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堅持改善民生,在發揮職能作用上有新貢獻(1 / 1)

三、堅持改善民生,在發揮職能作用上有新貢獻

古人雲,為政之道,以厚民為本;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關係著經濟發展,國家穩定,長治久安。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發展民生,是稅務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的政府職能轉換步伐加快,特別是2003年以後,在執政為民、科學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政府工作的重點已完全轉到民生問題上,促進城鄉統籌、環境保護、資源可持續利用、教科文衛、社會保障等成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發生了重大轉變,民生成為財政支出的主要傾斜點。地方稅收作為地方財政的支撐力量,必然成為改善民生的重要生力軍。地方稅收支持民生,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提高地稅收入占GDP和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努力做大做強地稅收入的盤子,為地方政府提供充足的稅收收入,使其有足夠的財力去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完善社會保障體係,推動“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目標的實現,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二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堅持依法征稅,做到有稅盡收,無稅禁收,加強減免稅管理,建立和完善稅收經濟分析、企業納稅評估、稅源監控和稅務稽查的互動機製,落實對重點稅源的分析監控,推行稅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加快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確保稅收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增加,確保各級政府能夠有效地履行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三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造性地運用好各項稅收政策,推動經濟發展,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同時,全麵落實好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對需要扶持的特定地區、行業、領域和社會群體,落實優惠政策或者減免稅收進行扶持和調節,使黨和政府的關懷真正惠及民生。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一方麵要繼續著力於各項抗冰救災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一方麵要重點落實好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資源稅等稅收新政策,特別是促進“兩型”社會建設以及支持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促進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稅收政策,積極支持解決好廣大納稅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地體現到改善民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