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遠不會下雪的城市(1 / 2)

廣州人 廣州事

作者:曾妮

微博上的好友們最近統一糾結的話題是“廣州聖誕場就是個杯具”。對於一個“90後”的追星族來說,若是能在帝都北京和魔都上海生活,甚至是南京、青島都會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連續三個月都計劃著要出去吃一頓,又算算價錢於是覺得“無論是吃泡菜鍋還是比薩餅都約等於直接吃錢”。對於一個對食物有無限向往的人來說,若是能生活在成都嚐遍路邊廉價美味的小吃,那實在是一件再愜意不過的事情。

不過那些都是些不切實際的遐想。在真實世界裏,我依然生活在“小蠻腰”五光十色的霓虹下,生活在北京路蘿卜牛雜的香味中。

有時候坐在搖搖晃晃的公交車上或是呼嘯而過的地鐵中時,看著身邊陌生的麵孔,聽著他們講電話時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方言,我總是會自娛自樂地揣測哪個人是哪裏人。一個字也聽不懂的是潮汕人,總是嗲嗲地帶上拖長的尾音的是廣府人,說話總是大著嗓門的是河南人,三句話之內一定問候到你母親的則是東北人。

不記得是哪個老師曾在課堂上講過一個有關深圳的故事,深圳馬路上匆匆行走過的人們告訴深圳市長,我是河南人,我是安徽人,我是貴州人。深圳市長神色擔憂,你們在深圳生活,你們在深圳創業,你們消費深圳,你們為深圳消費,你們甚至已經能夠說一口流利的廣東話甚至有深圳市戶口,你們卻從來不覺得自己是深圳人。

其實,對於我這樣一個“新客家”來說,廣州於我的意義也如此。在廣州生活得再久,身邊再多人說普通話,隻要你一開口,別人還是能輕而易舉地指認出“你不是廣東本地人吧”,“一聽你說話就知道你不是廣東的”,“你的普通話不像廣東人說的啦”。

廣州真的很美很繁華,這裏遍地都是我喜歡的日本壽司韓國年糕,這裏找得到我向往的Gucci、Prada,這裏能漂亮地舉辦亞運會亞殘會。

我總是覺得廣州市政府好客到就差張開懷抱對著來來往往的人們唱上一曲“廣州歡迎你”了,他們對著無數像我一樣的“新客家”笑臉相迎,他們說“把這裏當作自己家一樣吧”。可是越是這樣說就越是讓我覺得這究竟還不是我的家。

當他們說著“咁岩噶”、“食左飯未”的時候,就覺得“啊,這就是廣州”,果真是“鳥語花香”的一個城市。當他們討論著“TVB”、“陳法拉”的時候,就覺得“啊,這就是廣州”,果真是和我們看“湖南衛視”的人不一樣。當他們喊著“好想看雪啊”、“長這麼大還沒有見過下雪啊”的時候,就覺得“啊,這就是廣州”,果真是永遠都不會下雪的城市。當他們說出“你們北方人”、“你們內地”的時候,就覺得“啊,這就是廣州啊”,果真是看誰都是北方人的城市。

可是這座城市於我又不似旅遊地一樣沒有感情,不似陌生人一樣沒有交集。

走在廣州街頭看著導遊領著一群旅人從我身邊匆忙經過的時候,我就是廣州街景中的一部分,這時候的我屬於廣州。穿著誌願者的白綠馬甲舉著大拇指對著過往行人微笑的時候,我就是廣州城市形象的一部分,這個時候的我屬於廣州。

每次在北京路的薇姿專櫃刷下一套新的護膚品也好,在“阿童木”買下一件新外套也罷,不假思索地在銀聯賬單上簽下自己的大名的那個時候,看著導購小姐滿麵堆笑,聽見她們洋溢著喜悅的“感謝您的惠顧、歡迎下次光臨”的時候,我總是有一種錯覺,我就是刺激廣州GDP增長的功臣,我和長時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正牌的廣州人也沒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