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預約報賬模式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探討
高校財務
作者:仲雲珍
【摘要】財務報賬是高校財務工作的重要部分。近年來,隨著電子網絡技術的提高和高校財務環境的變化,網上預約報賬成為財務報賬的一種趨勢。文章針對網上預約報賬模式,分析了其對財務管理的突出價值和帶來的衝擊,並對如何加強高校財務管理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網上預約報賬;高校;財務管理
隨著高校業務量的增加及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高校財務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也日趨常態化。網上預約報賬是指基於B/A/S三層體係結構的網上預約報賬係統,利用現有的高校財務軟件平台,通過與網上預約終端、網銀支付係統的對接,由報賬人根據業務類型在網上進行業務申報並預約報賬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將報銷單據送往財務報賬窗口進行票據審核、報銷,從而實現對財務基礎數據業務處理的一種報賬方式。網上預約報賬模式推動了財務報銷流程網絡化、物流化以及數據處理自動化,有利於合理安排、有效分流會計人員工作,避免了財務報賬“排長龍”現象,優化了財務管理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為財務信息化建設的科學發展打造了一個新的平台。
一、網上預約報賬對高校財務管理的突出價值
(一)人力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在實際工作中,大宗材料、設備、圖書、工資、基建等業務金額大,約占教育經費80%,零星采購、差費、辦公及實驗耗材等約占教育經費的20%,前者業務較集中,後者業務較分散。在傳統報賬模式下,會計人員平時的主要精力都花在零星票據的審核、歸集、錄入、打印上,而網上預約報賬的實施,既充分利用每個報賬人的力量,開拓了潛在的人力資源,前台部分工作轉移到每個師生員工,讓報賬人自主參與財務部門主導的票據整理、單據的錄入等核算環節,承擔了記賬、算賬工作,又分擔了財務人員輸入數據的時間,減少了數據的差錯率,使高校財務人員從繁雜的傳統報賬模式中解脫出來,成為真正意義的管理者;同時通過網銀支付係統,直接將報賬款轉給報賬人,出納人員也不必進行繁重的現金或支票支付,大大優化、整合了人力資源。
(二)財務關係更加和諧
隨著高校辦學規模和經費業務量的增加,一方麵,業務量與報賬人員工作量不匹配,會計人員承受一定壓力產生情緒;另一方麵,報賬窗口常常出現排長隊現象,師生怨聲載道,以致雙方關係變得“劍拔弩張”。網上預約報賬係統支持教職工通過校園網在任何時間、地點上網進行財務報銷申請及預約,報賬人員擁有對會計信息的搜集、處理、輸入及曆史數據查詢、打印等功能,使業務處理規範化、透明化、程序化,會計人員重心偏向提供高效、優質、方便的財務服務和及時了解財務動態,進行事中監督、事後分析。通過這種人機對話,既減少了人與人麵對麵的直接碰撞、磨擦,又實現了無等候報銷,緩解或消除了“排長龍”現象,樹立了財務部門良好的服務意識和風範,滿足了報賬人的一流服務和高效率的心理需求,構建了財務人員與報賬人之間和諧的財務關係。
(三)預算執行剛性得到加強
預算管理是高校資源配置的手段,報賬工作是預算工作的延續,預算控製體現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財務報賬主要通過財務報賬信息係統下達預算控製數及項目控製額度,對科研經費、人員經費和日常公用經費等業務實施報銷的一種經濟活動。其根本目的是實現財務預算控製與財務報賬控製相結合,對各項經費進行監督和日常控製,保證經費使用指標及各種款項正常使用,合理配置資源,滿足預算管理的要求,以報賬促進預算管理,以預算管理促進財務管理,增強預算管理的剛性,實現預算控製的全麵性,突出預算工作的嚴肅性。
(四)財務信息更具對稱性
傳統的報賬方式,報賬人對信息範圍、製度透明度把握不準,對於經費收支餘掌握不及時,常常出現項目超支、串位現象。特別是一些省部級、國家級項目科研經費,項目負責人未能及時了解經費到賬、項目額度等信息,造成未能順利通過結題,給個人及學校造成了不良影響。隨著網上預約報賬這個服務載體的創新,財務服務職能得到了拓展和延伸,與預算管理、財務核算、網絡銀行互通互聯將每個單據的流程清晰進行展示,做到流程透明,使得相關權限的責任人均可適時對單據的流通進度進行跟蹤,實現了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結合,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
(五)提高了財務管理精細化水平
以“網上預約報銷”改革為契機,對財務各項工作進行總結歸納,對財務工作流程進行流程再造,保證了財務工作的活力和科學性。通過報賬人的申請,網上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實現了數據集中、遠程動態、資源共享的現代網上辦公財務管理新模式。財務人員角色也逐步由業務型向管理型蛻變,從記賬、算賬中脫身,有時間、精力進行對財務活動事前的預測、事中的控製、事後的分析及對收入、支出、預算、項目需求、風險管理、績效評價等方麵進行精細化管理,確保了財務信息的全麵性、完整性和實用性,提高了財務管理精細化水平。
二、網上預約報賬對高校財務管理的衝擊
(一)財務信息的規範性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