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與事業6(1 / 3)

菜根譚與事業6

從容處變,剴切規失

原文

處父兄骨肉之變,宜從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遊之失,宜剴切,不宜優遊。

譯文

遇到父兄骨肉之間發生糾紛,應當心平氣和,不能言辭激烈;遇到朋友結交上壞人,要懇切地規勸指出利害,不能逍遙旁觀。

活學活用:

從容處變,剴切規失

父母兄弟雖是自己的骨肉至親,但對家人的糾紛不能感情用事;朋友雖是自己的知己,但對朋友的事情不能放任自流,尤其是在朋友做錯事情的時候。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做事的時候都遵循一定的原則。例如對家人,家人犯了錯誤引發了糾紛,要通過耐心地開導使他醒悟,而不是以激烈的言辭來化解矛盾;如對朋友,對朋友的過失,要誠懇地加以指出,不要置身事外,抱著與已無關的態度。

處世講究原則,這原則不是自己一己之見,而是出於一個人真正的修養和品德,隻有品質高了,處世才能遊刃有餘、恰到好處。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原文

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才是個真正英雄。

譯文

做人做事必須處處小心謹慎,就是細微的地方也不可粗心大意;即使在沒人聽見、看見的地方,也絕對不可以做見不得人的壞事;尤其是處於窮困潦倒不得意的時候,仍舊不要忘掉奮發向上的雄心壯誌。這樣的人才算是真正有所作為的英雄。

活學活用: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一個人的成就、良好的品質,是平時點滴積累所致。如一個窮困潦倒的人,他平時仍不忘奮發向上的雄心壯誌,並為之一步步地奮鬥,他終會有成功的那一天。而對一個人的品質修養,更得注意從平時積累。美國著名作家哈伯德曾寫道:“有一天,一個腿部有點殘疾的人在匹茲堡的大街上行走,當時的人行道很滑,他一不小心滑倒了,帽子被風刮到了人行道前麵一個男孩子的腳下。這個男孩子用力踢了帽子一下,把它踢到大街的中央去了。這時,另一個男孩子走過來,幫這位老人把帽子揀了起來,並且扶他回到旅館。老人記下了這個好心孩子的姓名,並且對他的善意之舉表達了感激之情。十年以後,好心的男孩成了為人敬重的紳士,而踢帽子的男孩卻失去了自由……”

身教勝於言傳,小事中見偉大,欲有所作為者必須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蓋愛反仇,薄極反喜

原文

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身之感。蓋愛重反為仇,薄極反成喜也。

譯文

人與人之間相處,有時用千兩黃金相贈,都難以維持短暫的親密;而有時給人吃一頓飽飯,竟能讓人終生難忘。可見過分愛重反而導致仇怒,人在窮困潦倒時對他人的些許好處都會銘心刻骨。

活學活用:

蓋愛反仇,薄極反喜

幫助別人不在於錢財的多少、物品的貴賤,而在於雪中送炭般的恩情,在於幫助別人的時機恰到好處。尤其在一個人窮困潦倒時,你能給予關懷;在一個人不得意時,給予安慰,這樣會讓人感到真正的溫暖和友情的可貴。幫助別人除了時機問題,更須注意方式方法,對於一個十分敏感的人,你過於直白的幫助會使他難堪,這時你就暗地裏幫助他,以此來照顧他的自尊心。而對於一個豁達的人,你的幫助就不應藏頭藏尾,這樣他會懷疑你是否出於真心,你應直接地幫助他、激勵他。

“蓋愛反仇,薄極反喜”,雖不是一成不變的真理,但在一定條件下卻是至理名言,我們不可不記。

泄世一壺,藏身三窟

原文

藏的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譯文

做人寧可裝得笨拙一點,不可顯得太聰明;寧可收斂一點,不可太鋒芒畢露;寧可隨和一點,不可太自命清高;寧可退縮一點,不可太積極前進。在現實中,這些都是濟危救難的法寶,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活學活用:

泄世一壺,藏身三窟

古人雲:“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修理房屋,一般所用的木 材,均選擇挺直的樹木來砍伐;水井也是湧出甘甜井水者先幹涸。那一些才華橫溢、鋒芒太露的人,雖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也容易遭人嫉妒,被小人暗算。所以聰明人知道,為人處世還是隱藏一點的好。

傳說上古有一種很會鼓動翅膀的鳥,與別的鳥毫無出眾之處。別的鳥飛,它也跟著飛;傍晚歸巢,它也跟著歸巢。隊伍前進時它不爭先,後退時也從不落後。吃東西時不搶食、不脫隊,因此很少受到威脅。從表麵上看來,這種生存方式顯得有些保守,但仔細想想,這樣做也許是最可取的。凡事預留退路,不過分炫耀自己,這種人才不會犯大錯。

居安宜慮,處變當忍

原文

衰颯的景象就在盛滿中,發生的機緘即在零落內。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成患;處變當堅百忍以圖成。

