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與事業6(2 / 3)

活學活用:

毋攻人短,毋忿人固

常言道:“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看到長舌婦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真的很讓人討厭。何況別人身上的缺點,自己身上可能也有。與其到處張揚別人的不足,還不如意識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加以改正。如果你去揭發別人的短處,別人也來揭發你的缺點,這樣一個錯誤就導致了兩個錯誤。所以發現別人的不足,我們應本著“隱惡揚善”的態度相告,但也切忌“以五十步笑百步”,一定要善意地去幫助、去開導。人都有同理心,你善待別人,別人也會善待於你,當自己有缺點時別人也會提醒你,這樣雙方都會得益。

陰者勿交,傲者少言

原文

遇沉沉不語之士,且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人,應須防口。

譯文

遇到一個表情陰沉不喜歡說話的人,千萬不要一下就推心置腹地跟他交談;遇到一個滿臉怒氣自以為了不起的人,就要盡量小心謹慎不與他說話。

活學活用:

陰者勿交,傲者少言

俗話說:“逢人隻說三分話,莫要全拋一片心。”不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是看不出一個人品性好壞的,也很難決定交往的程度、說話的深淺。人的表情往往是內心世界的反映,每個人的個性通過表情表現出來也各不相同。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上,當然無須處處提防,不必使自己變得圓滑世故、阿諛奉承,但把各種表情分分類,牢記於心,就可以使自己在待人接物時心中多一把尺子。否則,一不小心遇到心地險惡的小人,就會深受其害。正如一位學者所言:“人的表情常常是一個人內心的晴雨表,人際複雜,人生處世,學學觀人本領有益而無害。”

昏散知醒,念頭知放

原文

念頭昏散處,要知提醒;念頭吃緊時,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來憧憧之擾矣。

譯文

當頭腦昏沉紛亂時,應該平靜下來讓頭腦清醒;當工作煩瑣緊張時,要懂得暫停一下,以使情緒恢複鎮定輕鬆。否則恐怕剛剛治好昏沉紛亂之病,卻又出現左右為難的困擾。

活學活用:

昏散知醒,念頭知放

周芬伶曾說:“我們都應該有一間屋子,盛載一切可欲;也應該有一座後園,在疲累與悲傷中,推開後門,去看看清風明月,行雲流水。這園子栽的是智慧樹,流的是忘憂泉,開的是自由花,搭的是逍遙橋。”生活中百事纏身,忙忙碌碌常使人昏亂、緊張,因此必須學會自我調節,做到勞逸結合。頭腦昏亂時,不要勉強自己做事,要鎮定下來保持清醒的頭腦;工作繁忙時不要勉強自己硬撐,要放鬆自己休息一會;心情要經常加以調劑,保持愉悅的精神;身體要時時注意保養,保持充沛的體力。有張有弛、有勞有逸,這樣我們才能充分享受生活,也不白白浪費光陰,而且做事會更有效率。

人之心體,符合常情

原文

霽日青天,倏變為迅雷震電;疾風怒雨,倏轉為朗月晴空。氣機何嚐一毫凝滯?大虛何嚐一毫障塞?人之心體,亦當如是。

譯文

晴空萬裏,轉眼間又會雷鳴電閃;狂風暴雨,一轉眼又會晴朗無雲、皓月當空。大自然的風雲變幻,何曾有一時一刻的停頓?博大深遠的天穹,何曾有一點障礙阻塞?所以我們人類的心理也應像大自然一樣,喜怒哀樂合乎理智。

活學活用:

人之心體,符合常情

這段話給人的啟發很多。古人講天人合一,道家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思想也很注重天道,《易經》中就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則,日月星辰的運行、春夏秋冬的交替,都遵循著自然的規律。否則,就會造成混亂,給我們人類帶來災難。如1994年7月,木星與彗星相撞就從反麵證明了自然規律的不可違背。而人心又何嚐不是如此,做人做事也必須符合人之常情,才不至於做出越軌的事情。

有識有力,勝私製欲

原文

勝私製欲之功,有曰:識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識得破、忍不過者。蓋識是一顆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斬魔的慧劍,兩不可少也。

譯文

戰勝私情、克製物欲的功夫,有的人是由於沒發現情欲的害處又沒有克製情欲的意誌,有的人雖然看清了情欲的害處卻又忍受不了克製情欲的困難。因此,一個人的智慧是揭發魔鬼的法寶,一個人的意誌是消滅魔鬼的利劍,在戰勝情欲方麵二者缺一不可。

活學活用:

