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1 / 1)

第二十二章

製作講究

1.麵的製作

蘭州牛肉麵製作之前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傳統製作方法首先要熬製蓬灰水,現在使用“速溶拉麵劑”後,減少了工序。麵的製作流程如下:

和麵——每50斤牛肉麵專用粉加水22斤至23斤。兩手先從下抄起拌和拉成絮狀,待小麥粉與水全部摻和時,加入拉麵劑溶化水劑,由膀大腰圓的小夥子兩手緊握拳頭將放在麵板上的麵團捶搗。麵團經過反複搗、揉、抻、摔後,用兩手握住麵團兩端來回對折和摔打,如此反複。行話叫做“三遍水,三遍灰,三拉兩揣,九九八十一揉”。

醒麵——麵團揉到光滑柔軟後,表麵輕輕抹上一層菜籽油,將濕布或食品保鮮膜蓋在麵團上麵,此方法叫做醒麵,也稱之謂熟化。

溜條——麵醒好後(視季節、溫度情況,醒麵時間不一),將麵團取出,放在麵板上。雙手將麵揉搓成長條麵胚子,塗抹上少許菜籽油,兩手各執一端,運用臂力,使麵胚子上下忽悠,一手向裏,一手向外轉動,迅速交插,隨即將兩端合攏,擰成麻花形,再捏住另一端,再反複忽悠,行話叫“溜條”。

製劑——將溜好條的麵胚子放麵案上,左右手大拇指、食指扣環製作成長條,即長約16至18公分、直徑4至6公分、重約400克的麵劑子(此道工序叫做拔劑子)。

拉麵——麵劑子用手掌心均勻地搓成長條,手握兩端,兩臂三角肌、肩、肘、腕均勻用力向外抻拉,兩頭同時放在一隻手的指縫內(行話叫“扣”),以一手捏住兩個頭,另一手的四個手指套入兩根麵條的另一端,懸空拿起,兩手用力向兩邊拉抻,拉時不停地上下抖動。根據食客的選擇,拉麵師會拉出二細、三細、細、毛細、二柱子、大寬、二寬、“蕎麥楞”、韭菜葉等各種不同款式的麵條。

下麵——當麵團變成根根粗細均勻的麵條時,兩臂朝相反的方向甩動,手一揚,麵條細如銀絲“刷”的一聲落入鍋中。麵鍋裏的水要保持沸滾。拉麵、下麵似乎是賞心悅目的表演,給人以美感。在蘭州有句順口溜:“牡丹花裏煮銀線,下到鍋裏團團轉,撈到碗裏蓮花瓣。”

2.湯的製作

俗語“三分麵,七分湯”,蘭州牛肉麵的靈魂是清湯,原湯鮮美味醇,味道極其厚重。製湯以選料精細、熬製精心、勾兌巧妙而取勝。早期牛肉麵製作,由於牛肉的加工采用煸炒方法,使用熬湯時不使用牛肉,隻用牛骨。現在製作牛肉麵,因為另加熟牛肉佐餐的消費方式比較普遍,所以熬湯時要加入適量牛肉,煮熟後待用。

熬製時先把牛肉及骨頭用清水洗淨,然後在水裏浸泡4小時(血水留下另用),將牛肉及骨頭下入涼水鍋,大火起鍋,將要開鍋時撇盡浮沫,浮沫撇盡之後牛肉鍋內放入草果、薑皮、花椒、鹽、大蔥、鮮薑等複合調料包。小火燉5至7小時即熟,牛肉、牛骨的鮮味溶於湯中;牛肉撈出備用。

將牛肉湯內的浮油撇入容器中(備用),將寢泡牛肉的血水倒入牛肉湯鍋裏,等待鍋開後撇沫吊清。

取牛肉原湯,按照牛肉麵湯的比例加入牛肝或羊肝湯,加入鹽和其他調味品,再將澄清的牛肉湯上火燒開除沫,加熟蘿卜片和牛油待用。

3.蘿卜加工

蘿卜是蘭州牛肉麵重要的輔料,也是決定口味的關鍵部分。加工時先把蘿卜洗淨,去其毛根和頭尾,切成象牙片或扇形片,開水鍋中下入蘿卜片,加入少量灰水除去其異味煮至發軟,撈入冷水蘿卜片漂涼備用。

傳統製作方式更為精細,完成以上程序後,還要將蘿卜放入牛肉湯中用小火煨,直至湯汁收幹。這樣精細加工的蘿卜,風味獨特。

4.辣椒油加工

加工辣子油在蘭州叫做潑。做法也很有講究,先將菜籽油燒熱180度,再冷卻到135度時,依次放入鮮薑、大蔥、花椒粒、草果等炸香。另置容器放入辣椒麵,用一部分115度的中溫油,均勻潑在辣椒麵上。炸調料的油溫度降至75度後全部舀入辣椒麵容器中混合。成品辣椒油香味撲鼻,是蘭州牛肉麵的重要組成部分。

5.澆湯

澆湯是蘭州牛肉麵製作的最後一個環節。麵條下鍋煮熟後撈入碗內,將牛肉湯、蘿卜、肉丁適量,澆在麵條上即成。並依每個人的口味加上適量的香菜、蒜苗、辣子油,就成為一碗地地道道的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的蘭州牛肉麵。

6.標準

《蘭州牛肉拉麵標準》規定:大碗牛肉拉麵不得少於375克,小碗不得少於275克;每碗麵中熟牛肉淨含量優質麵不得少於50克,普通麵不得少於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