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就這樣寫成了《北去來辭》(2 / 2)

我已不記得一共改了多少稿,沿著海紅的足跡,我看到這部長篇達到了現在的體量,這是我動筆之初未曾想到的。而海紅也最終成為這部近四十萬字長篇的第一女主人公。我看著她,仿佛看到了自己。

個人經驗是這部書中至為重要的內容,這意味著,除了我把自己的個人經驗給予書中的人物,同時也必須為書中的人物找到屬於他們的個人經驗。

個人經驗是一種實感經驗。“實感經驗”這個詞彙是我從一本書中看到的,我一下十分喜歡,實感——具體、鮮活、生動、豐富,不可以被理論、觀念所充分涵納,在虛構性和創造性作品中,它給作品帶來不可化約的品質,從而使我們不至於淪為觀念的傳聲筒。充沛的感性體驗(而不是某種“高於生活”的理論)是我多年來不竭的源泉,在《北去來辭》寫作的漫漫長途中,我再一次憑借著它,前所未有地,寫出了自己在這個時代的百感交集。

對我來說,這是一次有難度的寫作,從未有過這麼多的人物、如此深長的時間來到我的筆下,我也從來沒有如此地感到自身和人物的局限。我的筆記本寫滿了六個,還不包括隻寫了半本的那另外兩個。我不斷地增添內容,同時謹慎地刪去一些篇章。我還神經質地一再給這部長篇以新的命名,但每次命名又都覺得不甚滿意。定稿最終刪掉了許多——有十幾萬字被廢棄了;書名也從在《十月》發表時的《北往》變成了《北去來辭》。雖然有的朋友不喜歡現在這個題目,但我一意孤行。三年來我有時堅定,有時猶疑、徘徊,但始終感到內心還是滿溢的。

我竭盡所能,要讓海紅突破她與現實的疏離感,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與世界的真切聯係,若非如此,人的存在怎能夠真確?我越來越意識到,一個人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必與他者、與世界才能共存。真希望一直走在一條遼遠的漫漫長路上,做一個與天地萬物風雨同行的人。

世界到底廣闊,除了人類社會,還有大自然,以及深遠處的宇宙。對於人類麵臨的種種困境,我常常心懷憂慮。不過,一個九零後的女孩對我說:如果人類被自己折騰滅絕了,那說明這個文明已經腐朽,就讓它滅絕好了,肯定會有新的文明誕生。

寫完《北去來辭》,感到自己身上出現了一個更有熱情的寫作者,感到有一處源泉正在被自己撬開,感到自己更健康、更開朗、更無視失敗。

反響

北京市和中國作協重點扶持項目

新聞出版總署“十二五”項目

獲第十屆《十月》雜誌社長篇小說獎

被評為《當代》雜誌社2013年度長篇小說五佳

獲“新浪”中國好書榜2013年度十大好書

獲第十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提名

獲《人民文學》第三屆長篇小說雙年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