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2 / 3)

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時代貧困潦倒,沿門乞討謀生時曾在皇覺寺當過和尚,後來發跡當了皇上後並沒有忘本,依然像過去那樣崇拜如來,信奉佛教。朱元璋逝世以後,其子孫後代曆任皇帝依然遵循先皇太祖立下的規矩,一代比一代推崇佛教,因而在明朝,沒有發生滅佛毀寺事件。

由此可見,如來佛祖對世事變化了如指掌,故而審時度勢,運籌帷幄,選擇在此時派遣慧智佛再次下凡重建中峰寺。

雖然馮良奉旨放火燒毀中峰寺已過去六百多年,但貴清山一帶的民眾依然懷念中峰寺。每年四月初八佛誕節期間,他們總是潮水般地從四麵八方湧向這裏,虔誠地跪在中峰寺遺址前燒香磕頭,默默祈禱,請求如來等眾佛保佑太平,之後前往風景區旅遊觀光。

嘉靖二十三年陽春三月,已13歲的園勤在貴清山附近一個名曰嘛咪寺的村莊化緣。他從村民們口中得知佛誕節貴清山有廟會的消息,覺得十分新鮮,決意屆時去那裏逛逛廟會,開闊開闊眼界。四月初六上午,他隨著絡繹不絕的人流來到貴清山中峰,放眼望去,隻見奇山秀峰、蒼鬆翠柏,飛瀑流泉、鳥語花香,美中不足的是看不見一座寺廟。

正當園勤驚訝之際,他發現人們從四麵八方聚集這裏,跪在一堆堆瓦礫、一顆顆渾身爬滿苔蘚的柱頂石前燒香磕頭,虔誠祈禱:“請求如來、菩薩保佑太平……”

園勤忙邁步來到幾位長老麵前,雙手合十,彬彬有禮道:

“阿彌陀佛,諸位長老安好,貧僧乃馬蓮灘圓通寺僧人,今有兩件事情不明白,請求長老們指點迷津。其一,貧僧日前在嘛咪寺化緣,聽村裏人說四月初八佛誕節貴清山逢廟會,故慕名趕來看熱鬧,如今這裏雖然是奇山秀峰,蒼鬆翠柏……卻不見一座寺廟,既然如此,為何叫廟會?其二,這裏一無寺廟,二無佛像,不知大家為何跪在這裏燒香磕頭,虔誠祈禱?”

長老們看著眼前這位眉清目秀、談吐不凡的小和尚,不禁若有所悟,似乎從他身上看到了重建中峰寺的希望,便客客氣氣地給他讓座,根據他的提問,把有關中峰寺的傳說詳詳細細地講述了一遍。並告訴他這裏就是七百多年前“會昌法難”中被焚毀的貴清山中峰寺遺址。

園勤無愧為慧智佛第三次投胎轉世的佛門僧人,他自小天資聰慧,自學成才,早在出家修行前就給自己製定了一套為人處世的清規戒律。“遇事三思,不恥下問;虛心求教,自學成才”便是其中的一條。不過,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次向幾位長老虛心求教的舉動竟然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成為本屆貴清山廟會最引人注目的焦點人物。人們奔走相告,爭相一睹他的風采,不大一會兒工夫,便裏三層外三層地把他圍了個水泄不通。

麵對此情此景,園勤有所感悟,驀地想起了生前身為中峰寺住持——靜坤法師期間的一些往事,他心裏明白此乃天機,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於是,他暗暗下定決心,要以實際行動重建中峰寺!

從此以後,園勤身在圓通寺,心係貴清山,朝思暮想重建中峰寺的大事。他首先想到了深入民間募捐,然而,通過化緣,他深刻認識到,當今無論皇上大臣,還是州縣衙門,從表麵上看好像都信奉佛教,實際上生活奢侈,腐敗成風,千方百計增加賦稅搜刮民財,致使老百姓不堪重負,生活艱難。許多人心有餘而力不足,連自己的吃飯穿衣問題都難以解決,哪有錢財為佛建寺?正當園勤為此事感到一籌莫展之際,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奇夢,夢見自己正在中峰遊玩,忽然聽見天空中有人朗聲吟道:

“園勤,昔日在西天極樂世界之時,天天嚷著要下凡重建中峰寺,如今下凡已十三年,何故至今都還無動靜?”

舉目望去,原來是南海觀世音菩薩踩著一朵祥雲,站在天空笑容可掬地對自己說話。他連忙跪地回話:“菩薩有所不知,並非園勤偷懶,而是無能為力。請菩薩指點迷津,不知如何才能如願以償?”

