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良聰明能幹,並非牛皮鼓,而是一個不用重敲的“響鑼”,因此,他將自己的前任——如今已成為頂頭上司的劉大人的話牢記在心,上任之後一直以他為榜樣,以苟成為反麵教材。此外,每年四月初八佛誕節前夕,他都像自己的前任那樣,總是如期前往中峰寺燒香拜佛,與大家共商舉辦本屆廟會的有關事宜,因此與靜坤法師及當地民眾感情很好。
唐會昌三年四月初八佛誕節廟會期間,馮良從一位會長的談話中獲悉次年四月初六是靜坤法師70歲生日,便誠懇對全寺僧人及各村會長道:
“諸位,明年四月初八佛誕節,咱們在中峰寺搭高台唱大戲,一則慶祝中峰寺建寺一九五周年,二則為老法師祝賀70大壽。戲班子由我負責派人前往渭州去請,並邀請刺史劉大人光臨,屆時,你們隻是把戲台搭好就行了!”
會昌四年三月十六日下午,正當馮良準備派人去渭州請戲班子﹑邀請劉刺史來貴清山逛廟會看戲之際,突然接到渭州府劉刺史派人送來的一封密信,打開一看,隻見幾行文字映入眼簾:
“隴西馮縣令鑒:今日早晨,朝廷派人送來皇上聖旨:‘鑒於佛教泛濫,耗費國力,朕決定在全國興道滅佛!勒令各寺院僧尼一律還俗,凡抗旨不遵者均按反叛罪論處!’為此,本刺史命令你馬上帶人趕往貴清山中峰寺,向全寺僧人宣讀聖旨,令其一律還俗,凡抗旨不遵者均按反叛罪論處,然後焚毀中峰寺,待完成任務之後,立即趕至渭州府稟報詳情,以便州府向朝廷複旨!”
馮良閱完信件,不禁大吃一驚,大唐曆代皇帝崇拜如來﹑信奉佛教,幾乎將佛教作為國教來教化民心,這位新皇帝不知為何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毀滅佛教?他認為貴清山中峰寺乃先皇太宗親自撥送帑銀建造,在當地民眾心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執行這個任務,勢必會與全寺僧人及當地老百姓形成對立,如果他們想不通,一旦鬧起來後果不堪設想!與此同時,他還想到多年來自己去中峰寺燒香拜佛,與寺院靜坤法師等已建立了深厚感情,去了如何向他們開口?為此他越發顧慮重重!但轉念一想,自己身為朝廷命官,如今聖上有旨,刺史有令,難道要因感情用事不顧自己前程而抗旨?隨即,他硬著頭皮,帶領眾衙役出發,直奔貴清山!
一路上,馮良苦思冥想,為了防止與靜坤等僧人發生不必要的衝突,造成流血事件,他決定采用調虎離山之計——先將駐紮寺院的靜坤等僧人騙出山門外,再向他們宣布聖旨,令其解散還俗,然後命令衙役放火焚毀寺院。為了不驚動貴清山百姓,他帶領眾人走小路上山,悄悄趕至中峰寺山門,然後打發精明能幹的衙役班頭餘貴,前往寺院去“請”靜坤等僧人出來議事。
靜坤法師帶領眾僧人剛剛步出山門,隻聽馮良一聲令下,眾衙役一擁而上,把他們像包餃子似的包圍起來。靜坤見狀,大吃一驚,雖然感到形勢不妙,但依然保持平靜的神態,雙手合十,沉著嚴肅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貧僧與眾僧向來安分守己,不曾違犯王法。不知馮縣令今日到來,為何如臨大敵似的命令衙役包圍我等手無寸鐵的僧人?”
馮良一臉難色道:
“老法師有所不知,昨日下午,卑職接到渭州府劉大人命令,說聖上下詔興道滅佛,故而命令卑職前來向汝等宣布聖旨,馬上解散還俗,焚毀中峰寺!請法師識大體﹑明事理,遵照旨意趕快離開這裏,各自還俗去吧,千萬不要妨礙卑職執行公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為州府命令明確指出,凡抗旨不遵者一律按反叛罪論處!”
僧人們聞言,猶如晴空霹靂,一個個驚慌失措,呆若木雞!心想靜坤法師真是個高深莫測的神秘人物,昨天晚上所得奇夢今日果然應驗!然而大家哪裏舍得毀掉中峰寺,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都是從小出家,如今還俗,已是無家可歸,不由得一起放聲痛哭!
靜坤法師見狀百感交集,決意據理力爭,便義正詞嚴道:
“馮縣令雖為朝廷命官,但曾經亦是本寺一位佛心虔誠的燒香弟子。記得去年四月初八佛誕節廟會期間,你還答應今年佛誕節在中峰寺搭台唱戲,戲班子由你負責派人去請。這幾天,貧僧還望眼欲穿地盼著你來,共商今年舉辦廟會的事宜。萬萬不曾想到你今日前來並非為了燒香敬佛,而是奉旨滅佛毀寺,貧僧為你們這些做官的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而感到羞恥痛心!眾所周知,貴清山中峰寺係先皇唐太宗撥帑銀建造,如今雖然曆經一百九十五年,但大唐並沒有改朝換代,不知當今這位皇帝為何突然下詔滅佛毀寺!他這麼幹,難道不是倒行逆施,挖先人的牆腳,不怕遭到報應?!既然馮縣令奉旨行事,就該向貧僧等及當地老百姓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否則,休想走進山門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