有識有力,勝私製欲

羅曼?羅蘭說:“自私的人常不快樂,因為他們即使保護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卻保護不了自己的品格和自信。”有私心私欲的人必然瞻前顧後,畏首畏尾,遇事算計利害,不敢說一句大膽剛直的話。這還是好的,再進一步,柔弱委曲,屈身逢迎,奴顏婢膝,不僅無剛正之氣,而且連一塊結實點的骨頭都找不到,這更可悲可惡。私心私欲害人不淺,這個道理許多人都懂,可自私自利的人,卻千方百計給自己尋找借口,甚至還有一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諺語為自私自利的人作辯護。如果人人都隻為自己著想,社會就無法進步,人類就無法和睦相處,這就是我們要摒棄自私自利最大的理由。克製自私自利是一種自覺的行為,而認識和意誌是克服自私最有力的武器。

博大胸襟,無窮受用

原文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

譯文

發現別人有欺騙的行為,不要流露在言語中;受到別人侮辱,不要怒容滿麵。一個人有吃虧忍辱的胸襟,在人生旅途上自然有無窮妙用,對前途事業也一生受用不盡。

活學活用:

博大胸襟,無窮受用

有一個人,常常因自己吃虧、受到侮辱而記恨別人,他覺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見智者,尋求解脫之法。智者給了他一個簍子背在肩上,指著一條沙礫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是否能有所領悟。”那人照哲人說的做了,他越走越遠,步伐越來越沉重,不知何時,他卸下了簍子,滿臉堆笑,似大徹大悟。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像故事中的那位一樣,動不動就因吃虧、受辱記恨別人,殊不知,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每人都背著一個空簍,有人每走一步都要從這世上撿一樣東西放進去,所以越來越累。如果想過得輕鬆一些,就要舍棄那些不必要的負擔。正如一哲人的話:“要想快樂,你必須學會忘記仇恨。”

忘記怨恨是一種博大的胸懷,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忘記怨恨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生躍上新的台階。

橫逆困窮,豪傑爐錘

原文

橫逆困窮,是鍛煉豪傑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煉,則身心交損。

譯文

逆境和艱難困苦,是鍛煉英雄豪傑的熔爐和鐵錘。經得起這種鍛煉,就能從精神到肉體都有所收益;經不起這種考驗,則心靈和肉體都會受到損害。

活學活用:

橫逆困窮,豪傑爐錘

“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是一首歌中唱到的。的確如此,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不經過風雨的洗禮是無法成大器的。這句話盡管說得有點絕對,但它也同時表明,一個人是可以通過逆境來磨煉自己的。

在逆境中,為什麼有人可得正麵效果,有人卻收負麵效果呢?其實並不是逆境造成負麵效果,關鍵在於接受逆境的人。這就是說,遇到逆境時“見鬼去吧!這樣的困難才不會讓我認輸”的想法,代表此人在麵對困難時,能以不服氣的精神去挑戰,如此才能克服逆境。

失敗者常常感歎命運的不濟,現實也確實如此。競爭機製的引入,優勝劣汰,必然要求更好的心理素質。現實中常有人雖頗具實力,卻仍然一敗塗地。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心理承受能力差。進一步而言,害怕失敗,缺乏信心。事實證明:在人生的棋局上能立於不敗之地的人,正是敢於正視現實、不怕失敗、銳意進取的人。

天地縮圖,人之父母

原文

吾身一小天地也,便喜怒不愆,好惡有則,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無怨谘,物無氛疹,亦是敦睦的氣象。

譯文

我們自己身體就等於是一個小世界,不論高興與憤怒都不可以出錯,尤其對於喜好和厭惡一定要有標準,這就是做人和諧調理的功夫;大自然就如同全人類的父母,負責養育人民讓每個人都沒有牢騷怨恨,使事物都能沒有災害而順利成長,這也是造物者的一番親善友好的恩德。

活學活用:

天地縮圖,人之父母

古人講究天人感應,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類比,即天地有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以及風雨陰陽的調和而使萬物生長運作。人體也有喜怒哀樂的情緒,由於好壞善惡的運用構成人格氣質。假如天地時常狂風暴雨或暴日久旱,就不會孕育出好的生命,甚至給萬物帶來災難。同理,一個人如果整天狂喜暴怒,就不可能培養出完美的人格和良好的氣質,甚至會傷害自己的身體。

由大自然的變化完全可以反思人自身。但須注意的是,天地變化有時還處在不可知的狀態,而人的氣質性格卻取決於一個人的個人修養。因此,我們必須努力修養自己的品質,這樣我們才不至於喜怒無常、好惡無度。129——戒疏於慮,警惕於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戒疏於慮,警惕於察

原文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於慮也;寧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詐,此警惕於察也。二語並存,精明而渾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