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佛祖派員降人間 鐵牛重建中峰寺
唐武宗下詔興道滅佛,全國各州縣官吏無不雷厲風行,甭說華夏各方佛門寺院毀於一旦,就連當年被唐太宗封為大唐皇家寺院的法門寺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岐州刺史奉旨親自帶人毀了寺院佛像,焚燒佛經,勒令僧人還俗,改佛寺為道觀,安置天尊、老君神像,大有以道代佛之勢。隨即將瘞藏佛骨舍利的真身寶塔搗毀,砸了“影骨”舍利,將真骨舍利也拋撒地宮,下落不明。由此說來,李炎此次滅佛真是聲勢浩大,不遺餘力,實為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已發生的三次滅佛事件中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
會昌六年(846年)三月,武宗因為長年服食道士所奉金丹身亡。公元847年四月,其皇叔李忱繼位,定年號為大中。宣宗李忱繼位後與侄兒李炎做法完全相反,他下詔捕殺道士趙歸真、劉玄靖等人,恢複佛教,重建寺院。
十三年後,李忱駕崩。公元859年唐懿宗(李炎弟)繼位,定元“鹹通”。他繼位後也是力倡佛教,並於鹹通十二年(871年),下詔重修法門寺佛塔地宮。不料,在此期間從地宮西北角尋見了當年被拋撒的佛骨舍利,懿宗聞報,欣喜若狂,即命人敬奉地宮神龕之內,並開始積極準備迎佛骨於京城長安供養。
鹹通十四年(873年)三月二十二日,懿宗不顧朝臣的諫阻,安排迎奉佛骨,他說:“但得生見,歿而無恨也。”其意是說隻要自己活著能見到佛骨舍利,即使當下死了也心甘情願。隨即派遣使者與京都兩街大德數十人去法門寺奉迎佛骨。懿宗此次奉迎佛骨,聲勢之大、耗費錢財之多,遠遠超過了前幾代。
四月初八佛誕節,一行人奉迎佛骨到了京郊,朝廷即派禁軍兵仗引導,官家樂隊﹑民間樂班齊敲齊奏﹑震天動地,煙霧彌漫﹑燈燭遍地,綿延數十裏。沿途家家戶戶擺設香案,供應飲饌。四方民眾扶老攜幼爭相瞻禮,有的磕頭時臉麵碰地血濺滿道;有的和尚被迫焚頂,頭頂焦爛,哭號倒地;甚至還有愚誠昧虔之徒斷臂截指!懿宗親臨安福門城樓,目睹這場前所未有的迎佛骨瘋狂場麵,既不惜錢財的靡費,也不憐臣民的膚殘,一味追求佛靈保佑自己萬壽無疆。麵對此情此景,他激動得淚如泉湧,沾濕襟袖。佛骨被奉迎至皇宮道場,道場布置得闊氣非凡——“金鏵帳﹑溫情床﹑龍鱗席﹑鳳毛褥﹑焚玉髓香,薦瓊膏乳”。懿宗與後妃女官宦臣對佛骨頂禮膜拜三天,又奉送至京師安國寺、崇化寺供養,宰相以下官員競施金帛,不可勝數。這次迎佛骨是大唐曆代皇帝九啟地宮,大迎佛骨以供養的最後一次,也是最熱鬧的一次①。
再說貴清山一帶民眾得知武宗李炎下詔滅佛,三年之後駕崩,李忱繼位下詔力倡佛教的消息,無不歡欣鼓舞,奔走相告。一致稱讚靜坤法師料事如神,當年罵“李炎下詔滅佛傷天害理,一定會遭到報應”,果然不出所料,落了個短命的下場!原來,這位靜坤法師來曆不凡,富有仙根,是法門寺住持法師——慧智老方丈投胎轉世,傳說慧智當年在法門寺修行至80歲時,已修成正果。他於唐高宗(李治)龍朔元年(661年)四月初八佛誕節早晨圓寂升天,魂飛西天極樂世界,受到如來等眾佛熱烈歡迎,被佛祖封為慧智佛。
慧智得道成佛一百多年之後,如來佛發現自己在人間的歇馬店——貴清山中峰寺已破爛不堪,亟須維修。故而放眼巡視華夏各佛門寺院,希望從中能找到一個擔當此任的修行者。但是找來找去,隻見各方修行者雖多,卻都是碌碌無為之輩,其中一部分人近年來獲悉安武出家遲、得道早的消息後,還慕名去過中峰寺。他們看到這裏蒼鬆翠柏﹑山清水秀,確實是一處修身養性、參禪悟道的好地方,不過又覺得這裏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寺院破舊不堪,不免又喪失信心,於是,一個個像走馬燈似的來去匆匆。即使現在居住在中峰寺修行的數十名僧人,大多數人也是有走心沒守心,在他們之中實在難以挑選出一位胸懷大誌、堪當此重任者!
失望之餘,如來佛忽然想起原法門寺住持法師,現在居住西天極樂世界的慧智佛,他與安武創建的中峰寺有不解之緣,此任非他莫屬,那麼就派他完成這項任務吧!
