、地下室和沒人要的門麵房裏開起地下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