譯文

大凡一種衰敗的現象往往早在得意的時候就種下了禍根,大凡一種機運的轉變多半是在失意的時候就種下了善果。所以君子處在安逸的環境中,要保持清醒,以便防備可能發生的危難;在風雲變幻的環境下,要拿出毅力咬緊牙關繼續奮鬥,以便取得事業最後的成功。

活學活用:

居安宜慮,處變當忍

花開花謝,月圓月缺,人生也有興衰成敗的變化,萬事萬物都會經過盛衰的循環過程。因此人生中,在春風得意、一帆風順的時候,要保持自己的清醒理智,防患於未然;在窮困潦倒、艱難困苦的時候,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對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心。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人也要有這種精神,而不能遇到一點挫折就一蹶不振,一定要有擺脫困境的勇氣和毅力。而在平時應小心謹慎,不能因為得意而忘形,俗話說:“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得意時應提醒自己前方充滿失意,這樣失意時才不會無法接受、心灰意冷。

奇異乏識,獨行無恒

原文

驚奇喜異者,無遠大之識;苦節獨行者,非恒久之操。

譯文

熱衷於獵奇、喜歡標新立異的人,不會有遠大的見識;刻苦修行、自命清高的人,常常有始無終,難以持久。

活學活用:

奇異乏識,獨行無恒

偉大寓於平凡之中,萬丈高樓從平地起。做人做事也要腳踏實地,從一點一滴開始,要想通過投機取巧來謀取成功,隻能是空中樓閣,水中映月。例如一個人想要表現自己有遠大的見識,常常說一些、做一些新奇、標新立異的事情,以此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和見多識廣,這樣的把戲一次兩次或許能蒙騙別人,但做多了隻會使人生厭,也顯示了自己的不成熟和無知。同樣,一個人刻苦修行,應在生活中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不應隻是恪守一些教條,把自己鎖進道德的圈子裏就算是有修養,這樣的人必然不會有刻苦的恒心。

所以要做一個有作為的人,平時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生活的常規,平時的一舉一動都要符合道德的準則。

怒火欲水,明知勿犯

原文

當怒火欲水正沸騰處,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是誰,犯的又是誰?此處能猛然轉念,邪魔便為真君矣。

譯文

當怒火中燒、欲念膨脹的時候,明明知道不對,卻還是做了蠢事。既然理智已做出了判斷,為什麼還明知故犯呢?原來是邪念占了上風!這時如果能猛然改變念頭,那麼就能戰勝邪魔,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活學活用:

怒火欲水,明知勿犯

生活中,有許多人以一個“忍”字為自己的座右銘,這說明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怒火欲水”的危害,但到了該抉擇的那一刻,人們往往很難控製住自己,此時“忍”已不複存在了。其實,對於“怒火欲水”並不是一個“忍”字那樣簡單,要想做到控製自如,需要一個長期修省的過程,要逐步以自己的修養、自己的毅力把怒氣和欲望控製住,才能使一切邪魔都成為自己的精神俘虜。

“怒火欲水”本是一念之間的事,修養好了,一念之間可以變得高雅,成為聖人;反之,雜念多了,便逐漸庸俗,以至養成許多惡習,煩惱就越發多了。

毋偏人言,不持己長

原文

毋偏信而為奸所欺,毋自任而為氣所使;毋以己之長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譯文

不要誤信他人的片麵之詞,以免被奸詐之徒所欺騙,不要過分信任自己的才幹,以免受到意氣的驅使;不要用自己的長處來對照別人的短處,更不要由於自己的笨拙而嫉妒他人的聰明。

活學活用:

毋偏人言,不持己長

生活中常有些人,有點本領就傲氣十足,有點能力就極度自信,往往瞧不起別人,目空一切。不但如此,他們還喜歡掩飾自己的不足,以防被別人知道讓自己沒了麵子、瞧不起自己。

人過於傲氣會使人遠離,過於自信就容易偏執,意氣用事的人,一旦被小人利用,就會引發矛盾,妒人之能,但自己卻不自知。一個有修養的人具有公正、無私、誠懇、謙虛的品性,而偏袒、自私、欺騙、嫉妒則往往從修養差的人身上表現。一個人純真的本性一旦被蒙蔽,劣性便占了上風。由此可見,一個人究竟是君子還是小人,關鍵在於自己的修養品行。人如果有本領、有能力是好事,但因此而形成惡習,好事也變成了壞事。

毋攻人短,毋忿人固

原文

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為化誨,如憤而疾之,是以頑濟頑。

譯文

對於別人的缺點,要婉轉地加以掩飾與規勸,如果當眾揭露並加以張揚,是在證明自己的無知和欠缺,是用自己的短處來攻擊別人的短處;對於冥頑不化的人,要耐心地加以誘導和啟發,如果憤怒地對其進行指責,不僅無法改變他的固執,也證明自己的愚蠢和固執,就像是用愚蠢救助愚蠢一樣。