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1 / 3)

第二十二回

唐武宗下詔滅佛 中峰寺在劫難逃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一晃三十多年過去。唐武宗(李炎)會昌四年(844年)三月十五晚上,靜坤法師做了一個奇夢,夢見自己的雙臂突然變成了兩隻翅膀,整個人騰空而起,飛翔在貴清山上空。俯瞰下去,天蒼蒼、地茫茫,貴清山千峰萬壑的蒼鬆翠柏頃刻間變成了一片波濤洶湧、風急浪高的汪洋大海,中峰寺猶如一葉扁舟飄蕩其中,似乎隨時都會被一陣陣滔天巨浪掀翻打沉!麵對此情此景,他驚慌失措,放聲高呼:

“如來佛祖、觀音菩薩,快快顯靈,救救中峰寺吧!”

隻見南海觀世音菩薩駕著一朵祥雲從西天輕輕飄來,莊嚴安詳地朗聲吟道:

天地陰陽各自分, 善惡因果有報應。

神佛有靈難治人, 三災八難天意定。

如今唐王已下令, 華夏佛門氣數盡。

中峰香火何時旺, 七百年後傳佳音。

接著,笑容可掬道:

“弟子心地善良﹑佛心虔誠,如今已功德圓滿,為此,佛祖特意派吾前來接引你去西天極樂世界,並讓我轉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倘若弟子對貴清山情深義重,日後待凡間人王回心轉意,渴望得到佛靈保佑之時,吾將再次派你下凡重建中峰寺!’”

次日早晨,靜坤法師一覺醒來回顧夢境,記憶猶新,不禁喜憂交加。喜的是自己有幸得到佛祖器重,特意派觀世音菩薩前來接引去西天極樂世界,憂的是中峰寺即將淹沒於汪洋大海之中,覺得此夢實在是個不祥之兆!民間有這麼一種說法,若得了噩夢,應及時告訴別人,一旦說破即可逢凶化吉,於是在中午用齋之後,他便憂心忡忡地將所得奇夢如實告訴了眾僧友,並請大家猜解是何道理。大夥聽了,認真分析起來,確實有一種不祥的感覺!但誰也不願實話實說,一個個違心道:

“按照陰陽學說法,夢屬於陰,夢中之情與世間之事完全相反,凶則吉﹑吉則凶,法師所得奇夢聽起來雖然凶險,但實際上則是大吉大利。再說大唐曆代皇帝都崇拜如來,信奉佛教,當今皇帝不可能違背祖宗立下的規矩,幹出滅佛毀寺這等傷天害理的蠢事!如今四月初八佛誕節即將來臨,也許當今聖上對天下佛門寺院有大賞,對法師維修中峰寺予以嘉獎表彰!請法師放寬心,不必為夢中之事擔憂發愁!”

正當大夥聚集大雄寶殿,圍繞靜坤法師夢境各抒己見、高談闊論之際,突然闖進來一個不速之客。大家定睛一看,他不是別人,正是隴西縣衙役班頭餘貴,此時,隻見他彬彬有禮道:

“靜坤法師,馮縣令已恭候山門外,打發小人前來邀請你帶領全寺僧人去議事。”

靜坤聞言,感到十分蹊蹺,暗忖多年來每逢四月初八前夕,馮良總是騎著高頭大馬,帶著三班衙役敲鑼打鼓上山。先前往大雄寶殿燒香拜佛,然後恭恭敬敬地來拜見自己,再與當地廟會會長們共商舉辦本屆廟會的有關事宜。今天為何一反常態,不聲不響地上山,如今又躲在山門外麵,派人請自己帶領眾僧人出去與他議事?靜坤緊皺眉頭沉思良久,百思不得其解,實在不明白其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麼藥。

馮良,山西臨汾人氏,唐大(太)和五年文進士,原任河南洛寧縣令,於開成元年(836年)二月,奉命前來隴西縣赴任,時距唐太宗當年按照安武奏報,嚴懲尤貴、苟成,運送帑銀支援建造中峰寺,已一百八十多年。不過,馮良首次聽到這個傳說並非在民間,而是來自官方。即將離任的隴西縣令﹑榮升渭州刺史的劉建宗在向他移交有關公文手續﹑官府大印,介紹本縣基本情況時,鄭重其事地將這個傳說向他敘述了一遍。

馮良聽了,不禁大吃一驚,劉刺史見狀,語重心長道:

“馮縣令不必為此驚慌不安,想當年我初來乍到,聽了我的前任程縣令向我講了這個故事之後,亦像你一樣,覺得心情沉重,忐忑不安,以為隴西縣尤其是貴清山一帶的老百姓調皮搗蛋,難以管理!擔心日後自己也會像當年苟成那樣落個丟官掉腦袋的下場。古人雲,‘為人不幹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身正不怕影斜,腳正不怕鞋歪’,隻要自己遵循先帝唐太宗教誨,以人為本、以史為鏡,以這些傳說故事為教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貪贓枉法,不敲詐勒索老百姓,他們絕不會平白無故找官府的麻煩!如果像苟成那樣胡作非為、欺壓百姓,無論走在什麼地方,照樣被那裏的老百姓推翻。就拿曆史上臭名昭著的殷紂王、秦始皇、隋煬帝來說,他們暴虐無道、胡作非為,弄得天怒人怨,被天下老百姓推翻之時,甭說安武還未出生,就連貴清山一帶也荒無人煙。由此說來,驢不走不能怪臭棍。苟成當年落得那樣的下場,並非當地老百姓調皮搗蛋,故意找他的麻煩,而是他自己作惡多端、咎由自取,完全是應得的報應!倘若馮縣令日後從這個曆史故事中吸取教訓,廉潔奉公﹑勤政愛民,就一定能在隴西縣令任上有所建樹!”

原來,自從貞觀二十年五月六日,尉遲恭大將軍嚴懲貪官尤貴﹑苟成,林義擔任隴西縣令,直至劉建宗任職的一百八十多年間,先後任隴西縣令的三十多位官員,無不以苟成為反麵教材,一個個清正廉潔,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故而都受到當地老百姓稱讚、朝廷重用,並在離任時像移交傳家寶似的,把這個故事講給他的繼任者。例如這位劉縣令,自從上任以來忠於職守,廉潔奉公,每年提出為民辦十件實事,到年終總是件件落實,因此受到當地老百姓擁護愛戴,故而被朝廷重用,榮升為渭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