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創刊20周年特輯
作者:李源
坐落於北京百萬莊南街的一條小巷裏,華章出版公司的辦公環境看起來更像一個體製內的老企業,可事實上它卻是機械工業出版社最早市場化的出版公司,並用油墨濃縮記錄下了中國市場經濟下企業主流思想嬗變的曆程。在過去的16年,這家藏身在一幢不起眼的3層小樓裏的出版企業,已經創造了數個經管圖書界的第一:第一家引進管理案例經典《國際貿易案例集》;第一家引進《六西格瑪管理法》、《成功的項目管理》;第一個全套引進彼得 杜拉克(本刊注:華章譯作德魯克)管理全集……“事實上,我們已經連續七年是市場第一。”華章出版總經理周中華不無驕傲地說。在他看來,過去16年管理經典的引進,是華章的“打樁”之作。有了這些四梁八柱,華章才能真正大展拳腳。
先沉下來,精耕細作
周中華2005年出任華章出版公司總經理。那時管理圖書市場異常火爆,如日中天。“同時也是異常浮躁的市場,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周中華回憶道。當時雖然也有一些管理經典,包括:杜拉克、泰羅等大師的經典之作也出了各種版本。但在周中華看來,這些零散的出版物很難體現這些大師的管理思想體係:“那時我們發現,從來沒有一家出版社係統地梳理他們的思想。有人定義杜拉克創造了管理這門科學,但他的管理思想怎麼來的?怎麼發展的?卻並不為人所知。”於是在2006年,華章引進了全套杜拉克管理著作,第一次讓這位大師的管理思想曆程呈現在中國大陸的讀者麵前。
而在周中華的觀念裏,更重要的是讀者能通過係統的閱讀建立起係統的思維和思考。“現在的閱讀太浮躁了,很多都是碎片化的。我們應該指引讀者沉下來,進行深度閱讀,尤其是管理思想。”
當然,經典套係的出版不僅僅是讓讀者“沉下來”,更是讓華章“沉下來”,看清市場,理順思路。在陸續出版了杜拉克、泰羅的經典套係之後,華章的未來戰略也逐漸清晰起來,用周中華的話講就是:華章要成為一個兼具專業、品質和創新精神的出版公司。
“專業是指最大化滿足讀者的需要;品質是指讀者在獲得新知的同時能得到更好的閱讀品味;創新是希望華章作為一個企業,能走出出版的創新之路。”周中華的解釋雄心勃勃。
作為華章的打樁之作,管理經典套係並不會在幾個國際大師的係列出版之後就停止。華章的視野已經從國際轉向本土。“國際管理界有一種理論:60年會形成一個管理體係,30年會出一些新的管理方向。”周中華說。在他看來,中國改革開放30年,已經出現一些成功的企業案例,現在是時候總結中國本土的管理經驗了。
事實上華章已經出版了一些本土管理經典的小套係,而且獲得了很好的市場反應。周中華對此的解釋是:從舶來品中的學習,到真正本土化的實踐。中國企業在成長中已經發現:並不是所有已經被西方證明有效的管理方法,就一定適合中國的土壤。一些企業在消化、吸收之後,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新知。“最典型的就是海底撈。”周中華說,“這是個典型的,植根於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管理經典案例。”
如果說在管理圖書領域裏的精耕細作,算是華章戰略中的專業的話,那麼華章的創新可要跳躍得多——建立電子商務平台,進入培訓領域,進入心理學圖書市場,建立博士後工作站……這一係列聽起來不太沾邊的戰略規劃,在周中華的描述裏卻是“相關多元化”。“這是在我們發展的橫軸和縱軸上的創新。”他說,“我們一定要能控製自己的空中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