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禍不單行(1 / 2)

再說楚國這邊,自王翦率大軍出大梁之際,楚國就已經知道,並且已經開始集結人馬,在魏國背後捅其一刀。

可楚王昌平君卻想著讓秦國派出使臣前來求救,自己方才出兵,好賣秦國一個人情。

可左等右等之下,半個多月過去了,仍舊沒有聽到過關於秦國使臣的哪怕一絲消息。

令尹項燕便對昌平君說道:“大王,以臣看來,秦國的使臣極有可能再次被魏國扣押。”

“哦?”昌平君疑惑的看向項燕。

項燕解釋道:“大王難道忘了上次秦國上大夫姚賈之事?”

經項燕這麼一說,昌平君方才醒悟過來,而後對項燕說道:“按照令尹的意思,是現在就要出兵伐魏?”

“正是!”項燕點了點頭:“眼下魏國五十萬大軍隻怕已經到了河西。一旦秦國不支,那麼我軍再向出兵就為時已晚了。”

昌平君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可在寡人看來,秦國的國力似乎沒有那麼弱才是。再說,如果魏國能和秦國耗上一段時日,對我楚國不是有利無害嗎?”

項燕卻道:“大王所想固然不錯,但大王不要忘了,現在的秦國早已不是當年的秦國,再加上魏國在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又有王翦為主將,臣以為此戰秦國必敗無疑。一旦魏國滅了秦國,無論我楚國是否出兵,魏國的下一個目標必定是楚國無疑。大王,為了楚國,還請大王即刻下令出兵才是。”

見項燕如此說,昌平君這才點頭道:“就按令尹的意思,寡人現在就封令尹為大將軍,領兵三十萬渡江北上,伐魏!”

“末將得令!”

得到昌平君的命令之後,項燕當即便飛奔出宮,而後又騎快馬前往楚都城外的軍營,調集大軍北上,渡江伐魏。

大梁城內,龐癝向範增問道:“廣陵一代的居民可曾全部撤退?”

範增回道:“相邦放心,廣陵城附近的居民早已撤至壽春附近。且按照相邦的意思,我軍現在子啊廣陵一代已經沒有一兵一卒,都撤至了昭關那裏。”

龐癝這才放心的點了點頭,而後又道:“為了以防萬一,壽春一點的所用軍民也要做好隨時撤至淮水北岸的準備。”

“難道?”範增驚訝道:“難道相邦覺得憑借昭關天險,我軍無法抵抗楚軍?”

龐癝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昭關雖然是天險,可楚軍畢竟勢大,再加上主將項燕又是沙場老將,我軍還是做好以防萬一的準備才是。”

“相邦所言有理!”尉繚很讚同龐癝的觀點,“我軍在昭關隻有三萬兵馬,且主將才能也隻是中人之姿,如無意外,昭關必被楚國所破。”

“老夫現在隻希望王翦能夠盡快平定秦國才是!”龐癝心中也有幾分擔憂。雖然此番龐癝早已料到楚國定會出兵,並且早已做好了相關部署,可心中仍舊惴惴不安。

尉繚卻笑道:“相邦這是關心則亂,此番楚國雖出兵三十萬,可淮南之地有幾千裏之廣,即便主將是項燕,隻怕沒有三五個月的時間,是拿不下淮南的。且即便項燕到達了壽春城下,可到時候也是檣櫓之末了。正所謂檣櫓之末,勢不能穿稿擼,想來楚國大軍也就到壽春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