此時,菩薩笑容可掬地朗聲吟道:

漫漫紅塵七百年,茫茫時空一揮間。

慧智靜坤楊園勤,輪回三世一線牽。

佛門有道情有緣,魂牽夢繞貴清山。

功德無量中峰寺,赴京求援夢可圓!

園勤一覺醒來,夢境曆曆在目,記憶猶新。仔細回味,覺得菩薩所言八句話,前七句雖然朦朦朧朧,但意思基本明確,唯有末尾那句一知半解,不知赴京向誰求援?

“無巧不成書”,正當園勤為此束手無策之際,圓通寺突然來了一位雲遊天下的外地和尚。園勤盛情款待他,與其親切交談,了解天下佛門寺院發展情況,以便能從中找到重建中峰寺的經驗。後來從這位僧友的口中聽到了一個讓他興奮不已的好消息:當今世宗皇帝朱厚熜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昏不昏、清不清的君王,與曆史上的隋文帝有點兒相似,坐殿登基以後力倡佛教,任由百姓出家修行。他認為一個國家出家修行者越多,越說明這個國家的皇帝佛心虔誠,隻有這樣佛靈才會全力以赴保佑國泰民安!然而由於朝廷及各州縣官吏越來越腐敗,賦稅連年有增無減,老百姓不堪重負,怨聲載道,致使一些地方出現了農民起義事件!麵對這些情況,世宗並沒有看到問題的實質,想辦法從根本上解決矛盾,而是越發崇拜如來﹑信奉佛教。為了請求佛祖保佑自己延年益壽,大明王朝太平無事,他別出心裁地號召朝廷官吏以及後宮嬪妃們帶頭吃齋念佛,出家修行。這麼說並非出自他的真心,僅僅是表示表示信佛的誠意。豈知聖旨下達之後,朝廷官吏們並沒有一個人辭官不幹出家修行,唯有後宮陳妃娘娘為了表示對皇上的一片忠心,自告奮勇地提出願出家修行!

陳妃娘娘年輕貌美,楚楚動人,精通琴棋書畫,多才多藝,深受世宗寵愛。因此,世宗當然舍不得放她外出修行。然而君無戲言,覆水難收,他便急中生智命人在宮內建造了一座寺院,專供陳妃一個人燒香拜佛。後來,陳妃覺得一個人獨自修行非常寂寞,又提出每逢初一、十五,每年四月初八佛誕節期間,她要與外麵的僧人共同講經論法、進行佛事活動。為了讓陳妃娘娘開心,世宗隻好答應了她的要求。

從此以後,各方僧人紛紛進京,爭相拜見陳妃,無不為與她在一起念一回佛經、講一回佛法而感到榮幸自豪。隨之,京城方士流行,人滿為患,朝臣驚慌不安卻無可奈何!

園勤獲悉這些情況之後,不禁聯想起當年安武赴京求援,唐太宗撥送六百兩帑銀,大力支持建造中峰寺的故事。他深受啟發,如今世宗寵愛陳妃娘娘,對她一定言聽計從,倘若赴京入宮拜見陳妃娘娘,向她講述中峰寺興衰的曆史故事,表明自己重建中峰寺的雄心壯誌,一定會得到娘娘的同情和支持。這樣一來,菩薩托夢所言“赴京求援夢可圓”的夢想不就能變成現實了?

那麼這位自稱雲遊天下的外地和尚究竟是何許人也?原來,由於園勤對“赴京求援夢可圓”不理解,令觀世音菩薩擔心,如此一定會影響到下一步赴京求援的行動計劃。情急之下,便顯靈變成這位自稱雲遊天下的外地和尚,向園勤指點迷津。然後遵照如來佛囑托,像當年保佑安武那樣,從暗中保佑園勤赴京求援。

園勤覺得此事大有希望,就在嘉靖二十三年八月初一那天離開圓通寺,直奔京城。一路上,他翻山越嶺、穿州過縣、辛苦跋涉,曆時一個多月,於九月初到達京城。九月十五日早上,他跟著幾位從外地來的高僧一同進宮拜見陳妃娘娘。陳妃見其小小年紀便雲遊天下,感到十分驚訝,特意留他單獨交談。聽了他的經曆和來意以及貴清山的傳奇故事後,陳妃不禁深受感動,當即賜給他錦繡千佛衣、五方佛冠、紫金缽三件珍寶。園勤受寵若驚,立即向陳妃施禮謝恩。隨即,他趁熱打鐵道:

“貧僧非常感謝娘娘關懷,並鬥膽請求娘娘向皇上建議,撥帑銀援助重建貴清山中峰寺。”

陳妃聞言,鄭重其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