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要”助推管理,做有心的班級領航人
治教經驗
作者:索長斌
班主任工作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實、完美,因為它使我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雖然我的工作是繁雜而艱辛的,但我更清楚自己肩負的重大責任,心中充滿快樂。下麵我就談幾點平時工作的體會:
一、要為人師表,用個人魅力吸引學生
教師要做好學生的表率,要以身作則。班主任老師更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隻有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崇高的威信。因此,當我要求學生做事時,我總是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我就會在學生到校之前到;做不到的事就不說,說到就一定要做到。我的這種率先垂範在學生的身上產生了很大作用,他們大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首先,班主任形象不能一成不變,而應隨具體情況的改變而改變。上課時要風趣幽默,但紀律上要嚴格要求學生;組織活動時要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使學生情緒高漲;做思想教育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語重心長。
其次,要與學生及時溝通,要在各方麵給學生做好榜樣。有時要求學生做的事情,他們並不落實,因為總覺得老師與他們有代溝,老師說的根本沒人能做到。班主任可以自己的親身經曆現身說法,這樣會讓學生有親近感、真實感,更容易去模仿。如我在教室內外見到果皮紙屑時就會隨手撿起,結合自己的表現教育學生講衛生、愛護環境;每次勞動和大掃除時,我都會身先士卒,不但做好安排,還要做好示範,因此學生很少有偷懶或耍滑的;也可以和學生說說自己學生時代的學習竅門等。
二、要寬嚴相濟,做一個有愛心的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比較瑣碎、繁雜。在處理問題時,班主任如果沒有一顆真正關愛學生的心,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就很容易流於簡單化;或者是千篇一律的說教,表麵上唬住了學生,但他們心裏卻並不服氣。我覺得要使一個班級養成良好的班風,有強大的凝聚力,不斷前進,班主任除了要做好一些常規工作外,還應有一顆愛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學生中間,多理解他們,使他們信服班主任,願意把班主任當做好朋友,願意與班主任多方麵地交流思想。“一雙眼睛看不住幾十個學生,一顆愛心卻可以拴住幾十顆心。”但是愛並不是意味著要一味地縱容,要嚴出於愛,愛寓於嚴,嚴而不凶,寬而不鬆,嚴在當嚴處,寬在當寬處。對於我班的學生,他們每個人在我心裏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不論他們是成績好的,還是不好的;也無論他們是懂事一點的,還是調皮的!因為心中有愛,雖然班主任工作有一點累,但我仍樂在其中,感受著為人師的快樂!
付出愛心與嚴格要求不可偏廢。愛心是偉大的,但絕對不是萬能的。不妨想想:父母不愛孩子嗎?可是孩子有時還會常常出現逆反心理與父母慪氣、鬧情緒。所以,對學生付出愛是有技巧的,何時付出,怎樣付出,付出後怎樣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用心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班主任用心去考慮。如果僅有愛心,沒有嚴格要求也不行。現在的孩子大都是不缺少愛的,或者說他們擁有的愛太多了,以至於在我們對他們付出愛時,他們還以為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離不開嚴格要求。
三、要做標準天平,公平、民主地對待學生
學習好、聽話的學生,哪個老師都喜歡,總是對其毫不吝嗇溢美之詞;而學習差、愛調皮搗蛋並且還總是給老師出難題的學生,老師都不太喜歡。而恰恰就是這些學生更需要多一點賞識,多一點激勵,甚至還應對他們的缺點乃至錯誤給予包容。也許有人會說,這不是放縱嗎?為什麼要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予以包容呢?一般來說,誰也不會喜歡或保留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隻有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有所察覺,才能想辦法克服和糾正。就人之常情說,誰也不願意讓老師,讓家長或上級領導當眾批評,即使有錯誤,也都希望能得到相關人的諒解。他們定會心存感激,會更加自責、內疚,出現相同問題的幾率也就更小。尤其是近些年,我在處理一些學生違紀問題時,對此深有體會。
要關愛學生。在學習生活上給予其關心和愛護,在精神上給予其鼓勵和支持。對那些學習差的、成績退步的、考試發揮不好的、有困難的、單親家庭的學生等,我常常用語言開導、鼓勵、教育他們,不斷與他們談心,這樣既掌握了他們的心理活動,又消除了他們的精神壓力,還取得了他們的信任。教師要不偏袒、不歧視、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從談話中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談話要找準時機,要在民主輕鬆的氛圍中進行。
總之,我認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要有高度的責任心、上進心和使命感,要有寬闊的胸懷、科學的教學方法,要對學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寬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一位學生,欣賞每一位學生,相信學生。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利津街道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