慧智佛奉命下凡,於唐代宗(李豫)大曆九年(774年)四月初六,降生於山西繁峙縣棗林地區一戶姓白的窮苦人家。他的出生給年近五旬的父母帶來了無限歡樂。夫妻倆期望他長大後上學讀書,成為一個有用之才,能使全家人過上好日子,便給他起名晚成,其意是希望晚年所得這個貴子,將來能成大器!
然而,也許是如來佛的著意安排,這白晚成生來苦命,十歲時雙親相繼去世,無依無靠,隻得沿門乞討為生,15歲入山西五台山佛門寺院修行。該寺住持法師為其剃度時,便按照他的誌向給其起法號為靜坤,其意是期望日後能夠找到一處環境優美,偏僻安靜的地方修行悟道。
靜坤20歲那年,他毅然離開五台山,雲遊天下。十二年之後,他在河南白馬寺遇見一位曾在貴清山中峰寺修行兩年的雲遊僧人,隨即二人攀談起來。當他聽到中峰寺興衰的傳說以及安武出家修行僅三年便得道升天的奇聞趣事之後,不禁怦然心動,便一路直奔貴清山中峰寺而去!從此以後,他心情舒暢,如魚得水,覺得終於如願以償找到了一處理想的修行之地。後來他按照如來佛的心願,如期完成了維修中峰寺的任務,被眾僧友一致推舉為寺院住持。多年來,由於靜坤辦事認真有方,使得中峰寺的香火越發興旺,幾乎與聞名全國的佛教聖地法門寺、白馬寺等齊名!
唐會昌四年三月,武宗李炎下詔滅佛,佛祖聞訊大驚,掐指一算,方知此乃天意,即使玉帝下凡勸說調停也無濟於事,故而決定聽之任之,順其自然!後來唯恐靜坤意氣用事,為保護中峰寺與官兵作對,造成生靈塗炭,遂於隴西縣令馮良奉旨毀寺前夜,特意派南海觀世音菩薩向其托夢指點迷津。靜坤雖係慧智佛往生轉世,但當時是個凡夫俗子,故而對夢境之事似懂非懂,在中峰寺山門外與馮良據理力爭,直至後來聽了馮良好言相勸,才認識到如今唐王有令,勢在必行,中峰寺已是在劫難逃。即使殺了馮良等人,也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是火上澆油,因此決定與中峰寺同歸於盡!靜坤當時奮不顧身地赴身火海,肉體雖與中峰寺一同化為灰燼,但靈魂卻再次成為靜坤佛,隨南海觀世音菩薩重返西天極樂世界。
慧智佛魂飛西天極樂世界之後,並不安心享受那裏美妙絕倫的舒適生活,時刻關注凡間的風雲變幻。多年來,他目睹自唐朝滅亡之後的幾百年間,由於曆朝曆代諸位君王對佛教態度各不相同,使得佛教事業時興時衰……
在此期間,慧智一直掛念著中峰寺。後來,他突然想起南海觀世音菩薩給自己托夢的情景,隨即請求菩薩向佛祖建議讓自己早日下凡,重建中峰寺。菩薩笑容可掬道:
“慧智,關於這件事,當年我奉佛祖旨意向你托夢時講得明白,什麼時候兌現承諾,佛祖心中有數,請你耐心等待吧!”
慧智佛聞言,如夢初醒,信心倍增,天天掐指計算,迫不及待地等待七百周年到來。明嘉靖十年三月十六日下午,佛祖打發白鶴童兒前來請他。剛剛見麵,就開門見山地問道:
“慧智,你可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
慧智聞言,不假思索地回答:
“今天是貴清山中峰寺被焚毀六百八十八周年紀念日!”
慧智聽了,非常滿意,笑容可掬道:
“俗言道‘有誌者事竟成’,鑒於你對貴清山中峰寺如此情有獨鍾,念念不忘,吾決定改變初衷,現在就派你下凡重建中峰寺,屆時,請南海觀世音菩薩助你一臂之力!不知你意下如何?”
慧智聞言,不禁喜出望外,連忙跪地叩頭回話:
“感謝佛祖知遇之恩,慧智決不辜負您的期望,我願馬上下凡重建中峰寺。”
隨即,他拜別佛祖,立即化作一道長虹,直飛人間……
滄海桑田,時過境遷,慧智佛奉命下凡之時,貴清山已隸屬甘肅省岷州(今岷縣)漳縣管轄。他經過一番精心選擇,於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二月二十八日,投胎降生在貴清山西北約二十裏開外的一個地方——甘肅省岷州漳縣四族鄉馬蓮灘楊家寺一戶楊姓人家。慧智佛出生之後,父母見其眉清目秀,十分喜歡,期望他長大上學讀書,將來做官發財,光宗耀祖,故而給他起名望才。不料,這望才長大懂事後,並不喜歡上學讀書,而是生性好禪,七歲那年竟然不聽父母勸阻,義無反顧地前往附近的馬蓮灘圓通寺削發為僧,自起法號園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