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備胡應輪戰(2 / 2)

鄒維璉忍不住道:“博文,我們水師霸住東海,每趟往返運送九千士兵至倭國倒也不是難事,隻是如此輪戰,恐消耗的錢糧頗多啊。”

鄭衝微微一笑道:“經略放心,此戰福建沿海各地軍民決心已下,朝廷決心已下,皇上決心已下,我鄭氏必將全力應付此趟戰事,錢糧不必考慮。戰後我軍花了多少錢糧,到時候讓倭國翻著倍的賠給我們,也就是了。”

鄒維璉和吳麟征對望一眼後,也都下定了決心,既然朝廷旨意已下,便說明皇上決心已下,此事定然不可推卻。當下三人便開始細細籌劃此趟出征的細節,首當其衝的便是商議朝鮮出兵的規模。

大明出征倭國,朝鮮定要仆從,這沒什麼好商量的,但能出兵多少,便有講究了。

當鄭衝說出他心中的盤算後,吳麟征有些吃驚:“什麼?博文,你打算讓朝鮮出兵三百餘艘戰船,兵士三萬八千人以上?何以讓朝鮮出這麼多兵馬?”

鄭衝陰測測的道:“吳大人,待得倭國水師覆滅,朝鮮水師也無必要留存了,我大明水師自會保朝鮮海域安寧,不若趁此機會讓他朝鮮多受些折損,到時候威逼朝鮮,裁撤水師,也方便許多,不是麼?”

鄒維璉和吳麟征盡皆無語,半晌後鄒維璉若無其事的道:“此策甚好,四十年前,我大明救朝鮮傾盡全力,如今征討倭國複仇,他朝鮮也是該多出些力才是。”

吳麟征也道:“想來朝鮮對倭國怨恨極深,也定然會傾力支持。”

次日,備胡經略府三巨頭在朝鮮小朝廷的早朝上,當眾宣讀了大明征討倭國的旨意,並宣讀了大明皇帝給朝鮮藩屬國的旨意,命其追隨大明天兵征討倭國。

旨意宣讀完後,朝鮮朝堂上一片嘩然,許多朝臣都望的大明京城方向叩拜謝恩不止,不少朝臣皆是掩麵哭泣起來,李倧更是激動得渾身發顫。

想當年朝鮮被倭寇打得差點滅國,李倧當時還小,卻記憶猶新,他還記得跟著父王東躲西藏的日子。許多朝臣也都是從父輩那裏繼承了那段仇恨,可以說朝人家家戶戶中,都有親朋好友死於倭寇屠刀之下的。這股恨意上至朝鮮王宮,下至朝鮮平民,已經縈繞了幾十年,終究還是未能散去。

多少日子裏,他們都曾今幻想過,大明能出兵討伐倭國,替他們報仇雪恨,但隨著大明內憂外患,這種希望越來越淡。朝鮮國力又不足以單獨與倭國抗衡,是以他們將這股仇恨深深壓在心底,隻等著有朝一日能發泄出來。

想不到真有這一天,大明皇帝下旨討伐倭國,而且此趟大明聯合了泰西諸國一同討伐,更讓朝鮮君臣欣喜若狂。有大明為主,這麼多國家為輔,這趟朝鮮的這段國仇家恨一定能一朝雪。

隨後的朝議非常熱烈,頭腦發熱的一些朝臣甚至提出要提舉國之兵追隨大明討伐倭國,這種熱烈的衝動把鄭衝也嚇了一跳。鄒維璉當場將此戰的方略剖析了一遍,又將輕重厲害陳說明白後,朝鮮君臣們才漸漸冷靜下來。

最後朝鮮君臣們按照備胡經略府的計議,決定由老將李薈掛帥,朝鮮郡主李順貞出任聯絡參軍,其餘李時昉、李經榮、金自點等十餘名朝軍大將一同統領龜船三十艘,板屋船一百二十艘,其餘小型戰船及補給船一百八十餘艘,水陸兵馬三萬八千餘人共同出兵倭國。

朝鮮的戰爭動員很快,朝鮮軍民聽說是征討倭國,都迸發出驚人的熱情來,十天後就已經將水陸軍馬集結完畢。明軍的集結卻不慌不忙,按部就班。

李薈等朝軍大將卻是格外的激動,李薈曾私下找過鄭衝,詢問明軍出兵日期。鄭衝卻不慌不忙的告訴李薈,還要等待半個月的時光。一來要等西班牙人從呂宋調兵,二來也要等荷蘭諸國軍力北上。

最後鄭衝向李薈說了最重要的理由:“島原的倭國一揆現下還支撐得住,我等發兵援之,當選雪中送炭之時,而不是此刻前去錦上添花,等候個把月時日出兵,便是最好時機。稍後我們在濟州島屯兵,等候集結軍力,蓄勢待發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