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奧美中國:永遠在競爭中獲得“先手”(1 / 3)

中外管理創刊20周年特輯

作者:鄧純雅

一位曾受教奧格威的低調創業者

也許用“雲淡風清”來形容此時宋秩銘內心的感受很妥帖。

從1989年頭一次到中國來考察,直到建立奧美中國,20多年的歲月一打閃就過去了,甚至讓他有點兒來不及回味。

如今見到TB(他的慣用稱呼),沒有之前宣傳照片上刻畫出的廣告狂人的淩厲之色,也似乎並沒有那種被歲月洗禮後的風霜外貌,即便是在剛剛落下帷幕的奧美中國20周年慶典上,見到那麼多的老部下,他依然秉持著自己的“閑適”本色,低調到讓人覺得有點“悶”。

而恰恰就是這個喜歡慢慢喝著冰啤酒坐在窗戶前看景色的平靜六旬老者,卻是名符其實的華語世界中的“廣告教皇”——奧美大中華區的董事長。坐擁17家分公司2000多名員工,可以同時在中國300多個城市開展活動的龐大營銷組織,由他一手建立,並在他的領導下發展到如今的鼎盛局麵。

可以說,如果要追溯這家著名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曆程和精彩蛻變,他的確是最好的親曆者和講述者。巧合的是,今年也是真正的奧美之父——大衛 奧格威誕辰百年之際,TB作為其在中國惟一受教於這位傳奇人物的奧美高層,在這個時候接受采訪,也是一個最合適的契機。

對此,宋秩銘告訴《中外管理》:與其說這20年是奧美在中國的一段奇妙之旅,倒不如說,是中國經濟的爆發式成長成就了奧美中國的優勝業績,這20年他們親眼見證了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的飛躍發展,這也是最令人難以忘懷的!

搶在500強之前,搶占新市場

多年以來,宋秩銘依然保持著年輕時候的穿著習慣——休閑版襯衫和一條舊到有點兒褪色的牛仔褲,在盛夏的辦公室裏,他由於腳部受傷甚至還穿了一雙黑色的露腳趾涼鞋。了解他的奧美高層都知道,這樣的穿著也代表著TB一貫的風格,不那麼遵守所謂的規則,也絕對不喜歡強加於人,他在乎辦公室內舒服而富有創造性的氛圍,因而他也是最適合經營廣告公司的人選。

當然這一點早在台灣奧美於1985年成立時,已經初步顯現。當時的他已開始在台灣商圈聲譽鵲起,可就在很多媒體覺得他即將成為台灣廣告界的領軍人物之際,他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選擇,到海的那邊去,到紅色的北京去。

“我是40後,成長於超級富有理想主義的60年代,愛搖滾樂、愛冒險,更愛那個一直夢想中的北京和中國!”TB點燃一支香煙,微笑著說道,似乎又回到了那個充滿激情和狂想的世界中去了。帶著這樣的理想,41歲的他頭一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陌生的興奮之後,作為一個廣告公司的經營者看到的更多是商機。

“我是來給一些國內同行講講我們對廣告的一些想法,也就是奧美的觀點。那個時候國內的廣告業剛剛開始發展,當然也沒什麼大公司。不過我驚訝地發現,即便是國外公司,也隻有日本電通的合資公司電揚一家在華營業,歐美那麼多的大廣告公司根本沒有蹤影!”TB在一場演講後,突然有所觸動。一直外表淡定的他,卻有著極強的商業敏感和果決的判斷力。

彼時,雖然眾多歐美的廣告企業還沒有意識到中國市場的崛起,但他們的那些巨頭客戶們,似乎已經開始垂青這片看似荒蕪卻潛力廣闊的市場——1990年隨著麥當勞進入中國,這個西方財經記者們戲稱的金色拱門,的確給中國市場帶來了好運。先是在1992年通用汽車、摩托羅拉、波音、通用電氣等世界500強公司紛紛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而到了關鍵性的1993年,用蜂擁而入來形容外企企業的入華潮流並不為過,繼聯合利華之後,花旗銀行也將總部從香港搬到了上海,而寶潔則一口氣在中國建立了4家公司和5家工廠。1993年年底經過政府統計,實際利用外資達到了270億美元,讓世界都為之震驚。

就在這股熱潮到來之前,宋秩銘就已經感受到了經濟重心逐漸轉向中國的潮流。他在1989年從北京趕回台灣後不久,就提交了報告,表示要帶著團隊到大陸創業的意願,很快獲得奧美總部批準。在1991年,他帶領著2個台灣奧美的員工,幾經周轉,從北京再到上海,最終公司執照被批了下來——在酷暑中,宋秩銘迎來了自己人生的新一次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